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职工的“菜篮子保卫战”

2020-08-03

工会博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果菜蔬菜疫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6月13日暂时休市。为了保障首都食品市场稳定供应,北京市多部门多措并举调度市场资源,维护市场秩序,打响了一场“菜篮子”保卫战。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首都的职工们没有旁观者——蔬菜生产基地的职工,每天不间断地采摘,加班加点套袋包装,尽可能为百姓提供更多的蔬菜;各大商超的配送员们24小时不间断配送,确保百姓吃上放心果蔬;市场监督人员每天对辖区内重点市场开展督导检查,保障百姓“菜篮子”安全……

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

担起国企责任全力保障供应“百姓餐桌”

“疫情大考,考验着国企的担当和应对能力!”在北京市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身为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王国丰带领集团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要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指示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保供稳价”的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特殊时期首都市场食品供应服务保障工作。

一时间,“保供应、稳物价、稳人心”成为首农集团所有人的共识和行动。首都“菜篮子”能不能让居民吃到安心菜、放心菜、称心菜,牵动着集团公司上上下下的心。为了防止大量集中采购导致蔬菜临时断货,王国丰果断部署和要求,在全市原有2万吨应急蔬菜储备基础上,再增加2万吨应急蔬菜储备。在此之前,王国丰带队到和平门菜市场实地检查“保质量、保价格、保供应”工作情况,要求必须保障首都市民的粮、油、肉、蛋、菜、奶等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积极组织货源,确保价格稳定、质量安全、供应充足。他说:“疫情面前,我们要以国有企业的政治担当,肩负起稳大局、稳民心的社会责任,坚决保证市场供应与物价稳定。”

集团旗下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开发微信群接龙小程序线上订货的方式,直供社区,保障首都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目前,这种订货方式已覆盖社区180余个,日销黄瓜、胡萝卜、圆白菜、西红柿、豆角、茄子等日常用菜超两吨。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推广工作的快速进行下,覆盖社区数量和销售额还会持续上涨。

随着本市疫情防控形势发生新变化,王国丰不断调整、探索创新新模式。“一边牵着菜农的手,一边服务市民的口”。为快速、稳妥、有序做好蔬菜市场投放工作,切实发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作用,集团在制定 《应急蔬菜进京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及采购、物流、销售3个专业工作组的同时,结合疫情防控非常时期产销对接、物流配送、食品安全三环节的特殊需求,按照“储销结合、取送结合、入库与入市结合、采购与组织协调结合”的原则,探索创新“前置采购点蔬菜购销新模式”。

首农食品集团以“蔬菜进京协调办公室”为核心,抽调旗下东方食品集团、裕农公司、五环顺通等企业业务骨干,奔赴一线,寻找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发挥集团食品安全优势,做好技术指导、检验检测,严把质量关,为首都市场提供安全放心优质的蔬菜产品。自6月18日启动到6月22日,共调运进京包括西红柿、萝卜、洋葱、生菜、土豆、圆茄子等30个品种5127吨蔬菜,并通过商超、二级市场、团购团餐、电商渠道全部完成对接发货。

在防疫“最吃劲”、保供“最关键”时刻,王国丰表示,接下来首农食品集团将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针对北京市场可能出现的个别蔬菜品种价格增长趋势,精准采购、精准投放,平抑价格。同时,加快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尽早为北京蔬菜交易提供更先进、科学的交易平台,为保障首都市场蔬菜供应发挥应有作用。

东城区体育馆路市场监督所所长张炳奎

不让食品安全出现一丝漏洞

“您把手套戴上。您看,我每次来每次说,您怎么还不重视?”6月27日上午9点多,东城区体育馆路市场监督所所长张炳奎在特吉特菜市场内巡查,看见一位商户没戴手套,他赶紧上前强调。

为了保障市民“菜篮子”安全,体育馆路市场监督所每天都要对辖区内重点市场开展督导检查。当天,记者跟随张炳奎在市场检查,感受市场监管人的忙碌和责任。

“蔬菜从哪进的啊?”走到蔬菜摊位前,张炳奎询问商户。“大洋路批发市场。”张炳奎仔细查看了商户递过来的台账,并一再强调:“注意销售价格,不要出现哄抬价格行为。”

