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文化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020-07-23巴卫东

人文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基层

巴卫东

文化馆工作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推翻原来固有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有模式,推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的艺术形式,才能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提升群众对文化活动参与的兴趣,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与艺术魅力,自觉并经常的走进文化馆学习。

—、文化馆在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历史与作用

(—)文化馆的性质与定位

文化馆成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是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肩负着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文化馆作为最基层的文化单位,在近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创作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文化馆的工作特点与职能

文化馆是我国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针对我国基层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广大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不辞辛苦深入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培训,举办各类展览,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提高了群众文化素质,为基层培养了大批的文艺骨干。文化馆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不断地丰富和调剂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对于当时普遍缺乏文化生活的基层群众来说,文化馆送文化下乡活动所带去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成为了他们那个时代最好的精神食粮。文化馆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不但使普通大众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提高了艺术素养,而且文化馆也是专业艺术最为重要和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我国的艺术院校输送了大量的文艺人才,而且很多艺术家的第一步也是从文化馆甚至是文化站走出来的,文化馆是很多专业艺术家起步的第一个平台。文化馆多年来的培训辅导工作在引领群众文化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馆成为了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基层公共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文化基石。

(三)社会变革对文化馆工作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从1949年建国以来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都会对文化馆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向了商品经济时代,生产力得到了快速释放,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化馆的工作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打破了中国农村原有的社会生活结构,因为大量的年轻农民进城打工、定居,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致使很多地方出现了“空心村”,农村大量年轻人口的流失现象,使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困难。

2.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艺术团体不断涌现出来,市场化的进程不但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随之产生了很多从事文化活动的社会文艺团体,这些文艺团体不但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弥补了文化馆文化工作的空白,同时也对文化馆的工作提出了挑战,怎样团结利用这些社会力量,与他们进行合作,同时还要兼顾文化馆的公益性,发挥文化馆主流文化的优势,适应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市场,将是对文化馆专业工作人员的一个新的考验。

3.新形势下的文化馆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文化活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需要,文化馆很多旧有的艺术形式已跟不上时代步伐,无法再对广大群众产生吸引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县级文化馆门前呈现出“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情景。

4.做好文化馆的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单单依靠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是不行的,文化馆的大部分文化辅导工作是针对基层农村的,而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不便于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因此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二、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

(一)數字文化馆的概念

数字文化馆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将文化资源进行集成化和数字化,给群众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突破时空和区域限制的一种新的文化服务形式。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电子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旧有的传统文化模式的改变,都在提示人们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使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趋向多样化,也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深刻变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各民族、地区、国家文化的快速交流和传播。可以说互联网一定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二)数字文化馆建立的必要性

基层文化馆由于配置条件的限制,能够提供给公众的文化服务资源是有限的,只有打破空间的限制,与其他文化单位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才能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让文化馆成为一个开放的文化平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全球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文化的限制,可以无差别的为所有人服务,通过数字技术吸纳更多的资源并整合到网络平台上,使在地资源和远程资源实现共享。网上数字文化馆的展出,相比较于传统的展览方式,打破了展出内容受制于展厅空间的限制,把实物和文字、图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网上展出,提升了展出的科技含量和信息传播效率,调动了观众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网络文化馆的建立,可以使全国文化馆行业形成一个大的数据资源库,实现全国文化“全覆盖”,文化馆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更好的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宽泛的文化服务。

(三)文化资源共享的可及性

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真正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但加快了基层文化馆的提档升级,而且也让边远地区的群众同样享受到了便捷、快速、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为了让广大群众均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无棣县文化馆根据上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设立了无棣县“海丰街道、棣丰街道、车王镇”三个镇街分馆,将服务延伸到基层,初步形成县、镇、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文化的服务效能,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享。

(四)文化资源的的整合与传播更加便捷

互联网的颠覆性、影响力、创造力改变了传统的世界格局,也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深刻变化。融合其他社会资源,然后把这些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给大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远程视频与深入基层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把文化馆的培训、展览等活动搬到“线上”,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传播出去,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化馆在辅导、培训等方面存在的效率低、费用大、受众少的问题。但是数字化文化馆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传统公共文化服务,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阵地的延伸,借助互联网平台,让传统文化的扩散及传承方式更加便捷多元。加强互联网建设,打破传统文化的传播壁垒,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文化馆工作人员在数字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构建一个先进的文化馆数字化体系,使得数字化文化馆能够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五)数字文化馆的宣传优势

文化馆利用网络资源,加大文化馆艺术培训和辅导的力度,通过各种新型的网络媒体传播方式,来弥补文化馆传统文化辅导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扩大群众的受于度,提高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从传统文化馆到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是今后文化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无棣县文化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文化馆场馆全部关闭的情况下,广泛开展“线上”文化服务,通过音乐、曲艺、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反映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抗疫防控工作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融媒体一经播出,立即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培训工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通过网上授课的方式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培训,学到知识获得艺术熏陶,文化馆网上培训班的举办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宅家”文化生活。疫情期间文化馆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这些年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努力,这也充分证明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是未来文化馆文化发展的方向。

打造“數字化”文化馆,能够实现各类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打造文化馆特有的文化品牌,树立文化馆自身的文化形象,最大程度的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营效率,彻底打破实体文化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时间、空间限制,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三、加强新时期文化馆人才队伍的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要求,建设一个高效率、现代化的文化馆,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文化馆业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解决文化馆人员老化、学历、职称普遍较低问题,把专业硬、能力强、作风正的人吸收到文化馆队伍中,提高文化馆数字化人才管理水平,建立新型的文化馆人才体系也是今后文化馆工作的重点之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建立一支业务强,工作扎实的文化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馆传统的文化服务形式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文化馆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的文化馆工作对所有的文化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文化馆人员的业务素质,因地制宜的开展符合当地群众文化要求的活动,开拓思路,转变传统的文化思维,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运用现代观念,加快文化馆改革,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实现传统文化馆向现代文化馆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颐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2]卜希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应注重呈现方式》,《文化月刊》杂志,2018年11月。

(作者单位:无棣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基层
基层巡览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