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某综合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020-07-3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睡眠不足高校学生

张 慧

青岛大学医学部,山东青岛 266021

充足的睡眠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被视为保持身心健康的三大国际标准[1]。美国睡眠医学协会建议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9 h,但报道显示人群中约34.8%每日睡眠不足7 h,因睡眠不足造成的医疗活动和开支呈上升趋势[2]。金东辉等[3]开展的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睡眠不足率正逐年升高,其中部分人群睡眠不足率达77.2%。根据第3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可将睡眠障碍分为失眠症、睡眠呼吸障碍及异睡症等七类,我国居民中约43%睡眠质量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其中13.93%~37.24%的高校学生睡眠质量较差[4]。高校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特殊群体,其睡眠状况与青少年和成年人均在一定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青岛某综合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5月青岛市某综合高校大一到大三学生2 2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847例、大二871例、大三562例,男722例、女1 558例,年龄15~24岁、平均(19.24±2.65)岁,体质量指数(BMI)17.4~36.1 kg/m2、平均(20.78±3.26)kg/m2。纳入标准:(1)均为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2)学生和家长均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恶性肿瘤等严重病变;(2)伴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方法 在查询文献基础上结合本地人群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分为一般情况和睡眠质量两部分,具体项目见表1。另外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其中前18个自评条目组成7个成分参与计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7分为睡眠障碍,其Cronbach α系数为0.81。以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项调查结果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 280份,回收2 216份,回收率为97.19%。

2 结 果

2.1学生睡眠质量分析 2 216例在校学生PSQI得分为2~16分,平均(4.31±1.80)分;男生(4.26±2.30)分,女生(4.35±2.11)分,男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0,P<0.05);另外,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PSQI得分为(4.25±1.98)、(4.18±2.17)和(4.60±2.41)分,大三学生PSQI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t=2.976、3.424,P<0.05);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3.09%(290/2 216)。

2.2不同睡眠质量学生一般情况比较 睡眠障碍组大三学生、父母离异、有学习压力、有饮酒史以及作息时间不规律所占比例高于非睡眠障碍组,专业满意率和每日平均运动时间低于非睡眠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睡眠质量高校学生的一般情况比较

2.3影响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大三年级、父母离异、有学习压力、作息时间不规律及运动时间减少均为高校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良好睡眠是保持体力充足的重要前提,睡眠不足不仅可导致日常学习和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对人体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5]。高校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而心理调节能力尚不够完善,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就业形势等各种问题均可对睡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学生睡眠质量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

本研究显示,大三学生睡眠质量相对较差,其原因可能为大三学生即将毕业,面临着考研或就业等多种压力。本研究中,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3.09%;储家朋等[6]对安徽省合肥市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9.6%,两者比较存在一定差异,这与不同地区和学校高校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生活环境不同关系密切,可见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吕晓等[7]2013-2017年开展的单中心研究显示,女性和年龄>60岁等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毋瑞朋等[8]对山西省中学生睡眠质量进行分析显示,调查对象中23.6%存在睡眠障碍,性别、学习阶段及学习压力等多种因素可导致睡眠障碍发生。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三年级、父母离异、学习压力、作息时间不规律及运动时间减少均为导致该校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家庭环境和父母因素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庭稳定和谐有利于减少学生孤独感和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显示,父母离异可明显增加睡眠障碍发生风险。杨柳[9]报道,学习压力是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应激源,学习压力增加不仅直接造成睡眠质量下降,还可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并改变学生应对方式;本研究中有学习压力的高校学生睡眠障碍发生风险可增加至3.904倍,另外专业不满意也是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可能为专业不满意不仅导致学习压力增加,同时还造成对未来就业的焦虑和担忧。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促进睡眠,白雪等[4]研究认为大学生睡眠障碍情况普遍较为严重,其中日常生活习惯与睡眠质量关系密切,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均可对睡眠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则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并提升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作息时间不规律是影响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而每日平均运动时间则具有明显保护性作用,运动时间越长的学生睡眠障碍发生风险越低。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睡眠障碍发生情况较为普遍,大三年级、父母离异、学习压力、作息时间不规律及运动时间减少均为高校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睡眠不足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睡眠不足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这样会睡眠不足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迟到
“小P孩作息时间表”火了:每天学习18个小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