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眶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①

2020-07-29宿星杰齐艳秀王玉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颌面部颌面交通事故

宿星杰,齐艳秀,王玉清,朱 岩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机动车普及而造成交通事故以及机动车事故频发,导致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1,2],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颌面部骨因其涉及到患者的容貌、发音、进食等多个方面,故颌面部骨折倍受颌面外科医生关注。眶周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案为及时的手术治疗,以减轻并发症和术后后遗症对患者的影响,但大部分颌面外科医生仅关注患者在动能、外形等方面的生理问题,而忽视了患者在术后的心理健康情况,为了更好地解决眶周骨折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困扰,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将针对本地区眶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问卷随访,分析眶周骨折术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评估其日常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是一项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使用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PROM)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选择2016-01~2019-06我院涉及眶周骨折的50例患者。

这项研究纳入了50例年龄18~91岁的男女患者。 这项研究的关注变量是:患者人数、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病因、患者对生活质量问卷的回答(PROM)。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眶周骨折且在本研究期间通过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②年满18岁的患者;

③患者免费提供知情同意参加研究;

④患者能够回答生活质量调查表(PROM)。

排除标准:

所有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患者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1.2 方法

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于眶周骨折的前瞻性研究,包括2016~2019年间收治入院的50例眶周骨折的患者。所有的面部骨折患者均涉及眶周骨折,并且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年龄、性别、损伤外因、并发症、治疗方案、术后后遗症及术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评估。在经过系统性检查后,筛查有无并发症,并针对并发症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此次调查的50例患者均以接受微型钛板固定骨折断端[4],颅脑损伤严重的患者应先行颅脑损伤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尽早择期手术治疗;眶周骨折的患者,应尽早恢复原有的眼眶形态,并松解受压迫的眶下神经。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得出患者日常生活状况较受伤前有无明显改变,其中选用多种国际上认可度较高且使用频率较常见的问卷调查表,包括15-D、HADS、OHIP-14、SF-36[5,6],因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较为完善的评定效果且被国际所普遍接受,故可以保证本研究的国际认可性。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回报进行数据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配对t检验用于比较数字变量并评估是否存在任何显着差异。P<0.05为是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

2 结果

患者以50~57岁男性居多(约占30%),其次为18~25岁(20%)和42~49岁(20%)。男女比例约为3.2:1。

图1显示了外伤前和手术后的OHIP-14各问题评分对比。 在这两个阶段中,问题10(有过尴尬的时候)评分最高,其次是问题5(口腔不适)和问题11(易怒)。

图1 OHIP-14手术前后数值对比(系列1 =外伤前,系列2 =手术后)

图2示出了在外伤前和手术后的眶周骨折患者的15-D平均评分。在这两个时期之间视觉、呼吸、睡眠、进食、日常活动、不适和疼痛、活力的变化并不明显。

图2 患者的手术前后15-D评分对比(系列1 =外伤前,系列2 =手术后)。

表1描述了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的得分,其总分的结果在0到7之间,因此表明该研究患者没有焦虑或抑郁的困扰。15-D的7个问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呼吸、睡眠、进食、日常活动、不适和症状、抑郁。

表1 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得分

表2显示了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使用SF-36调查表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在二者之间并未观测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表2 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SF-36数值对比

3 讨论

大多数有关于眶周骨折术后的研究均以论文的形式对手术的方案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探讨、研究而忽视了患者在术后的日常生活质量,PROM(患者对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的回答)是评估患者生活质量[6]的量化型标准。颌面 外科医生应在解决患者自身病痛的同时评估眶周骨折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确定更完善的评定治疗的总体结果[7]。

在这项研究中,患者主要是男性(约占77%),男女性别比为3.2:1。 在大多数研究中,男性患者数量为眶周骨折的主要患病群体。在相关的研究中,Sikora等人[8]发现男性占86.3%,女性占13.7%。 Boljevic等[3]发现90%的患者为男性,由此可见,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数据较为相近[9]。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低可能是因为她们走路或驾车时非常谨慎,避免了高速行驶和低速行驶,同时也较少出现打架、斗殴等情况。Gosau et al[10]发现眶周骨折的患者中男性约占78.3%;Rosado et al[11]发现约占80.6%。

我们研究的大多数患者为50~57岁(30%),其次是18~25岁(20%)和42~49岁(20%)患者,平均年龄(42.84±17.048)岁。我们发现患者平均年龄与Gosau et al[10]较为接近。在Boljevic等人[3]的研究中,最常见的年龄是21~40岁。作者认为,眶周骨折患者大部分出现在30~40岁。Venugopal等人[9]报告说,30岁左右的患者为颌面部骨折多发群体。 我们所得出的平均年龄比Sikora等人[8]发现的平均年龄高(36岁)。针对这一年龄之间的差异,我认为这与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眶周骨折和其他面中部骨折的最常见病因是交通事故其中最常见的因素26%,其次为机动车事故20%,然后是不慎跌倒18%,最后为被他人打伤12%。在Venugopal等人[9]的研究中,道路交通事故(RTA)也是造成骨折的最常见原因(87%),其次是被他人打伤(6%),跌倒和意外伤害(4%)[9]。Pokhrel等人[12]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即92%的道路交通事故。在Rosado et al[11]的研究中, 交通事故也是首要的病因,其次分别是不慎摔倒和被他人打伤(29.6%、27.4% 和 20.7%)。与之相反,Boljevic等人[3]发现被他人打伤的发生率很高(63%),其次是交通事故(28%)、跌倒(3%)、运动(3%)和枪伤(3%)。Gosau et al[10]还发现被他人打伤是首要病因(24.9%),其次是交通事故(21.7%)。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对于眶周骨折的损伤外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外伤前的OHIP-14总分为1.72分;手术后的OHIP-14总分为1.68分。我们的结果少于Gandjalikhan-Nassab等人[13]报道的结果,面部创伤患者的OHIP-14总得分为35.51分。15-D中的7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呼吸、睡眠、进食、日常活动、不适和症状、抑郁。 创伤后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但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7]。

焦虑和抑郁项目的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得分在从0到7的区间内,因此表明本研究中的患者没有焦虑或抑郁困扰。这一结果与大多数研究结果恰恰相反, Gandjalikhan-Nassab等人[13]的结果表明,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个人认知情况、社会文化因素、住院期间颌面外科医生和护士的相应态度以、家人的关怀以及患者对自身功能和美学方面的评价。一些作者建议为所有颌面部创伤的患者提供精神病学支持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感[13]。

手术后3个月后和手术后6个月使用SF-36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表明,两个术后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颌面部骨折手术的时机以及术后调查的时间差异也会导致评分的波动,但仍可以得出颌面部骨折后手术的及时性及适当的术后休养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在这些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跨学科合作提供了许多优势,需要放射科医生、麻醉师、神经外科医生、重症监护医师、眼科医生、颌面外科医生以及耳鼻喉科医生的专业知识相辅助,才能获得创伤治疗的最佳结果[14]。

综上所述,在我们周边地区,机动车事故是眶周骨折的主要致伤外因;其次是不慎摔倒,其中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且平均年龄较其他地区略高。及时的对症治疗以及正确复位后以微型钛板对骨折断端进行内固定是首选的手术方式。不同的损伤程度、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治疗的方案对并发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大部分的并发症均可在及时且正确的手术方案配合下得到缓解,同时也会降低术后后遗症的风险,对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日常生活质量起到了较高的帮助。

猜你喜欢

颌面部颌面交通事故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预防交通事故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中国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
愉快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