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风教育特色文化课程的创设实践与优化评析

2020-07-31郭耀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创设

郭耀梅

摘  要: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要求各地区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育教学手段,要注意在改革和指导过程中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保证成果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融合淳风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目标,细化分析特色文化课程的实践优化过程,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中简单介绍了淳风教育特色文化的创设与优化评价方式,希望对相关领域的改革和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淳风教育  特色文化  创设  优化评析

龙文区有历史名人陈淳,号北溪,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是朱熹“南传第一人”,更是一位关注民生、身体力行的德育倡导者。他的一生,办私塾、讲学、著书立说、阐扬师门理学,《宋史》为他立传,嘉勉他在学术方面的贡献,《四库全书》收录他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北溪字义》是中华哲学经典,他的《启蒙初诵》比《三字经》早了80年。他因“阐扬理学,多所发明”,成为中国历代配享从祀孔庙的172位贤哲之一。

漳州二实小结合地方名人文化,早在2014年就在中年级开发了《朱门高弟陈北溪》的校本课。2018年课题小组又在低年级增设《启蒙初诵解读》依托龙文丰富的人文资源及深厚的历史积淀,积极开展彰显朱熹陈淳思想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实践。然而,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校本开发是否等同于课程开发?凝固的校本教材、静态的校本课堂,如何满足动态的新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看似分裂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如何更好地无缝对接?依托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专项课题“学校特色文化研究与实践”研究,学校迅速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在原有校训“尚德、崇文、笃学、敏行”的基础上,提炼出“淳正风范(身正言正有自信)、淳朴品格(行正学正有能力)、淳美心灵(心正心美有担当)”的核心目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将朱熹陈淳思想文化渗透于校本课程建设中,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淳风教育课程体系。

一、淳风教育核心课程目标

这支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管理团队,提议先从教师的课程意识唤醒做起,以课程开发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研平台为交流载体,通过学习课程建设理论,参照卓越学校的课程开发方案、成功案例,工作坊合作探究,达成共识:找到地域文化与学校课程的结合点,将淳风植入师生血脉,得先找到课程的魂——核心培养目标[1]

顾明远说,学校不就只是“成事”,还应该让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都渗透、弥漫着“成人”的文化气息和文化追求。所谓“成人”,正是淳风教育课程指向的“风车”目标体系。淳风涵养,文采流芳,以“淳”字为序,我们的课程衍生了这样的育人目标:培养身正言正有自信、行正学正有能力、心正心美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2]

二、淳风课程架构内容

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打造个性化的淳风课堂,结合学校的各级各类活动,形成我們特有的三大淳风教育阵地。

(一)淳朴课堂,扎实基础

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对教材深度的研读、对学生学情深入的调查了解,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道路上,我们倡导“淳朴课堂”,即返璞归真的课堂,让学生的“学”真实地发生,让格物致知的精神体现在每一个基础课堂学习中。七彩万花筒、柠檬小火山等缤纷体验,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单和科学小作文,完成学习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二)创意课堂,发展思维

同时学校在教师团队建设、创新课堂设计等领域全面实践,通过行动研究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朱熹的“三到”读书法、陈淳的民间故事通过“微课”“云课堂”、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等实践渠道,深入到学生的课内外学习领地。通过教师丰富的创意课堂,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意课堂精彩纷呈,学生运用自如的各类线上平台,也正说明了课程建设已深入人心。

(三)活力课堂,链接生活

在传统的班级制基础上,学校采用参观、访问、研学、实践活动等更加灵动多维的模式,时间管理上利用早读、晨会、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等时段。例如组织研学活动让学生在淳风堂感受“一日陈淳”,受到科学作息的教育、终身阅读的教育;再如全员式参加经典诵读比赛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同伴互助的重要性,学会与搭档培养默契,更出色地完成任务等体验,都是链接生活的最好的学习。