特吉特菜市场共有120多个摊位,主要经营蔬菜、水果、主食、海鲜、肉类和粮油等。目前,大多数从大洋路等周边批发市场进货。

每天早上从商户进场开始,市场监管部门和市场联合严把安全关,为商户测体温,强调戴好口罩和手套。7点开市后,在市场入口,市场监管所的人员和市场管理人员为百姓测温,查看健康码。

“我们非常重视环境卫生,每天消杀三次。”特吉特菜市场负责人胡孟春说,在7点开市前市场先进行消杀一次,上午9点多消杀一次,下午闭市后把垃圾处理完,三点半再最后消杀,完毕后还会用水再冲洗一次,把消毒水冲洗掉,防止污染食品。

消杀非常严格,地面、墙壁、台面、刀具、运输车辆等都需清理消毒;抹布、拖布用配比好的消毒夜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垃圾每天清理干净,暂存点喷洒消毒液……张炳奎把消杀指引下发到商户手中,每天严格检查。

“张所每天都到市场来检查环境卫生、消杀等情况,每个死角都要看一下。案板、冰柜要擦洗干净,展销柜下面不允许有垃圾。他特别严格,也特别仔细。”这是胡孟春对张炳奎工作作风的感受。有一次在检查过程中,张炳奎在生肉的砧板上看到剁碎的骨头渣,“当时他口气特别严厉地指出,这就是清理消杀不到位。”张炳奎当场就让胡孟春把所有商户叫来开会。“疫情这么严重,你们还不重视?如再发现一回,按规定处罚!”张炳奎当场告诫商户。

此后,商户每天对卫生和消杀都很认真。“张所每天都到市场来宣传防疫知识,强调防疫重要性,我们也越来越理解和重视。”一位商户说。

目前,张炳奎把体育馆路市场监管所的一线执法人员分为5个组,每天早上9点前到岗,开会部署完任务后,大家就下到重点区域和点位,检查区域个人防护、消杀、环境卫生、通风等情况,并宣传防疫知识。“像特吉特这样的农副产品市场客流量大,我们派驻了市场监管干部驻场,全天协助市场开展防疫工作。”张炳奎介绍。

端午节假期三天,张炳奎连一顿饭都没在家吃上。“五月初五那天下午,张所检查完我们市场消杀情况离开时,都快晚上7点了。”胡孟春说。当天从市场离开,张炳奎和其他执法人员又沿路检查了餐馆的防疫情况。回所整理汇报完当天情况,张炳奎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

重点点位的市场监管,上级的防疫部署会,随时参加街道办事处召开的辖区疫情防控会……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紧急繁重。实际上,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爆发以来,张炳奎和所里的同事每天都忙碌到夜里。“我们市场监管人没有过节的概念,越到假日越忙。因为百姓的食品安全大于天,市场监管的责任重大。”张炳奎说。

记者了解到,此时,张炳奎的老母亲还在医院里,过节他都顾不上去看望。“四月份做的膝盖手术,住在医院的康复中心。”张炳奎说,他特别感谢自己的爱人和妹夫,“我妹妹是医务工作者,跟我一样在一线,照顾老人的任务都落在了我爱人和妹夫身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还有许多像张炳奎一样的基层市场监管人在坚守。他们放弃了假期,舍弃了陪伴家人的时光,时刻奔走在一线,保障百姓吃的安全。

北京华冠公司生活平台营运总监柳卫江

为百姓送货成了新“必修课”

“滴,36.2℃,正常。”早上6点,北京华冠公司生活平台营运总监柳卫江到达上班地。测量体温、手部喷洒酒精消毒后,柳卫江走进电商订单备货区,换上工装,戴好口罩和手套,开始了他一天既普通又繁忙的工作。

作为北京华冠公司生活平台营运总监,柳卫江负责华冠到家业务及华冠有菜平台两项工作,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和电脑里的软件,看看顾客们的下单情况。疫情期间,为了尽快将商品运送到门店及社区一线,让顾客吃到放心菜,柳卫江和北京华冠总部员工一起,当起了兼职搬运工、配送员,每天协助物流人员卸货入库及为辖区门店和社区配送货物成了他的“必修课”。

