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0-07-31罗瑞高素琴苏琳凯高彦东艾伟席俊峰张利佳

贵州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罗哌蛛网膜下腔

罗瑞 高素琴 苏琳凯 高彦东 艾伟 席俊峰 张利佳△

(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1.手术麻醉科;(2.药学室;(3.胸外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因剖宫产产妇较为特殊,极易受到手术切口、机械牵拉等因素影响产生应激反应,麻醉后极易出现低血压现象,加上术后疼痛可能造成机体生理环境失衡,因此选择有效麻醉药物至关重要[1]。蛛网膜下腔麻醉属于临床常见的麻醉方式,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术后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增加胎儿缺氧的风险,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2]。研究[3]发现,选择小剂量普鲁卡因+舒芬太尼效果更好,可迅速减轻疼痛,避免应激反应,提升麻醉效果。本文对此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纳入的112例剖宫产产妇,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对照组(小剂量罗哌卡因)各56例,研究组年龄22~35岁,平均(30.57±1.3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81±0.61)周,经产妇20例,初产妇36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30.91±1.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2±0.74)周,经产妇22例,初产妇34例。纳入标准[4]:(1)均符合剖宫产指征;(2)基础信息完整,中途并未退出研究者;(3)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意义及环节,并签订知情书。剔除标准:(1)实验前经检查显示肝肾疾病、心肺疾病、器官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性疾病者;(2)手术禁忌症;(3)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依从性较差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产妇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前6 h禁食禁饮,进入手术室后,密切关注体征变化,遵照常规方式开放静脉通道,并协助患者调整左侧仰卧位,在其L3~4位置实施腰硬联合穿刺,利用硬膜外穿刺针导入蛛网膜下腔麻醉针,直到脑脊液流出后实施麻醉药物鞘内注入。研究组:选择1.5 mL罗哌卡因(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52621,10 mL:89.4 mg)+0.1 mL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 20054171,1 mL:50 μg);对照组:选择1.5 mL罗哌卡因。两组鞘内注入完成后,帮助患者调整为平卧位,并实施剖宫产手术。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长、镇痛维持时长,术后进行VAS(视觉模拟)评分调查,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麻醉前、麻醉后5 min、20 min测定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水平,对比两组麻醉结果。VAS评分:0分无痛;0~3分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疼痛明显,尚可忍受;7~10分强烈疼痛,难以忍受。

2 结 果

2.1麻醉情况 研究组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长、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镇痛维持时长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情况的比较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发生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对照组发生头晕3例、恶心呕吐4例尿潴留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13,P<0.05)。

2.3麻醉前后的HR、MAP水平变化 麻醉前两组的MAP、HR水平相比无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20 min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8.081、3.246、8.034、2.679,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前后的HR、MAP水平变化的比较

2.4对麻醉的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29例、较满意24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4.64%;对照组满意22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为80.36%。研究组对麻醉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322,P<0.05)。

3 讨 论

临床既往多选择单一小剂量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其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后可增加患者神经动作电位的阈值,进而延迟神经冲动的扩布,改善动作电位提升的速度,并对神经冲动及产生与传导功能进行抑制,单一使用难以获得满意结果,麻醉后患者应激反应较大,不良反应较多[5-7]。随后临床发现[8],除此之外复合舒芬太尼效果更好。本文对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长、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镇痛维持时长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明显低于对照组17.86%(P<0.05)。麻醉前两组的MAP、HR水平相比无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20 min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麻醉的满意度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可延长镇痛维持时长,快速缓解疼痛,避免不良反应产生,安全性提升,同时减轻应激反应,为预后提供保障。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对μ-受体的亲和力较强,经过蛛网膜下腔注入后,能够与阿片受体发生直接作用,同时向头端扩散,发挥镇静作用,与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后,共同达到阻滞效果,同时增强镇痛作用,避免患者因为牵拉而产生不适,同时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升麻醉功效[9-10]。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例如研究前制定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但最终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否合理仍有待商讨;另外研究对象数量较少,且研究时间较为短暂,因此临床可纳入更多研究对象,保证其多样性,同时延长研究时长,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有效性及精确性。

综上所述,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运用于剖宫产中效果显著,增强麻醉效果,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罗哌蛛网膜下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