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探析

2020-07-23袁茂

人文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管理

袁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1]。高校作为科研人员的聚集地,随着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科研水平不断的提升,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科研管理既有管理工作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备着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精益求精的更高要求。探究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之策显得刻不容缓。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科研水平的发展,也影响到高校在学术领域的竞争力。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学的知识,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复杂多样性,同时涉及到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标准更加严格。首先要具备现代化技术的办公能力,熟悉计算机,运用网络进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要具备丰富全面的知识,在管理项目过程中,财务、法律等知识以及英语能力掌握,对于项目推进、成果认定等在科研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要具备积极进取奉献精神。

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问题形成因素

(一)主观原因

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使得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当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基本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进行运作。科研管理岗位按性质分类,则由专职科研管理岗与兼职科研管理岗构成。校级层面的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专职为主,负责统筹组织安排学校的整体科研工作,而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大多以兼职人员构成,负责传达通知、组织科研项目申报以及成果審核等事务性工作。不同于校级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学院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工作团队,科研管理人员也不固定,设有的科研秘书经常同时兼任行政秘书、学生工作或者是新进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实现稳定性与专业化。据笔者调研,二级学院工作人员每年调换是常有之事,甚至有1年内换2至3人,如此频繁的换动,前者对科研管理工作还未有完整的理念,就要进行工作的交接。长此以往,在大家的观念中科研管理工作就是一个过渡性工作,不被大家认可,更谈不上提升及创新。

(二)客观原因

科研管理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科研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现今,很多高校虽然已将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到科研管理工作中,使用起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数据库。但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多样复杂性,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进行处理,系统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储存及检索查询功能。另一方面,高校内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内容不对称,工作有所交叉,信息不能联动共享起来,重复劳动之事时有发生,这不仅加重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降低了整个科研系统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科研管理的质量[2]。

二、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管理队伍

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发展,管理人员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主体之一,更加不容忽视。面对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不稳定,应及时出台因地制宜的科研政策,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专职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机制,完善学院层面科研管理队伍的配备。通过系列的活动、文件指导,建立一支完整的专职科研管理队伍,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保驾护航。

院级层面应设立专职科研秘书岗位,兼职秘书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学习、深入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只能形成“机械式的传达”,并未真正领会各项科研工作的精神,对于科研人员存在的疑惑处于“一问三不知”,无法及时答复,材料经常反复提交、退回修改,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打击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内部的建设,开展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通过研讨会以及轮岗锻炼,实现管理梯队的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借鉴及交流学习,并能全面了解学校科研状况,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考核奖励方面,高校除了根据科研成绩来评判外,还应根据科研管理人员对工作完成率、工作质量以及实现的目标等要素加入考核指标体系内,并将科研考评结果与科研管理人员各类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联系挂钩,同时促进个人的发展,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之感受到成就感与归属感。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自身能力

科研管理是一项计划性强,内容繁多,事务琐碎的综合性工作,集统筹、管理和服务于一体。其根本就是为全体科研人员服务,为科研事业发展谋划,但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缺乏激情,究其原因是工作属性所决定,科研管理常被称为“为他人作嫁衣” 的工作。因此,应具有奉献精神,思想上要认识到,行动上要做到,从主观意识上热爱科研管理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心诚意办实事,对琐事不厌其烦,对难事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推己及人办急事。在工作中秉承“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杜绝“开小灶”、“走后门”等现象,减少矛盾产生,提升凝聚力,创建公平的环境。同时,确定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发展空间及平台。高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活动,科研文件精神领会、科研经费制度学习、管理能力培养、档案学培训等,在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前提下,辅助科研管理人员提升管理水平、开拓管理思路,激发管理工作创新潜力,为高校科研工作建设献计献策。

(三)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如今,信息化的管理也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系统,但由于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内容牵涉到其他行政部门数据,对接格式要求各不相同,不能很好的衔接互动,实时更新。鉴于部门操作整合难度大,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合理明确分工,互相协作,确保各个部门间有效沟通及科学管理,并在人力、物人及财务给予充分支持。科研管理人员应敢于摒弃过时的经验,积极学习信息化办公的新技能。

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一项长期与时俱进的工作,科研管理系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升级。科研数据更要不断的完善,提高准确性,加快科研信息共享,节省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搜集与审核时间,减少科研人员重复填报的困扰。系统应由既懂技术又懂科研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负责,专人跟进,随时解决问题,使科研人员愿意使用、并且乐意使用系统,快速搭建起数据库,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总之,高校科研要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在努力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前提下,加强个人综合能力的学习。同时,高校也应进一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人员稳定规范的科研管理队伍,有利于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及科研人才的有效培养,有利于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非,杨雨曦,曾东红,马跃,高校二级学院专职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9-11.

[2]付鹏,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8(47):64-65.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管理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