三、课程探索实践历程

(一)多学科链接,国家课程校本化

首先将原有的校本教材纳入课程开发的视野。《启蒙初诵解读》先从诵读入手,琅琅上口的“三字经”,让孩子们感受节奏、韵律的同时,得以日常洒扫、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双语朗读,学生从小接触闽南语这一地方特色母语;《朱门高弟陈北溪》从历史、传奇和作品三个方面介绍陈淳这位“漳上真儒”以及他与老师朱熹之间的故事。在课程设计中,不再是静态模式的讲授,而是在每一堂课设置践行作业,中高年级还通过“晨诵—午读—暮省”,每周完成两到三篇“内省日记”,在践行中体验地域名人文化。

学校立足淳风教育特色理念,倡导多学科链接,鼓励学科教师进行“增加”“替换”和“重组”,立足国家课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淳风教育因素。如语文学科学到《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不懂就要问》《少年中国说》等讨论理想或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课例时,淳风教育都可以“随风潜入”,六年级孩子学到朱熹的《春日》,在课堂上谈起陈淳自然而然。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涉及历史与文化或爱国主义、孝心教育等领域,都可以在淳风课程中找到对应的例子。美术老师也以陈淳为激励榜样,漳州二实小的学生都希望练就如北溪先生一样的神笔。

(二)多活动载体,校本课程塑成长

学校基于“淳正风范、淳朴品格、淳美心灵”的育人目标,用五“正”文化引领儿童教养。身正、言正、行正、学正、心正,能够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关注养成,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各种活动实现课程与学生、课程与家庭的关联。如此,学校和家庭就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学风校风不令自“正”。例如每年十二月份传统的“笔歌墨舞”书画赛,主题有时是与朱子文化、陈淳思想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优秀作品结集校内发行。

(三)多专题引领,课程开发有阵地

进行淳风教育的艺术展演。通过各个班级各种形式的《启蒙初诵》展演,让学生不仅受到待人接物的教育,还通过艺术形式的技能学习,综合能力得以更高更好的提升[3]

开展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朱熹有《朱子家训》,陈淳写《小学诗礼》,既作为教育儿子的家训,又作为教授蒙童的教材。家风传承也是淳风课程的重要内容。如一二年级“学家风”,用手抄报形式展现学习成果;三四年级“承家风”,通过“浦东小讲坛”展示五正少年风采,讲家风故事,传递正能量;五六年级“习家书”,进行“见字如面”演讲比赛。这次寒假,“鼠须麒麟蘸墨香”,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寻访家人、归纳家训、传扬家风,也是课程实施以来坚持进行的一大项目。

格物致知精神的发扬传承。利用入学礼、毕业礼这样的契机,让学生在富有仪式感的流程中体验淳风教育的精髓——格物致知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敬重自然和生命、学会感恩祖国和社会。例如针对此次超长版假期,学校特别推出“宅家成长行动方案”,设计了一年级一“桌”扫净观天下(清理我的小书桌)、二年级涤得果蔬識食材(学洗蔬菜做生活小能手)、三年级独“衣”无二显身手(学洗衣服叠衣服)、四年级群果荟萃绽百态(水果拼盘亮巧心)、五年级我的地盘我做主(布置家庭阅读角)、六年级小鬼当家展厨艺(变身美食小达人)六个劳动教育版块,并以公众号展示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课程开发的路上,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也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故乡历史名人为学习榜样,将地域名人与学校课程实施落到学生成长的实处。然而,如何让淳风教育体系更丰满,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成事成人两出彩,同时,探讨特色课程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评价维度,从策略、组织、应用三个基本考量点,建立更系统可操作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我们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丹,董茜.地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在艺术高校教育中的改革与研究[J].戏剧之家,2020(14):182.

[2]薛强,吴习安,杨勇.依托湿地文化开展特色科普教育——桃江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湿地学校调查报告[J].林业与生态,2020(05):15-16.

[3]温玲.基于地域特色的博物馆审美教育研究——以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08):139-140.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创设
关注环境创设 感悟数学魅力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古希腊建筑风格所折射出的文化特色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