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

2020-07-29孙雪王琼张梅梅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4期
关键词:知晓率大学生

孙雪 王琼 张梅梅

摘 要:本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整体来说急救知识得分情况较低,知晓率偏低。为此,需要创造参与急救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学生应通过多元化途径获取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水平等。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

在事故发生时,院前急救可谓争分夺秒,尤为重要。在我国医疗急救资源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大救援观念下建立一个“第一目击者”群体,显得尤为迫切。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成为急救社会化的重要群体。

一、对象

本调查采用自编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收回率为97.7%。其中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6份,非医学专业的同学收回有效问卷61份。

二、结果

1.人口学特征

此次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中男生45名(35.4%),女生82名(64.6%),年龄在22?4岁。医学专业66名(52.0%),非医学专业61名(48.0%)。

2.急救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对于“黄金四分钟”和“第一目击者”概念了解程度较差,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均仅有4人(3.1%)。心肺复苏概念掌握情况略好,非常了解并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的有18(14.2%)、基本了解的为53(41.7%),具体详见表1。

3.急救知识认知情况

调查问卷中的急救知识共22道题,将每道题赋值为1分,答错为0分,总分为22分。试题分为急救基础知识题、肢体骨折、止血包扎、中毒抢救(3题)、溺水急救、心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共7部分(除心脏复苏4题外,其余均为3题),每一部分总分除以题数即为平均分,各部分平均得分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比较情况详见表2。其中对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每一题的正确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心率范围、呼吸频率、一处骨折固定关节数量、煤气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心脏呼吸骤停的人安置体位、心肺复苏打开气道最常用的方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部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深度、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频率的P值均<0.05,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1.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整体来说医学院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得分率偏低,其他外省市的大学生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对三个基本概念而言,主要停留在听说过但不了解的程度,极少数人非常了解且能准确说出相关内容。此外就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情况,可以看出除中毒抢救措施外,另外6类急救措施的认知总体平均分都低于总分的50%,止血包扎类和肢体骨折类平均分都低于1分,可能原因是院校教育阶段主要为理论学习,老师授课时多是从理论层面进行讲解,实操知识点课程设计较少且多为简单介绍,考核要求低,因此同学们未经历实践培训,印象较浅。

2.医学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对于医学专业性强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题的得分是有差异的,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的,此为所学学科专业不同,医学专业接受了更专业、更广泛的医学教育,而对非医学专业仅是做医学概论式的介绍。但對于常识性的急救术语、常见的急救操作类的题在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主要活跃者,除院校教育外,有更多的媒介接触到该类知识的教育,而这些知识又相对是急救宣传的重点,比较常见、常听,且简单、易记,所以两类专业学生对此问题的了解程度相当。

四、建议

1.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

(1)急救知识应当成为必修课程。对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应将急救知识纳入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范围。但考虑到未来所涉岗位的不同,急救培训范围、内容、深度、课时的安排应有所不同,非医学专业学生即按照普通大学生接受第一目击者义务教育即可。此外老师授课应多形式相结合,除理论知识讲授外,针对操作性较强的如止血包扎、心脏呼吸骤停等应当加强技能操作培训,此外还可以结合自身院校优势,课后进行急诊科见习。

(2)学校应多组织相关活动。学校除做好急救教育,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兴趣程度和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如可组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竞赛,组织急救服务志愿者团队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校外加强对急救知识的宣传,不但增强学生的责任使命感,锻炼和检验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情况,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急救知识的大家庭中。

2.提高急救意识,通过多元化途径获取急救知识

考虑到未来所涉岗位的不同,医学院校的学生以后主要从事临床相关工作,直接面对患者,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因此更应从未来岗位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急救意识。平时应该有意识的选择对急救课程的学习,如学校急救教育缺失,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关注和获取急救相关知识信息,从而提高自己急救知识的掌握的水平,如主动参加急救培训、多参加志愿活动、关注微信、微博、QQ、抖音等新媒体有关急救宣传和教育的内容等。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参与急救的政策支持

有调查显示很多人不愿意实施急救是因为怕事后担责,就国家层面的立法来说,有关部门可以参照这款制定针对无过错施救者免责的法律法规,使其更愿意参与急救。除此之外还要创造参与急救的社会环境,正面引导广大社会群众对急救行为的正确认识,让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也能受其鼓舞,积极参与急救。

参考文献

1.韩月乔.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保障研究.长春工业大学,2013.

2.何艳,吴宗辉,孙炯,等.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10) .

3.吴寿枝,郭雷祥,韦雪梅,汪利宗.谈提高大学生急救能力的方法.科技信息,2011,7(4).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知晓率大学生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上海市某区交通警察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理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分析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