“叮咚,您有新的订单……”这个声音就像“冲锋号”,告诉每一位忙碌的工作人员又多了一个顾客的需求等待着他们去满足。柳卫江拿着打印出的订单快速扫一眼,便提着购物篮往货品区快步走去。这位顾客下单了10件商品,有鸡蛋、蔬菜、水果等等,这些货物分布在拣货区的各个区域,要把它们快速集结在一起,不是件易事。好在柳卫江的工作经验让他几乎没走冤枉路。“先去拿常规商品,再拿生鲜商品。还要对一下单子上的条形码,确定没有拿错。”不到10分钟,柳卫江就称好了土豆、挑好了鸡蛋、装好了水果……

这样的工作流程听起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很多人宅在家里,选择线上下单。这段时间,仅房山长阳康泽佳苑社区和九州溪雅苑社区每天的线上订单数就从70、80单暴增到6000多单。“每天手机的新订单提示声就没停过,打印机也在吱吱地一直不停打印,整个配货区全部摆满了货,人都没有落脚的地方,还要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柳卫江说,最忙的时候,公司的行政人员也全部下到门店帮忙,电商配货区平时只需要两三个人负责,但现在增加到20多个人也忙不过来。

“华冠的配送车每天将上千吨的新鲜蔬菜、水果、肉蛋奶等民生必需品送至华冠超市70多家门店供市民采购。”柳卫江介绍,华冠公司在全国30多个地区发展了100多家合作基地,应季的农产品将直接从基地送到华冠物流中心,再配送至各家门店。为了更好地满足门店供应需求,配送频次已经由平时的1次临时增加到了2—4次。

“我需要一袋面粉和两根大葱,孩子们要吃饺子。”“我需要一瓶酱油和一袋味精,家里的存货用完了。”“给我送两本田字格和5根铅笔。”……柳卫江的电话和微信又响了,一天下来,小区里得跑十几个来回。

“3号楼1单元四楼,鸡蛋3斤、洋葱1斤、油菜1斤、食用油1桶……”说着话,柳卫江已经麻利地清点好了货物。备齐货物,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柳卫江启动运货车,出门去九州溪雅苑社区送货物。

“收到了华冠配送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我心里踏实放心。”家住在长阳的70多岁张大妈告诉记者,儿女都不在身边,本来就行动不便,老伴儿想吃点肉,却因为小区封闭无法外出,老人也不会使用手机订货。在接到求助电话后,华冠超市第一时间把肉给老人送过去,并了解到老人还需要其他生活必需品,又再一次组织好其他所需商品,立刻给老人送了过去。

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除了中间简单吃口饭,柳卫江和同事们得一直不停地接单、打单、配货,才能处理完当天的订单量。除了配货,还得拨打接听无数个电话,给顾客解释订单的派送情况。“有时遇到比较执拗的顾客,就比较无奈也很委屈。”柳卫江说,更多的顾客还是理解和包容的。“很多顾客最后还会加一句: ‘谢谢,你们辛苦了。’听到这些就非常感动,感觉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为了让居民放心,超市配送的货物消毒3遍以上,送货就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柳卫江告诉记者,他会坚持给大家送货上门,直到疫情结束。只要居民有需求,他立马就行动。

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职工团队

战斗在蔬菜生产第一线

6月16日晚上11点多,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生产基地依旧一片繁忙,采摘工人正在棚内忙着采摘茄子、柿椒等蔬菜,分拣工人进行分拣包装,配送人员把一筐筐的蔬菜装上货车……“我们对所有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保障所产出的蔬菜干净卫生。你看这包装蔬菜的环保袋,也都是经过统一消毒处理的。”北菜园加工流通中心主管马小元说。在整个打包过程中,所有工人全程都戴着口罩和手套,他们已经不分昼夜地工作了118个小时。

6月11日后,对于突然递增的订单量,北菜园召集90多位工作人员,不间断地采摘,加班加点套袋包装。晚上没有灯,他们靠头顶手电灯来照明。“疫情期间,订单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增加了3倍多。公司正在积极 ‘备战’,要坚决保障好市民 ‘菜篮子’。”马小元介绍,每人每天上班时间超过10小时,公司还在周边地区招聘临时工,才使得蔬菜分拣配送中心保持正常运转。

