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接受再次动态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27陈铭扬陈燕双陈思敏汤松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监护仪使用者动态

李 雪,陈铭扬,陈燕双,陈思敏,汤松涛

(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400)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检出隐匿性高血压)、评价降压药治疗效果、预测靶器官损伤和心血管事件上极具价值[1-3]。虽然我国社区及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已有多年,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动态血压监测才刚刚起步。患者对动态血压监测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方面存在问题[4-5]。既往研究发现,患者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接受性远低于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测量[6-7]。患者对血压监测方法的选择性和接受度会影响诊断和治疗的依从性[8-9]。而对于再次动态血压监测的接受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国内还未有开展此类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就诊者对于再次动态血压监测的接受性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动态血压监测的推广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8年1—7月在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使用日本A&D公司TM-2430动态血压监护仪监测动态血压的东莞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和近期患严重疾病等而无法参与者。2018年11月,采取随机数表法从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中随机抽取回访对象,回访对象的24 h动态血压等基本资料从社区卫生平台个人健康档案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中获取。

1.2 研究方法

调查员经过统一的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问卷设计参考过往关于动态血压监测满意度和接受度研究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使用的舒适性、容易性、不良反应、接受性和是否愿意再次使用等。愿意主动再次使用和遵医嘱再次使用者为接受组,不愿再次使用者为不接受组,对不接受组附加询问不愿再次使用的主要原因。

1.3 样本量

根据回访的问题数量,问卷调查样本量一般应为问题数量的10~15倍,本研究设定为回访问题的20倍,根据电话调查的回访率设定有效回访率为75%,故本研究需要的最小样本量为533人。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逐步向前的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特征比较

本研究回访611人,回收调查问卷490份,应答率为80.2%。其中8份问卷回答不完全,对回答相对完整的482份进行分析。这些回访对象平均年龄(58.9±9.7)岁,平均体重指数(25.6±3.8)kg/m2。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为(130.2±15.1)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舒张压为(76.3±8.4)mmHg。有高血压诊断史243人(50.5%),动态血压监测异常185人(38.4%)。根据调查结果,202人接受再次使用动态血压监测,280人不接受再次使用,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体重指数、高血压诊断史和24 h动态血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再次动态血压监测接受组与不接受组基本特征比较[例(%)或±s]

表1 再次动态血压监测接受组与不接受组基本特征比较[例(%)或±s]

基本特征性别男女年龄/岁高血压诊断史体重指数/(kg/m2)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已婚同住24 h舒张压/mmHg 24 h收缩压/mmHg动态血压监测异常接受组(n=202)76(37.6)126(62.4)59.2±9.8 112(55.4)25.5±3.9 114(56.4)66(29.7)22(9.9)180(89.1)129.2±15.4 76.0±8.4 76(37.6)不接受组(n=280)112(40.0)168(60.0)58.7±9.7 131(46.8)25.6±3.8 161(57.5)93(33.2)26(9.3)258(92.1)130.7±14.9 76.5±8.4 109(38.9)χ2/t值0.279 0.503 3.520 0.260 0.337 1.302 1.168 0.580 0.084 P值0.598 0.615 0.061 0.795 0.845 0.254 0.243 0.562 0.771

2.2 动态血压监测的主观体验

研究对象中,342人(71.0%)认为该监护仪容易使用。觉得不容易使用者中,女性比例较男性高(32.4%vs 23.4%,P=0.033)。44人(9.1%)觉得有负重或累赘的感觉,71人(14.7%)因血压监测而有焦虑感;81人(16.8%)认为让他人看见而觉得尴尬,其中年龄37~50岁的占比最高(26%)。关于主观准确性方面,仅14.0%的使用者认为动态血压监测比诊室血压测量更准确,79.3%表示觉得无差别或者不清楚。

2.3 不良反应和影响

研究对象中,24人(5.0%)曾出现轻微的皮肤过敏反应,39人(8.1%)因监护仪袖带充气的压力而造成臂部的淤青或红肿,71人(14.7%)反映接触部位疼痛。239人(49.6%)白天活动受到了影响,52人(10.8%)在白天曾经脱掉过袖带。227人(47.1%)夜间休息受到了影响,79人(16.4%)在夜间脱掉了袖带。

2.4 接受再次动态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监护仪易用性、主观焦虑和尴尬、主观的监测准确性、疼痛体验、影响白天活动和夜晚睡眠等方面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血压监测仪的易用性 (OR=1.625,95%CI=1.240~2.190)、携带是否尴尬(OR=0.418,95%CI=0.236~0.773)及是否影响白天活动 (OR=0.610,95%CI=0.394~0.856)和夜晚睡眠(OR=0.521,95%CI=0.360~0.790)是影响接受再次动态血压监测的主要因素(表3)。

表2 回访对象再次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接受性的单因素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基层医疗常规监测的再次使用接受率为41.9%,不接受的主要因素是个人觉得使用麻烦、被他人看到尴尬和无法耐受监测过程对日常活动及夜晚睡眠的干扰。动态血压监测的接受率在不同研究中有差异,Nasothimiou等[8]研究比较了患者的选择倾向性,40%患者表示会选择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测量相比,更多的动态血压监测患者有中、重度不适,日常活动也受到影响;Little等[10-11]的研究均显示愿意再次使用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不足20%,因为其他血压测量方法的不舒适感和不良影响都相对更小。对美国基层医生进行的调查反映,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进行高血压筛查最大的障碍就是监测评价、患者成功完成监测的意愿和依从性问题[12]。而在患者层面,通过志愿者培训后调查,绝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如果医生建议动态血压监测,他们可以克服诊室外血压测量的障碍,配合完成动态血压监测[13]。

表3 接受再次动态血压监测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有28.9%的研究对象认为动态血压监测仪不易使用。使用者认为监护仪容易使用是接受的促进因素,别人看到自己觉得尴尬与不愿再次使用有关,本研究同Nasothimiou等[8]研究都发现,人口基本特征和既往血压状况都不影响患者的选择偏好,即接受性更可能由个体观念的差异所致。所以医生在开处方时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告知,并考虑患者自身特点,如经常在外活动者和上班族,监测时间尽量选择周末等在家休息的日子,以减少尴尬感觉,从而提高其接受性。

再次使用接受与否还与白天活动受影响有关,由于动态血压监测仪1次/20 min的袖带充气测血压,以及部分使用者心情紧张,近50%使用者反映白天的工作、家务或开车受到干扰。夜晚睡眠受扰同样是接受性的影响因素,35.3%使用者难以入睡,38.2%在入睡后被扰醒。既往研究报道使用者抱怨睡眠受扰者达55%~77%,其中完全失眠等严重睡眠问题达14%~16%,这也是报道最多的副作用和不选择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因[10,14]。动态血压监测中噪声或袖带加压可能会引起短暂的觉醒,尽管有研究证实使用者的客观睡眠质量不受动态血压监测的影响,但所有研究中均有人觉得主观睡眠质量下降[15]。所以随着监护仪的不断改进,降低噪声并且在降低监测频率同时得到有效的监测结果,患者的接受程度预计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动态血压监测仪的易用性、携带是否尴尬及是否影响白天活动和夜晚睡眠是可接受再次动态血压监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依从性和再用接受性,必须在监测前做好充分宣教,告知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和必要性,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监测可能对活动和休息有一定的影响,不必惊慌和烦躁,尽量坚持完成24 h的监测。

猜你喜欢

监护仪使用者动态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国内动态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国内动态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国内动态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动态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