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陕西方言在乡土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陈彦的《主角》为例

2020-08-04张凯薇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忆秦娥陈彦主角

张凯薇

五邑大学

1950 年代初,在语言学界和文学界曾有一场关于方言问题的讨论,尤其在方言使用最集中的乡土文学创作领域的讨论,十分值得后人去反思和讨论。方言作为一个地区最显著的文化特色,能集中的反映出当地地域文化和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差异。关于在乡土文学中使用方言不仅能够形象还原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代表作家的地域属性。

一、《主角》概述及方言在作品中出现的频次

《主角》一书为陕西作家陈彦先生所作,于2017 年首次出刊,2019 年获茅盾文学奖。书中描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的一生。在整本书中,陕西方言的词语和句子出现的频次相当高。例如在书中第一章中就出现了不下5 次。

(1)“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焉干了。”

(2)“他噗噗地吹开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

(3)“看你们把女子养成啥了,当牛使唤哩,才十一岁个娃娃么。”

(4)“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

……

第一章内容作为《主角》一书的故事引出章节,与《主角》其他章节相比,内容相对偏少,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主角忆秦娥的出生和为什么将去唱戏的理由。但即使内容较短,依旧运用了相当多的陕西方言词汇和句子。在全书的其他章节中,对方言的使用更是不少。

二、陕西方言在作品语言中的展现

每个作家的语言风格不同,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类型也不尽相同。杨红樱女士以写儿童读物出名,所以她笔下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和童真。想象和童真就是儿童读物的特点。陈彦先生是一名陕西镇安人,他的小说创作大都以陕西为社会背景,如《西京故事》、《装台》、《主角》等。因为独特的社会身份,他生于陕西,他了解陕西,所以他写陕西。正如莫言多写以东北地区为背景的作品一样。这是他们的出身地所带给他们的影响。

陈彦先生在《主角》一书中,除了人物对话多使用方言以外,在其他心理活动旁白部分也相当一部分使用方言来描绘,如:

(1)“易青娥只感到阵阵害怕。村里人也相互斗,互相戳黑窝子哩,不是为葱蒜、鸡蛋,就是为地畔子,可不像这剧团里,好像都是为唱戏争哩。”

(2)“别人还不理解,说她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捞了稠的还嫌干;撇了油花还嫌腻;咥了心肝还嫌苦,总之,里外都不是人。”

……

这些旁白在文中不得不说是有点睛之笔的作用,这些方言的出现不是突兀的,而是恰到好处的。如第(1)句,这里所描绘的是易青娥在戏团第一次看见米兰抢了胡彩香的角色后,胡彩香在剧组对米兰进行百般刁难,米兰对胡彩香的行为进行反攻后的心理状态。这种用方言进行描写不仅可以表现出易青娥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能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去想象易青娥以前在村里的生活和以后在舞台上的生活,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对比。又如第(2)句,在这里运用的是俗语,而且形式是呈排比句式的。这样的语言比较诙谐幽默,有很贴切实际,这样的俗语的使用让整个段落都显得更加生动。

三、 陕西方言在对人物刻画上的作用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讲普通话的一般是上层社会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物,而普通群众和底层劳苦人民更多地使用方言。在《主角》一书中,主角忆秦娥是个没读过书的乡野女子,所以是很难说出那些相对文雅的词语和句子的,她平时更多的使用的是俗语和“自己”的家乡话。因为主角忆秦娥所处地社会阶层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她所接触到的社会层面也是相对较低的。她周围的人大都和她一样都是说着俗语和方言的普通人。

例如在书中第二章有写到:“易青娥见盆里的水早打好了,就轻手轻脚地洗了两把。她想上厕所,哼哼唧唧地问胡老师:‘茅私……在哪儿?’‘茅私?’胡彩香一愣,‘噢,我知道了,厕所,是吧?你舅原来也叫茅私来着。以后别这样叫了,好土气的。’”在这里,将忆秦娥作为一个刚从山里出来孩子,什么也不懂,说着一口土话又很懵懂的形象刻画地入木三分。又例如在书中第二十五章:“大家老议论说,廖师这个家伙,每次打菜都眉高眼低地看人呢。有时眼看打菜勺子的边沿上,搭着一片好肥肉,就看你是谁了,长得漂亮的、顺眼的,嗵的一下,就扣到你碗里了,那片肥肉一准掉不了。可到了不顺眼人跟前,勺子沿沿上只要有肥肉,就总见他的手在抖、在筛。他三抖两筛的,那片肥肉就跌到盆里了。有时,那勺子好像长了眼睛一样,在菜盆子里还乱拱哩。肉菜、好菜,能一伙拱到勺子里,扑通,就给他特别待见的人扣上了。有时,那勺子也在拱,但拱进去的都是菜帮子、萝卜皮、腌菜秆。嗵地扣进你碗里,气得你还毫无办法。你给他白眼,你骂他,下次那勺子,就会在菜盆里拱得更凶了。”这里运用了大量的动词,这些动词大都来自于方言和俗语,以“抖””筛”“嗵”“扣”“拱”等词为例,这些词详细地描绘了廖师打菜时吝啬的动作,只是通过这段句子的描写,便可以大致地推测出廖师的为人、性格和他平时所处的社会地位。

因为不同的人物所处的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性不同,因此说出的话也和其他的人有较大的差异。忆秦娥和廖师在书中都是来自乡野的“小人物”,他们没读过书,也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让他们去说出之乎者也和随口一出便是您好、请坐、谢谢您等等这样的词语和句子是很难的。方言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主角》一书是诞生于黄土地上的一部乡土文学作品,作者用恰到好处的笔法将陕西方言与普通话相结合。未全部使用陕西方言和普通话,让读者在能够读懂作品的基础上,又形象细致地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四、过度的方言减少作品的美感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一定的方言会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可以更加形象贴切的符合作品的人物形象设定。但是相应的,方言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粗鄙的语言,这些语言过度的使用在文本中只会大大地减少作品的美感。

在《主角》这本书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用语。如第33章“领教你妈的个x”、第48 章“笑你妈的x 是不是?”、“回你妈的x 回”、第57 章“你懂你妈的个腿”、第64 章“刘红兵,我贼你妈!”、第69 章“改叫忆你妈”、第144 章“唱你妈的x”……除此以外,包括“我日你妈”这样的句子在整本书中共出现了9 次,其他类似的句子就不论了。一定的话语可以更加符合人物实际,但是这样过多的不文明用语放在文学作品中会减少作品的美感。

对于这些不规范的方言用语,应当减少使用。同时乡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的创作不应局限于作品所创造的背景本身。它的读者是面向大众的,不同地区的方言不同,要学会筛选识别,选取更加通俗的方言俗语或者俚语应用在作品中。那些会造成阅读障碍的方言应该删去或者减少使用。

五、结语

乡土文学是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品类型,它的创作是离不开一定的地方方言进行支撑。陈彦的《主角》所描绘的是陕西地区的故事,所以作品中运用了陕西方言。这些方言词汇、句子、俗语、俚语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刻画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作品的语言也变得更加风趣幽默。同时在创作使用方言的作品时,要规范其使用,选择更加合适的,让读者更易接受的方言词句。文学作品才能更加打动人,乡土文学作品也会更加繁荣。

猜你喜欢

忆秦娥陈彦主角
鸡蛋宝宝“学游泳”
《借调忆秦娥·战病毒》
“主角”陈彦
忆秦娥·父亲
忆秦娥·临壶口
传播平凡百姓正能量: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典型报道的实践探索
蔬菜盆栽 绿叶也能成“主角”
人间与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