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非遗研学游的思考

2020-07-23陈海峰

人文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研学导师文化

陈海峰

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数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文化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级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非遗与研学旅行得到结合,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积极组织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研学游”活动。学校也与非遗传承人开始互动,积极组织举办非遗进校园、现场技艺展演和知识讲座等,打造非遗研学校本課程,努力实现非遗文化教育常态化。政府和企业在各地打造非遗小镇、非遗工坊、非遗研学基地,接待各地学生来此参加非遗研学游活动。非遗+教育+研学模式成为当下热点,并取得喜人的成效。

非遗研学游如何研。为促进非遗文化的发展,各地区打造非遗小镇、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非遗文化体验区等等,使不同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聚集在一个文化空间,每个项目在这个空间打造自己的文化生态环境,可以让游客或者学生能够真实、体验、感受、学习非遗;这种模式完善了传统校园课堂生硬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实的接触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从而让学生对非遗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直观的认识和感悟。非遗研学游,研放在了第一位,同样也是最重要的,研是指深入性地探究,不是局限在表面,要对事物进行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十大门类,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每一个门类包含了不同的项目,如传统技艺门类,作为当下非遗研学游的首选,它包括剪纸、年画、风筝、木雕、核雕和琉璃等等众多项目,而不同的项目根据不同区域文化、不同风格特色、不同传承历史又可细分。通过非遗的研学游,对这些项目进行了解,了解项目的传承历史、风格特色、作品种类和工艺流程等等,还要对当下传承人的生存环境、传承状态和独特技艺有探究式的了解。

非遗研学游如何学。非遗研学游重点突出学,通过学习体验才能真正的感受非遗,这也是当下非遗研学游最火热的,也是最常见的,我们可以在各个传承工坊或者传承基地,看到学生动手体验制作非遗产品,少则一个小时多则一天,传承人给学生准备好非遗体验的各种材料,详细讲解非遗作品的制作过程,学生看着传承人的操作动手制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非遗的热爱,在整个过程要做到以研带学,因学促研。学习体验非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嘴、心、眼等多个器官,使他们在接受非遗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究。目前国内的非遗研学游异常火爆,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学校将研学游项目承包给旅行社或者研学类公司,出现以游为主的状况,往往给学生很短的时间去完成半成品的非遗作品,如用太空泥简单捏个面人、用剪子剪个图案简单的卡通、用颜料扎染个丝巾、拉坯机随意拉制陶器等等,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仅没让学生真正领会非遗的精髓,学会非遗制作的技巧,体验非遗的创造力,反而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引导,让学生误以为这就是非遗,非遗如此简单,这是很严重的。特别是为了省材料、简化工序,替换真正的材料,如面塑,学生误以为面塑就是太空泥制作的,给学生造成了不正确的引导。所以,非遗研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习内容的深度研究,保证非遗研学学的质量。

非遗研学游如何游。游是游历,研学游即是走出校园四处游历学习,丰富学生知识和见闻。目前的非遗研学计划,包括去名胜古迹、文化小镇、高等院校等文化背景深厚的场所。游是对研学的扩展,游不仅仅是对不同非遗项目游览,还包括传承人所在的地理环境,当地的人文景观,从而全面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游,也是目前各研学团体最重视的,在研学路线上,往往安排较满,体现这次研学游内容的丰富性,若研和学占了3个小时的时间,则剩下的时间全是游,这是很不科学的。对于学生来说,远离课堂,在大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见识新鲜事物,能够让他们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感悟,但是没有研究和重点学习,是很容易遗忘的,且单纯的游历会导致对事物了解的不深,这种状态对学生非遗研学游来说意义是不大的。所以,为了学生在非遗研学游中学习到更真实、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需要合理分配游所占用的时间,让非遗研学游更有意义。

当前,政府、学校、家庭对非遗研学游越来越重视,我国的非遗研学游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非遗研学路线、非遗课程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制作都已经成为制约非遗研学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非遗研学游是研学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杰出代表,其能够依托数量庞大、种类齐全的非遗项目宝库,而且各地都有非遗特色的传承人聚集区,如非遗工坊,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区域研学不同的非遗项目,所以非遗研学游是将来研学游重点打造的对象。学校可以和各地政府打造的公益性非遗展厅、非遗工坊、非遗传习所等非遗相关单位合作,根据不同的非遗项目做好非遗课程研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素质、动手能力、项目喜好等因素,进行课程设计,而且要保证课程的多样化、可持续化。让学生在非遗项目参观、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将团队合作、小组竞赛等融入,形成灵活的非遗学习方式。目前非遗导师人才不足也是制约非遗研学游发展的因素,非遗传承人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对非遗的技艺比较了解,但是,他们对有关非遗项目的历史、内涵、价值和精髓方面的知识则比较缺乏,往往造成学生只会制作不会理解的现象,所以要考虑其他方面的人才补充非遗导师的队伍,如学校培养非遗导师,每个学校都会配备手工实践课教师或者美术教师,这些教师有实践操作的基础,可以根据非遗项目做定向培养,成为非遗导师;随着国家对非遗的保护,涌现出大批的社会非遗工作者,他们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历史、文化内涵、精神理念都非常了解,可以准确地向学生讲授非遗方面的相关知识,是非遗导师的合适人选。

非遗研学游是中小学研学游项目的创新实践,也是文化、教育、旅游融合的产物,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合力。从有效调动培养非遗导师和专业人员参与非遗研学游的积极性着眼,学生和非遗传承人需要保护,笔者认为还需要政府从政策、资金上给予进一步的鼓励和支持。鼓励非遗导师主导开发非遗研学课程,鼓励企业打造非遗旅游生态园,打破学校、研学机构、非遗导师之间的壁垒,建立多方协作统筹机制,从而打造高质量的非遗研学游。

(作者单位: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研学导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导师的猫
谁远谁近?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