北菜园蔬菜基地地处延庆区康庄镇小丰营村,占地470余亩,共有生产大棚300余座,平均每天可产出6000—8000斤新鲜的有机蔬菜,涉及60多个品种。疫情期间所有的菜品都可以保证地里出来,下一站就送到超市。同时,北菜园还通过调整种植计划,增加生产周期短的叶菜类蔬菜等方式解决订单激增问题。

“接下来我们会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北菜园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调配外埠合作基地,来保证市民‘菜篮子’的安全供应。”北菜园执行董事赵楠说。目前,在加强延庆基地采收的同时,北菜园加快组织各基地进行采收及分拣加工,快速调配外埠商品、加密物流运输频次,竭尽全力满足市场需求。正如赵楠所言:“不必囤菜,我们货源充足。”除北京延庆基地外,公司在河北张家口沽源、河南南阳、山东日照、江苏靖江、新疆巴州及海南三亚等12个地区都建立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为保障市民足不出户就吃上新鲜的有机蔬菜,北菜园在保障各商超供货的基础上,还要确保“线上”销售平台货源充足,市民可通过京东、本来生活、北菜园商城等电商平台进行下单。

战场见真章。北菜园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间发挥巨大能量,与其科学管理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员配置紧密相关。以北菜园延庆基地为例,在人员配置上,种植工人均以延庆本地人为主,有效保证了团队的稳定性。在物资储备上均实现提前化采购管理,春节前已筹备了种植所需的所有物资。

疫情发生后,北菜园延庆基地积极配合村、镇、区三级主管部门防控要求,一方面对离京人员进行跟踪统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人力全力保障蔬菜供应。

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北菜园为员工配备了口罩、体温测量仪以及酒精等消毒用品,每日对上班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风险。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蔬菜供不应求,人工、物流运输成本上涨30%以上的情况下,北菜园坚持在终端市场销售不涨价,以实际行动帮助消费者降低生活成本。不仅如此,北京市6月11日出现新增病例后,北菜园还通过价格补贴的形式,对有机白菜、土豆等一些需求较大的品类进行了价格下调。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北菜园让自然、生态、健康的有机蔬菜走上更多消费者餐桌的同时,也为全社会带去一份温暖与祝福。马小元说:“这样做,值得。”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果菜配送中心职工团队

为让百姓有菜吃,挑战配送能力极限

6月13日凌晨两点,一条微信惊醒了刚刚休息的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果菜配送经理张云春。“新发地市场紧急休市”,当他看到这个消息后,就再也无法入睡,脑海里全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是个大事,明天的市场一定会有大的波动。”张云春说,在经历了疫情初期、春节期间的保障供应工作后,他已经对市场的每一点变化都十分的敏感。

“不行,不能等,到明天就晚了。”凌晨五点,张云春把果菜配送的所有业务及管理人员全部召回到了岗位,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启动了应急储备预案,第一时间抽调车队司机前往各个产地调集货源,为全力保障连锁店供应做充分准备。

6月14日一大早,连锁店的车辆就陆续来到了果菜配送的院里自提果菜商品。张云春一直盯在配送一线。他时而向采购了解产地货源情况,时而关心车辆的运力情况,眼睛还不停地盯着收发货站台的监控屏幕,看着各种果菜源源不断地进入超市发,才稍微安心些。

为了门店开门有货卖,为了顾客的餐桌安全,张云春加大了果菜商品的保障力度。

6月16日,运送产地蔬菜的大型货车早早地就在超市发果菜配送的门口排起了长龙,在这一辆辆货车上,是一个又一个长途行驶后辛苦疲惫的送货司机师傅。“他们虽然不是超市发的员工,但他们是超市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的兄弟。在这个时候,不能让我们的兄弟担了风险还吃苦。”张云春心疼地说。他为排队等候的所有送货司机准备了简单的午餐、饮料、口罩,并送到了每一位司机师傅的手里,向他们传递超市发“家”的温暖。

