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球科学概论》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020-07-23易雪斐黄云飞

人文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概论专业课工作者

易雪斐 黄云飞

思政教育要求授课教师在尊重课程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挖掘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强《地球科学概论》专业教师的思政学习,将教育管理渗透到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中、始终强调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以及新型导师制都可以对祖国能源问题有所了解、对母校、对本专业特色有更深的认识,对自身行业就业前景有更好的憧憬,从而激励学生以更积极、更热情的姿态迎接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课程思政是一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思政元素,加强育人效果[1-2]。遵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理念,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全面化育人转型[3]。

一、《地球科学概论》教学任务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科学的基本含义、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各个圈层的特征、地质年代的基本知识、各种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問题、地球的形成、演化等基本概念。作为高等学校学习地球科学的入门教材,《地球科学概论》是大多数石油地质院校都将其作为地质学及油气勘探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因此,这门课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具有地质思维方法和工作技能,培养地质兴趣。

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变革原来专业课、思政课等课程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的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课堂之中,培养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正确的三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需求,是值得探讨的。

二、思政教育与《地球科学概论》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球科学概论》通常是大一阶段地质类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近几年招生信息分析,较少大学生是以第一志愿申报地质学的专业,所以大部分大一学生对于地质学基本没有任何理解和认识。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不多也不感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换到其他专业。然而,近几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关注中国石油的改革发展,对我国油气勘探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2019年9月26日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对石油工作者寄予重大政治嘱托和殷切期望。整个油气行业受到极大鼓舞,也加大了国内油气勘探力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通过《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能让学生对国家能源安全有所了解、对学校、对专业的独特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专业前景有更好的憧憬,激励学生以更积极、更热情的状态、更坚定的信念迎接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当中新生代的力量,刚刚离开父母的庇护步入相对自由的大学,他们心智还尚未成熟;现今社会,大学生接收外界的信息的途径和信息量都大幅增加,他们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去伪存真、惩恶扬善,所以在高校阶段,他们较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和骗局诱惑,这些负面影响将会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受挫,对未来失去自信[4]。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有效的结果是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社会前进与自己的强大相结合。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非常必要。

《地球科学概论》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地球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涉及到地球科学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水文学、环境地学、天文地学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传统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育人相对脱节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5]。而《地球科学概论》涉及到的专业领域中具有大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地质工作者和石油工作者,比如地球科学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钻井闯将”铁人王进喜、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黄大年、“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国际大陆钻探计划首席科学家王成善院士等的生动的事迹都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燃起浓烈的专业兴趣和科学情怀。所以,将“课程思政”与《地球科学概论》教学相融合是可行的。

三、《地球科学概论》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具体建议

首先,督促专业课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地球科学概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比较高的造诣,但是可能在思想政治理论上有所怠慢,高校可以为专业课教师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或与兄弟院校合作,定期组织思政方面的理论培训学习[6]。

其次,将教育管理渗透到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中[7]。目前国内各石油院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地质学赛事,通常参赛院校都是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一起来带队,指导学生备战和参加比赛。一般而言,学生专业指示书技能方面是专业教师来负责指导,而比赛制度和组织要求方面是由辅导员负责解说的,这也体现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的协同合作。同时,在高校各种科技类的活动中,思政工作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过程中发挥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专业教师对参加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这样思政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合作就能够给予大学生较大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要时刻将“以德育人”放在管理的核心地位。

再次,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要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提倡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形式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合作,共同育人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协同育人制度自建立以来,就应该保证机制的协同一致性,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入职后各个阶段都应该遵从这种制度,共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最后,新型导师制是专业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有效手段。专业教师在授课之外,还担任学生导师,这也是协同机制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而言,可以起到一种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而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

结语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启蒙课,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在专业课知识讲授的同时,挖掘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这将会为后期的专业课知识学习培养兴趣,将为社会培养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相关专业高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勇,方刚,付辉,等.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19):42-44.

[2]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21.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4]刘晓勇,方刚,付辉,等.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19):42-44.

[5]张强,等.“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J].教育现化,2018,5(35):15-16.

[6]罗薇薇.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亚太教育, 2016,67(9):195-195.

[7]刘海龙.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20,16(6):114-115.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概论专业课工作者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英语笔记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