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涉农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调查研究

2020-08-03林容容沈丽贤高传友

广西农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职业院校数字化

林容容 沈丽贤 高传友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涉农学科职业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指能在计算机端或者网络上运行的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件,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以及这些多媒体文件形成的具有辅助教学、助学功能的有机整体,如:网络课程、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教学素材库等。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涉农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使知识的呈现较为直观、具体,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二是涉农学科专业的教育注重实践实训教学,而VR 等虚拟仿真资源能够避免学生在开展实践过程中因不当操作引起的危险或器材损耗,解决了涉农专业因实训设备不足、天气、场地、作物的季节性等原因不能进行实训操作的困境,满足学生反复揣摩和训练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1]。此外,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限制,并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有利环境[2]。

2 广西地区主要涉农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现状调查

2.1 调查时间

2018 年6 月启动调查工作,2019 年4 月基本完成,耗时10个月。

2.2 调查对象

在南宁、桂林、柳州、百色及经济欠发达的边境地区具备中高职合作办学能力的涉农职业院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职学校、6所中职学校进行走访调研。主要调研对象为院校的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图书馆等部门主管人员以及专业教师和学生等。选择不同专业或不同课程的相关人员,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

2.3 调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项目的自身特点,主要调查方式为网络查阅、问卷调查及访谈。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其中管理人员和教师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高职27份,中职38份);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高职78份,中职119份)。

2.4 调查内容

主要从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状况、教师和管理部门对待资源共建和共享的态度、教师和管理人员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经历及态度、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

通过访谈得知(见表1),目前自治区、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尚未出台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规划,调查中只有1 所涉农高职院校制定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2018~2021年),有3所高职院校和2所中职学校出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相关制度。在调查的对象中仅有2所高职院校制定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规范和评价体系,有些院校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现了信息孤岛、资源重复建设和大量“僵尸”资源的现象。在网络查阅中发现有些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设置有相同专业的院校重复建设率更高。

表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调查表

3.2 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各院校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没有统一标准,甚至不同院校使用的平台端口都各不相同。大部分院校都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数据标准和平台,导致区域院校间的数据库兼容性不佳,难以实现互联互通,造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渠道闭塞。

广西涉农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共建共享上的力度不够,优质特色资源凤毛麟角,资源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够。此外大部分中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求。调查中显示,虽然有些学校采购的是同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但是很多院校都以本学校校园网为进入端口,外部访问者需要通过VPN账号访问,服务形式繁琐,造成师生使用的意愿不高,共享的效果不佳。由表2可知,调查的院校涉农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比例为20%,只有16.9%的网络课程对外开放,优质的教学资源偏少。

表2 涉农院校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情况

3.3 教师和管理部门人员对资源共建和共享的态度

在访谈中还发现中职院校的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意愿不及高职院校的师生,中职院校的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和需求也不及高职院校的师生。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倾向于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有必要的,但只有21.5%的被调查者愿意共享全部资源,有47.7%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支持共享部分课程资源,有26.2%的教师认为对于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收取一定的报酬。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教师和管理部门人员对待资源共建和共享的态度

3.4 教师和管理人员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经历

由表4 可知,大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有资源共享的经历,主要以校内共享为主,共享资源的形式多样,校外共享的人数不足20%;大部分受调查者都认为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教学有帮助;对于获取区域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只有18.5%的受调查者表示能够便捷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校际共享大部分是有合作关系的中高职院校间,资源的共享障碍主要有平台端口限制、收费限制、版权保护等;89.2%的教师对于参与所教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工作有迫切愿望,但是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对参与资源共建共享有心无力。大部分专业教师不擅长信息技术的开发,这给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挑战,教师教龄越长,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越缺乏主动性。大部分教师尚未树立数字化教学资源标准建设的意识,多数是出于课堂教学所需,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制作而成,极少有真正团队合作和校企共同开发。因此,不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只是教材知识的搬家,内容和艺术表达方面都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有技术和有能力的教师人数只占18.5%。

