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噪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2020-08-04杨怀军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0年8期
关键词:检索噪声效应

孔 飞,杨怀军,孙 建,周 亮

(1.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712.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山东淄博 2554003.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一[1],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噪声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影响包含特异性损伤和非特异性损伤[2]。其中,特异性损伤主要指听力损失,非特异性损伤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关于噪声暴露对高血压影响的报道较少[3],本文利用Meta分析对关于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全面可靠地评价噪声暴露对高血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噪声”、“高血压”为检索词,采用计算机文献检索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以“Noise”、“Hypertens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噪声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文献。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②研究结果可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的病例数及未患病例数;③暴露因素为噪声,并可获得噪声的暴露水平;④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标准:①排除质量低下、信息数据不全、统计方法错误且不能修正的文献;②高血压判定不符合标准;③无法得到原始数据。

1.3 文献的质量评价

根据纽卡斯尔质量评价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NOS)评价文献质量[4],NOS对文献质量的评价采用了星级系统的半量化原则,满分为9颗“☆”,评价依据包括:病例的确定;病例的代表性;对照的选择;对照的确定;设计和统计分析时考虑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暴露因素的确定;两组暴露因素的确定方法相同;无应答率的描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国际Cochrane组织推荐的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5.3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①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计算I2值进行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检验。当同质性较好,即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②合并效应量,计算OR值和95%CI,并进行假设检验。③敏感性分析:比较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其结果的一致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合并结果的可靠性。④发表文献偏倚评估:当纳入文献数量≥8篇时绘制漏斗图,线性回归法检测漏斗图的对称性。

2 结果

2.1 研究资料的基本情况

初步检索到中文文献308篇,英文文献31篇。按照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1篇文献[5-25],其中暴露组18 083例,对照组13 606例。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与质量评价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和质量评价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职业性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关系

纳入文献21篇,暴露组18 083例,其中高血压检出4 143例,患病率为22.91%。对照组13 606例,其中高血压检出2 056例,患病率为15.11%。

2.2.2总体效应合并效应值

高血压作为总体合并效应值。经异质性检验分析,各组间存在异质性(χ2=162.64,I2=88%,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各组效应量进行统计分析。经暴露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分析发现,暴露组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合并后的OR=2.21,95%CI[1.80,2.71]。合并效应量进行Z检验:Z=7.62,P<0.05,说明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

图1 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关系(森林图)

2.2.3敏感性分析

对合并效应值进行敏感性分析。邵华[8]等人的研究对高血压和噪声间关系的合并分析结果所占的权重最大,将该项研究剔除后,再进行合并效应值计算。由计算结果可得,合并后的OR值结果类似,为2.27[1.96,2.62]。说明本次分析的结果可靠,同质性较好,无需进行分层分析。

2.2.4发表偏倚分析

采用“倒漏斗图”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显示,OR图像基本对称,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图2)。

图2 职业性噪声与高血压关系文献发表偏倚(倒漏斗图)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外环境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影响的疾病[26],而噪声作为一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可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神经系统中枢引发血管及心脏排血量改变,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27]。

Meta分析作为一种观察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综合大量数据对多个同类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研究结论[28]。在本研究中,共纳入21篇文章进行分析,涉及暴露组18 083例,对照组13 606例,涉及造纸厂、钢铁厂、铁路局等多种工作场所。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的关联为正方向,即暴露在噪声下的工作人员相对于非暴露组工作人员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更大,OR值为2.21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吴迪等[29]研究的结果一致(OR=2.26)。

为了保证合并效应值计算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本研究对噪声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在剔除了可能对合并效应值影响较大的研究之后,噪声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合并效应值(OR)有所变化,但结果的方向未出现变化,进一步表明噪声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示本次分析的结果可靠。采用“漏斗图”法进行发表偏倚的分析,结果提示本次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论是噪声的暴露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因此,为了降低职业噪声对作业工人高血压的影响,一方面作业单位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护计划,更新生产工艺,更换高噪声设备为低噪声设备,采取有效的工程降噪措施[30],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另一方面对于噪声环境中的作业人员,要加强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强化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指导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同时倡导低盐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以此给予有效的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进展。

猜你喜欢

检索噪声效应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懒马效应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综合治理实践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汽车变速器啸叫噪声处治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模噪声中信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