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2020-08-03张建江,杨斌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

张建江,杨斌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媒体的及时性和超越空间的性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成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风向标和增强剂。随着网络的深度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把握“三个导向”、抓住“三个关键”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助推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高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20)02-0088-03

当前,以新媒体为中心的科技浪潮使社会信息和数据加速融合,这种巨大的能量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的创新机会。大学生作为受其影响最大的群体,其思想轨迹以及社会认知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紧紧抓住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机遇,将有力推动其从传统的平面化教育模式向立体化、多维度教育模式转变,也必将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

(一)提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发现,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水平、讲授内容、针对性以及方式方法差异等诸多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教育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的内涵把握和消化理解并不理想,思想政治工作者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手段所带来的教育短板也逐步显现,忽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接收能力,抑制了受教育者接收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实践性、创新性、及时性、成效性的内在要求。新媒体的到来,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思维和广阔视角,其即时性、互动性、移动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内容创新、传播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注入新的生命力。新媒体所带来的微信、微博、网络课堂、鲜活的网络案例、丰富的网络数据等都为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顺应了学生对于新媒体教育模式的心理预期,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固定区域、固定空间拘囿,逐步向动态、多维度发展。

(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新媒体的主动引导性以及信息的多变性,符合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要求。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所学到的知识,每个学生之间答案的差异性促使他们自发地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储备能力,在激烈的讨论中培树批判性思维,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朝着现代化、学生主体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新升级,形成一种崭新的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三)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成效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感性认识是基础,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前提,而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所有的感性认识最终都要变成理性的分析才可以真正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搭上新媒体这个“顺风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讲解和专业引导下,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环节,准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抓住关键,找到规律,看到本质。同时,新媒体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大大刺激了学生对新事物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感性认识,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魅力。之所以要强调学生对于问题的感性认识,就是因为当前由于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明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导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效果较差。新媒体是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感性认识程度的有效工具,使得学生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有着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1]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往往在知识储备和理论方面相比学生而言有较大的优势,并在课堂上有主导权。换句话说,学生收到的相关信息来自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单一传播。但是在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成为新媒体使用者和主力军。通过新媒体平台,学生可浏览、储备海量信息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甚至某些方面的知识掌握赶超专业教师。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接收新知识的观念和速度,教育观点能不能达到受教育者的认同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很大的考驗。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受教育者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内化为心,外化于行”。[2]不少教师把知识灌输简单理解为“讲课”,并把知识灌输当作一种教学方法普遍使用。“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中,‘灌输论作为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原理,自列宁在1902年的《怎么办?(我们运动员的迫切问题)》中对其系统阐发以来,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3]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信息单一化的时代受到了众多高校教育者的追捧。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更多地倾向于教育教学理念,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教学公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新的间隙,割裂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性和动态性的关系。同时,很多学生在信息广阔的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了信息获取的优势者,更加大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冲击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受到挑战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所实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具有可控性,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门槛低,传播途径日益增多,每一个网络用户都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人们可以随时上传信息、发表看法,网络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网络的活跃用户,在充分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爆炸化体验同时,也因其信息和环境的复杂导致大学生无法分辨一些信息中的问题。再加上当前网络监管中存在的信息监管死角,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频频发动争夺话语权和抢占舆论阵地的网络战争,各种充斥负能量的舆论借助新媒体对大学生拉拢诱导,都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高校生不信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挑战,降低了教育的实效。”[4]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实践路径

(一)把握“三个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①。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上级有关要求,在新媒体潮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三个导向”,即:(1)平等互动的教学导向。在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往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对知识的传授解惑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动态,在课堂内容上增加学生互动的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再进行小组问题的解答。这种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也为新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增添了活力,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量。(2)开放和引导的理论导向。抓住学生的主观心理想法就是抓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基本要素,不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放和引导的理论导向,就是在增强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本身固有的信息多元化的特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复杂的信息。(3)把握贴近社会的实践导向。新媒体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了解,还需要引导学生自觉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理性、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抓住“三个关键”

教育内容作为决定教育最终效果的保障,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和专业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关键一步。

一是抓住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要紧密结合,尤其是在落实社会化实践的导向原则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关注、深入分析当前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精神和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制定教育教学方案,讲究方式方法,如:以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以鲜活的热点素材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尽量避免单纯灌输式的解决问题。二是抓住课堂内容的高效转化。即学生把知识进行内化,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动力,从而创造更大的财富。事物是由自身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内部转化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学习兴趣等自身的因素对于新媒体背景下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只有课堂中的内容真正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才能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理性清晰的头脑,从而不被一些虚假信息和言论迷惑。三是抓住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论原则,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新媒体时代,为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实现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路向,坚持政治性为灵魂的同时,着力学理性的探索。”[5]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入的学理分析才能为青年大学生答疑解惑,才能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张毅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19.

[2]余丽红.新媒体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优化探析[J].黑河学刊,2020(2):134.

[3]孙来斌.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当代视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135.

[4]王世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7.

[5]刘吕红,丁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2020(12):94.

责任编辑:艾 岚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ra

Zhang Jianjiang1, Yang Bin2

(1.School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ebei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ebei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not only ushered in a rar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but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e timeliness and transcendental nature of new media provide new idea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ecome the weathervane and enhanc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th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challenged. To grasp the "three orientations" and "three keys" has become the ke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 era;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