500吨果菜商品入库,以充足的果菜商品供应保证了连锁店的卖场陈列,也打消了顾客对买不到果菜商品的担忧,市场平稳了。

这个场景像极了5个月前的果菜配送。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随着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反应在果菜配送上的结果就是配送量逐日大幅递增,150吨、200吨、250吨、300吨,这些数字在不断的挑战着超市发果菜配送能力的极限。

“快点,早装好车就能够早点运到店里。” 张云春在发货站台上对所有配送人员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超市发的果菜配送中心开足马力全力运转,就是为了让55吨平价大白菜更快进店销售。在这个关键时期,果菜配送的所有人员连轴转,已经没有了白天、黑夜的区分,忙碌了一天的装卸工和司机们抓紧时间休息,为的是在夜里继续配送,为的是保证一线人员无后顾之忧;管理人员督进度,为的是市民能够在每一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深夜,超市发果菜配送中心亮如白昼。刚刚卸完一车大白菜,又来了一车小油菜,还有三车土豆等着卸……卸车、称重、收货、入库,拣货、配货、装车、配送,循环往复。现在是几点?零点?2点?4点?没有区别,他们忘了时间。张云春带领所有的果菜管理人员,全部自发停休,24小时盯在站台上。

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发微信朋友圈说:“今天开始平稳了。百姓心安了,社会就稳定了,政府就踏实了。我们的付出也就值了!终于可以缓缓了。”经过6日6夜的持续奋战,经历了持续的超量来货、配送后,果菜商品的订货量稳定了、价格稳定了、采购量也稳定了,超市发果菜配送中心又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的运转水平。

眼下,已经持续了六个多月的疫情还未结束,超市发作为国有企业的保障工作也一直在持续,“为了社会的稳定,我们无论多么辛苦,也要让老百姓有菜吃。”张云春表示,“累并快乐着。”

华夏出行有限公司摩范速运配送团队

力保城市物流的最后一棒

京城疫情出现反复,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买菜的市民越来越多。从果蔬产地到市民餐桌的运输流程中,华夏出行旗下的摩范速运接下了城市物流的最后一棒。这一棒开始于凌晨4点。这时,大多数人还沉在梦乡,而城市运转的齿轮已经被一些人拨动。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的某物流配送中心灯火通明,上千平方米的冷库大厅外,6辆北汽EV5纯电动物流车整齐停放。在车灯直射的前方,车队队长童礼荣正在召开晨会。“配送筐随时消毒,手套每送达一家后更换,口罩4个小时换一个。切记!”虽然配送员们都是经验丰富、职业素养很高的专业物流司机,但童礼荣依然反复强调防疫安全。

4点半,东方已渐渐泛白,晨会准时结束。童礼荣一声令下,配送员们开始工作,小夜曲瞬间变调为奏鸣曲——配送员们手拎84消毒液,将车辆内外全面消毒,北汽EV5车身的“北京加油”和“抗击疫情 共克时艰”的标语被擦得锃亮;货舱内,医用级紫外线消毒灯也已启动,可消杀货仓内的病菌,并可对食品表面或外包装进行安全消杀。随后,配送员们拿到了写有货品编号和详情的货运清单,物流中心的调度人员指挥队员们进库分拣货物……童礼荣说,他们的每个清晨都是这样度过,紧张、忙碌,但又井井有条。

5:20,天已大亮,车队也装完货,6辆北汽EV5顺序驶离物流配送中心。虽然天气微凉,冷库大厅内的气温更是个位数,但刚刚忙着装车的配送员王志峰汗珠从额头流向脸颊。他的车内装有果蔬、禽蛋和日用品,分别要送往10个不同的地方,第一站是28公里外的西集镇。

“这些客户,有个人,有餐饮店,也有社区商超。”王志峰说,如果路况顺利,上午10点左右会全部配送完毕。之后他将前往另一家物流配送中心装载货物,继续为其他平台进行配送。“这车给力,工作效率高。”聊到北汽EV5,王志峰拍了拍方向盘,“货舱容积大,还有消杀设备,续航一次跑200多公里,支持快充,非常方便。”

自新发地菜市场休市后,生鲜网络平台的订单激增,处在物流链最后一棒的摩范速运明显感受到了“压力”。“最近的工作量相比去年要增加1/3。”王志峰说,每天凌晨2点起床为车充电,4点抵达物流配送中心,傍晚6点能结束一天工作。这时,APP就会将第二天的目的地推送过来,以便配送员提前熟悉路线。“我过的相当于是欧洲时间。”如此日复一日,让王志峰和其他配送员有了“时差”。但年轻的他笑着说:“不羡慕其他人的夜生活,我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升起,挺好!”