表4 教师和管理部门人员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经历调查表

3.5 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满意度

由表5 可知,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在日常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数字化学习的意识不强,局限于按照教师的布置来完成数字化学习任务,数字化学习动力不足,积极主动性较低,使用率低,造成数字化资源没能发挥应有的助学作用。调查中有33.5%的学生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维护不及时,一些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周期短,没有形成有效的建设、更新、维护的机制和教学常态化的应用。有些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往往是结合信息化教学比赛,过了比赛的周期,建设的资源就不再更新,因此造成资源建设的时效性较差,师生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欲望不强。从访问相关院校的课程网站中发现,课程资源的更新效率较低,有些资源更新已是几年前了,可见普遍存在资源更新和维护不及时的现象。83.7%的学生反馈课程资源的质量不够好,内容丰富度较差,只能满足一般的教学需求,无法满足开展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只有16.2%的学生对学校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较为满意,大部分学生不能快捷的找到本专业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85.8%的学生认为校际间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有必要的。

表5 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满意度调整表

4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展望

4.1 制定和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顶层机制

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体制的混乱归根结底是缺乏顶层设计。由于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顶层设计机制和长远规划,使校际间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存在渠道不畅,资源分类不规范,描述无统一标准,资源管理无序等问题[3]。顶层设计机制制定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政策、法规和行政等手段,对区域内涉农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进行调控,明确各院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中的职责划分和任务分配,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无端浪费,同时还可以统一资源共建共享标准,打造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畅通优质资源共享渠道。

4.2 搭建涉农中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立交桥”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因为缺少规划管理,需求调研不充分,很多学校开发的资源不符合教学需求,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实际专业教学存在脱节的问题,教师依然使用自己习惯性资源进行教学,无法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造成资源浪费。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的全局性工程,只有建立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实现。通过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建立宏观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开发数字化资源的规范和标准,保障资源的建设质量,建构数字化资源共享的交流纽带,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对优质的特色教学资源给予规划和指导,充分发挥成员优势。纳入共建计划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做好规划,院校合作,联合攻关,最终取得成果共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纳入规划,为资源建设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同时,对教师的资源建设及共享行为应当给予保护和激励。对教师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共享资源进行版权保护,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对其进行版权保护时,可通过出台成果评定与奖励措施,并依据成果贡献等级将之折合教学工作量、职位晋升进行挂钩等方式进行的补偿,从根本上调动共享积极性和提高参与度,激励其继续共享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4]。总之,中高职院校“立交桥”的建立可以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提供了平台,在此平台上打破学科、专业、学校的三重壁垒,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中高职校内联动和校际协同分工机制,推动教学资源的互通互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农科和涉农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4.3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规划者,教师个人的信息化水平决定其信息化教学的视野、设计水平及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范围。提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数字化资源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大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相关培训力度,有助对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等创新探索,对教学进行优化,寻求适合本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方式。95后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对新知识和新鲜事物接收能力强,具备信息化学习能力,但是其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被干扰。可利用动态、形象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建立数字化学习奖励制度,学生在课后学完规定的课程给予一定的学分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数字化资源的应用。

4.4 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服务质量监控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劣决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6],陈旧的课程内容不能吸引师生兴趣,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要从资源的质量上严格把关。应建立资源的质量监控机制,对于一些制作水平不高或点击量低的资源应进行评估和筛选。资源建设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引导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时还应为优质的资源的提供者实施激励措施,纳入到绩效评估指标,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职业院校的办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涉农专业学生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的回信寄语中提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广西教育厅与广西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的文件,为农科和涉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政策支持。在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信息化课堂逐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随着5G、云计算、3D 打印、VR 技术、AR 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日趋明显,全面推动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至2020 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1]。此外,职业院校推动内涵式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2020 年初在中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院校都在实施开展网络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基础和重要保障,在网络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研发现广西涉农专业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水平还相对滞后,建立涉农职业院校间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职业院校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