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X线影像与胃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

2020-07-31蒋兴胡志俊

贵州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胃镜

蒋兴 胡志俊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 兴义562400)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胃肠道动力障碍疾病,其典型症状常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和胸痛,此外,炎症的长期存在,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溃疡、食管狭窄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食管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者容易引起复发。因此,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胃镜检查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食管炎,并对该病症进行直接的观察,有效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1]。研究[2]显示,数字X线影像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效果显著。本文主要探讨数字X线影像与胃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收治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1~72岁,平均(41.27±4.35)岁,发病时间15d~14年,平均(4.41±0.32)年。80例患者中,原发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1例,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例。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诊断标准:患者已经进行消化道胃肠手术后或者是食管内置入支架后;患者患有贲门失弛缓症;发生于食管静脉曲张临床治疗前后期;置入胃管后;幽门梗阻或胃肠高位梗阻。

1.2方法 胃镜检查:仪器选择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直接插管观察,胃镜反转观察胃底贲门口,观察食管裂孔压迹至齿状线的距离,并在退镜过程中观察食管黏膜的改变,以便确定是否进行活检。数字X线影像检查:仪器选择意大利GMM数字胃肠机,SONY激光相机;根据受检者体形,使用经调试好的曝光参数,如有极端情况再进行调节。常用曝光条件为胸部正位105~110 kV,8~12 mAs;侧位120 kV,12 mAs,图像显示时间3 s。受检者采用站立后前位标准体位150 cm,并给予穿戴铅围裙及防护帽。每人摄取胸部后前位数字X线影像平片,所有影像均符合DICOM3.0标准。将图像储存,图像采集完成后调出图像,使用数字X线影像检查后处理中的局部放大以及灰度和空间频率调节等技术对结节病灶的图像进行后处理。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最终确诊,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2 结 果

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数字X线影像在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97.28%、93.75%、50.00%)上与胃镜检查相比(98.67%、96.25%、60.00%)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的比较(%,n=80)

3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组织损伤。患者常有吐酸、烧心等症状。临床表现的频度和程度不一,与病因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食管狭窄及Barrett食管[3]。也可引起少量渗血,表现为粪便潜血阳性和缺铁性贫血。病变弥漫时或有较深的溃疡时可发生较大量的出血,严重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溃疡可并发食管穿孔,大约10%严重食管炎可引起食管纤维化,形成食管狭窄,患者常逐渐出现吞咽困难[4-5]。因此,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痛苦。

研究[6]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患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受损,而患者反流屏障受损原因主要包括食管黏膜破损,患者黏膜失去了保护功能。临床在诊断时常以胃镜检查为主,虽然诊断效果显著,但由于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都是通过纤维软管从口中插入到达胃,检查过程中有恶心、呕吐等不适,若经验不足操作不够轻柔,一般对咽喉和胃部黏膜有损伤,因此导致患者对胃镜检查存在一定的畏惧、抵触心理[7]。数字X线影像是一项新型的X线摄影技术,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8-9]。数字X线影像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根据需要可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宽容度及锐利度,图像可任意进行不同位置的旋转和黑白反转,任意进行放大缩小和平滑处理、边缘增强,以及进行各种角度的测量等[10]。通过一系列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能得到高清晰度高信息量的影像效果,这是传统的X线胸片无法获得的。本文结果显示,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数字X线影像在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上与胃镜检查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检查中,数字X线影像检查结果与内镜相近。数字化的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故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照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量减少。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这些都是数字化图像的优点。本文结果还显示,X线表现较轻的病例,食管呈功能性变化,常检查不出明确的病因。中度病变范围较长,此类常见于食管裂孔疝合并食管反流,黏膜普遍增粗、紊乱、不规则。有部分病例X线显示病变呈索状、颗粒状、息肉状改变,范围较局限,主要位于贲门部,局部黏膜局限性增粗。重度X线表现为管壁缩窄,多见于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病例,表现为黏膜紊乱,出现小溃疡。

综上所述,胃镜检查与数字X线影像均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相比胃镜检查,数字X线影像存在诸多优势,更适于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胃镜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