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流注法穴位注射维生素B1保护结肠癌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临床观察

2020-08-01李洪波

关键词:内毒素屏障结肠癌

李洪波

泗水县中医院外科,山东 济宁 273200

结肠癌(colon cancer)为下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居世界恶性肿瘤第三位[1]。我国2015 年数据显示结肠癌新发病例在37万人次,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生率的8.7%,全年新发死亡人数约19.1万[2],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目前,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广泛开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缩短住院时间等诸多优势。但临床麻醉、手术创伤、围手术期禁食及肿瘤本身等因素会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内毒素产生和细菌移位,触发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因此,应重视对结肠癌术后肠动力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干预。为此我们应用子午流注理论,选择辰时(7:00~9:00am)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维生素 B1穴位注射,旨在观察其在结肠癌手术后的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确诊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手术,结肠癌的诊断及手术适应症执行《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标准[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0),年龄50~76岁,平均(63.4±4.5)岁,平均手术时间(95.5±6.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5±6)ml。对照组(n=30),年龄51~76岁,平均(64.2±3.2)岁,平均手术时间(97.2±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7±5)ml。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创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对照组术后遵医嘱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6 h,生命体征平稳时首次注射,以后则选择选择辰时(7:00~9:00am)穴位注射。①取穴足三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部位与名称》[5]。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向下三横指,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②维生素B1穴位注射:常规消毒穴位皮肤,术者右手持 5 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100 mg,针头垂直于皮肤刺入皮下约2~ 3 cm,患者感觉局部麻、酸、胀、沉等针感时回抽无回血注入维生素 B150 mg,对侧同法处理,两侧共100 mg,1次/d、连续3天。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监测手术前及术后血清24 h Gln、内毒素、PCT及DAO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肠动力提前恢复,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T1)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T2)对比

两组手术前血浆Gln、内毒素、PCT及DAO水平较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血浆Gln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术后内毒素、PCT、DA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3 讨 论

结肠癌患者尽管使用腹腔镜辅助进行微创手术,但手术应激、术中损伤、气腹、机械刺激、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干扰等都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全身炎症性反应带来的肠屏障功能受损。为此,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预防措施优先重要。谷氨酰胺(Gln)是18种必须氨基酸之外的条件性必须氨基酸,是构建和维护肠道黏膜功能的必须成分[6],直接反映肠黏膜屏障的营养底物水平;当肠屏障受损时,肠道细菌产生异位,其产生的内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血循环而形成内毒素血症[7],所有,本研究检测内毒素含量观察肠黏膜的细菌移位情况;降钙素原(PCT)是用来反映免疫炎症损伤和感染严重程度的血清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败血症的发生[8]。当肠黏膜屏障受损时,可诱导内毒素释放,引起PCT的合成、分泌旺盛,血清PCT水平随之升高,故PCT水平可准确反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状况[9];二胺氧化酶(DAO)是一种肠黏膜上皮细胞酶,可准确反映肠黏膜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状态,当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时,DAO 大量分泌进入肠间隙和血液循环,使得血清 DAO水平迅速升高,故血浆DAO表达水平也可作为肠黏膜屏障指标[10],所以,PCT和DAO含量可以代表肠黏膜屏障的渗透性,故作为本研究的检测指标。

足三里归属足阳明胃经,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腧穴。《针灸甲乙经》云:“肠中寒,胀满善噫……胃气不足……食不化,心下胀,三里主之”。该穴位与胃肠生理功能关系密切,故胃肠病症可选取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有报道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通过激活胃肠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CCs)促进平滑肌活动电位进而调节胃肠蠕动[11]。同时针刺足三里可以上调迷走中枢的孤束核中P物质的表达,从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12]。陈静等[13]研究发现针刺胃肠下合穴(包括足三里)可以促进大鼠盲肠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可通过调节胃泌素(GAS)分泌而影响大鼠肠道的蠕动功能。凌希等[14]研究发现针刺下合穴可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性反应,降低黏膜应急损伤。维生素 B1又称硫胺素,可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糖、脂肪等的代谢(三羧酸循环),并维护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1可以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而起到兴奋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同时B1能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和传导性干预神经体液因素,从而提高穴位的兴奋性和传导功能[15]。将维生素B1注射到足三里穴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并具有及针刺穴位的效能。

“子午流注”是祖国医学的瑰宝,讲求时空和运动的统一。《黄帝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针灸大成》曰:“辰时气注于胃,胃经气血旺盛”。子午流注纳子法则提倡按时循经取穴。本研究通过辨证论治选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而胃经气血盛于辰时(7:00~9:00am),故选择辰时进行足三里将维生素B1注射治疗。辰时正值太阳初升,万物方苏,人们初醒之时,机体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阴平阳和,五脏六腑之气待兴,机体处于最佳稳态。因此,顺应一日气血流注、开阖、盛衰之道,选择足阳明经气血最旺盛之辰时予以施治,可提升足阳明胃经之功效,对于胃肠动力及屏障功能可望事半功倍[16]。高玉瑃[17]于辰时取胃经穴位调理脾胃,收获良效。刘琤琤等[18]于辰时刺激足阳明胃经穴位,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起效良好。

本研究选择辰时进行足三里维生素B1注射治疗,以Gln、内毒素、PCT、DAO作为判断结肠癌术后肠动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血浆内毒素、PCT、DA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Gln明显升高,提示该方法用于结肠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肠黏膜营养底物生成、减少内毒素吸收、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最终促进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同时提高胃肠动力,利于患者早期进食,符合快速康复外科(FTS)的理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内毒素屏障结肠癌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屏障修护TOP10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道屏障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