APP下载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与路径探究

2020-08-04张天旭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双师实训室双师型

张天旭

国内很多学者意识到并坚信“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整个教育行业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与实践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水平上都存在差距,待加强。本文主要是以实践类教师(石油高专焊接实训教师为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状。结合大师工作室建设,讨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与路径、考核要求、激励政策。

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双职称制度”的观点。同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标志着“双师型”教师已开始上升到国家教育政策层面。1997年、2010年国家层面相继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在美国,明文规定:取得学位并有相关领域1年至2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具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德国的教师要具有技术专业(即机械、电工、家电维修等)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日本、丹麦等国家教育部要求新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在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后将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凭此资格方可上岗执教。

我校是教育部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学校将立足河北, 融入承德,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石化等行业建设的要求为办学宗旨。因此定位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体系知识以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需要学校有一批技术过硬、理论知识较深同时实践能力过强的教师队伍。本文以我校工业中心焊接实训室实践教师为例,结合现状研究建立具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与路径,包括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使教师从一位合格的“双师”成长为优秀的“双师”教师。

1 教师现状

近几年,工业中心引进了3位毕业于国内一流高校且具有硕士学位的年轻老师,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水平普遍偏低,距离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3位老师与本实训室动手能力水平较高的“老师傅”学习,实践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仍存在明显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焊接实训课程是“入门级”实践课。学生在短时间内实训只能学习基本的操作方法,根本无法深入,这也就无形中降低了对授课老师的实践水平要求。二、3位老师学习缺乏强制性,缺乏具体的训练计划以及相应考核标准。由于学校、中心层次对老师的技术水平没有具体要求,与“老师傅”学习也是老师自愿,学习什么、学习多久、学习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三、缺乏配套的激励政策。焊接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再加上焊接环境较差,学校又没有相应的薪资、职称等配套“福利”政策,教师的训练积极性明显不高。四、老师参与的“活”过少。过去,工业中心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参与企业生产,教师干“活”的机会很多。当前,校企合作逐渐淡化,教师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教学中,干的少了,见得少了,动手能力也就弱化了。

2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与路径

2018年,学校投入近300多万元,与承钢联合成立了胥林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焊接高级技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胥林东负责整个工作室培训、授课任务。工作室为行内从业者的焊接技术水平提高提供了平台。工作室紧邻焊接实训室,3位老师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对自身实践水平的提高及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路径。

焊接实训课程贯穿开学初至学期结束,课程多,任务重,3位老師是完成焊接实训室日常教学的骨干老师。因此,如何在工作之余进行技术水平的提高训练、如何训练成为重点解决问题。针对这点,围绕“双师”培养目标,学校、中心、实训室齐心协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培训内容。

培训总体上按照“校外训练指导-校内练习巩固-阶段反馈指导”的原则进行。前期,3位老师采用无课、调课方式,去承钢进行学习,胥林东技师在训练中给予指导。学习时间严格按照普通学员要求训练,记录出勤情况。练习内容可根据三位老师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也可根据共性问题,集中训练。校外训练时间为集中3天,方便授课以及训练成效的达成。校外训练结束后,3位老师回到本单位大师工作室进行自由练习,巩固训练成果。校内练习时间为2周。2周内,老师根据个人上课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尽可能保证完成日常教学下,提高训练技术水平。最后,根据双方工作安排,3位老师或者胥林东技师去承钢或者来校对此阶段训练成果进行考核,提出意见。对于不足之处,继续训练,达到要求,进行下个内容训练。整个培训周期为一个学期,此周期结束后,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计划。第一周期培训内容将教师日常操作痛点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第二周期计划将各类技能大赛作为训练载体。

2.1“双师型”教师考核要求与激励政策;

不同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来说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上。普通高校老师职称的评定基本是在前两者能力基础上进行量化打分,因此教师往往缺乏的是第三种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成需要国家、省、学校层次制定相应考核要求与激励政策,尤其是在实践能力这一方面。

学校对于3位老师此次外出培训,每天按照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标准。校内训练上,人力、物力消耗全部由学校承担。课程安排上,要求中心、各实训室全力配合调整。另外,学校、中心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别技能大赛,大赛获奖的纳入职称量化里。可以说,此次培训不仅给教师带来了“零”投入的技术水平提高,还给予了切合实际的“回报”。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训练积极性,还促进了建成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训执行“技师考核,学校考核”的双考核标准。每个训练内容都要进行阶段性考核,训练标准按照高级工甚至技师水平执行。出勤、工具设备保养、甚至卫生也纳入考核体系中。胥林东技师要定期向学校相关领导进行训练成果及考核汇报,并根据3位老师训练效果在补助上进行相应奖励和减免。

3 结语

目前,第一阶段培训已经结束,三位老师掌握了板板平焊、立焊的单面焊成型技术,熟悉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基本操作技巧。大师工作室的成立以及教师实践水平的提高为本校金工乃至焊接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训打下了师资基础。虽然距离“双师型”教师还有一定距离,但该培养机制和政策值得继续深入下去。

项目课题:教育部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课题。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双师实训室双师型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