出发1个小时后,王志峰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把货物交付给客户后,他再次仔细地消杀货筐,换上新手套和口罩,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王志峰去年加入摩范速运大家庭,而老婆和7个半月的孩子都在甘肃老家。每天晚上7点,和老婆、孩子视频连线后,他就进入自己的“深夜”。“摩范速运平台大,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干得舒心。”而现在,更让王志峰自豪的是,通过他的劳动,“能让北京老百姓吃上放心菜”。

据了解,截至目前,摩范速运在北京已经安排超过百辆纯电动物流车,并向全时优鲜、美团、中商惠民等5家企业及供应商无偿提供物流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的民生供应运输。

首开房地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物业部管理员 王小豆

业主身边的贴心后勤保障

“自从疫情开始没多长时间,社区早市就上线了。开始只是简单的菜品和水果,后来逐渐上鲜肉、副食品、饮料等,价格公平合理。”家住顺义区李桥镇馨港庄园小区的张阿姨欣慰地说。

今年2月初起,首华物业老房管社区在所辖小区建立了141个“社区早市”提货点,小区居民仅需每天下午4点前在老房管公众号或“社区早市”APP线上下单,次日上午9点,物业人员便会根据订单为居民打包好菜品,摆放在小区的货架上,居民可按照楼号分时段前来领取。

6月11日,新发地聚集性新冠肺炎爆发后,首华物业在6月13日凌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联系蔬菜供应基地,从商家名录中严格挑选出蔬菜直供产地和厂商,挑选出分别位于顺义区赵全营镇西小营村和张家口市赤城县的2个蔬菜种植基地。“这些蔬菜每天都会按批进行检测,确保送到业主手中的蔬菜检测合格。”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负责社区早市工作的管理员王小豆说,每天早上7点半,他就会准时出现在馨港庄园小区菜站。一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车辆驶入馨港庄园小区。车辆停稳后,王小豆戴着口罩、手套快步上前帮忙卸货。按照订单进行分配、配送,以保证在当天上午9点前到达各菜站,让居民拿到最新鲜的蔬菜。

“配送人员到了以后把菜交给我们,我们会按订单及时间顺序摆放在货架上。居民来了只需出示订单信息就可取走,不会跟工作人员产生接触。”王小豆介绍说,他每天要根据售卖情况,随时盘点库存,如果货源不够,就要及时联系供应商补货,如果库房商品长时间没人买,就要及时联系退货,而如果其它单位有新上线商品,他就要及时沟通联系接货入库事宜。等到每天下午4点后,根据信息化系统,王小豆要导出社区早市各项目配送小区订单明细,按项目找出对应的除了蔬菜水果的各种商品,确认订单是否有下错品类和数量,避免与库存冲突。同时对接众汇老房管公司,沟通退换货、退单、退款处理等情况,随时抽查拍照保留证据。

“疫情期间,社区早市的商品不涨价、不断货,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居民第一时间以实惠的价格就近采购到所需物品,及时配送到居民手中。做好居民的后勤保障,这也是作为国企物业人要担当的社会责任。”王小豆说,首华物业所辖的小区约3000万平方米,其中有一些隔离的居民,他们不得出门购物。首华物业通过与社区共建,建立小区隔离居民购买商品专用微信群。“这些居民在下午4点前下单后,第二天上午我们物业的工作人员便把菜送至隔离居民的家门口。”

目前,首华物业老房管社区早市正在扩大推广面,开发快递进门和零售零维修配件等业务,不断优化进社区及“无接触配送”等服务,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果菜蔬菜疫情
战疫情
生鲜果菜扩建“冰箱”
奇怪的蔬菜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蔬菜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