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农村留守女童心理特点,探索有效教育对策

2020-07-23方坤添

教育界·A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心理特点

方坤添

【摘要】农村留守女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较为负面的心理特点,这将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学习与成长。文章简单分析了农村留守女童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并从完善家庭教育,优化沟通和交流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发挥班主任及班级管理功效,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实践等方面,就加强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的对策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留守女童;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在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的浪潮下,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其中农村留守女童在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下,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科学引导,可能会导致她们的成长发展遭遇过多影响与阻碍。对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农村留守女童心理特点,并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方式进行教育引导,为农村留守女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让她们在更受关注、关心与关怀的环境下成长发展。

一、农村留守女童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分析

1.自信不足,偏于自卑

自信不足是农村留守女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较为多样,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父母陪伴缺失。农村留守女童从小就是在缺乏父母陪伴的環境下长大,没有父母照管,他们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低人一等的错误认知,尤其是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弱势地位,甚至出现存在受到欺负也不敢声张的情况。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女童会逐渐失去自信,甚至可能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其二,各方面表现不佳。农村留守女童除了学习之外,往往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甚至农活,这意味着放学后她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导致她们的学习受到一定影响,成绩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而在做家务与农活方面,由于年龄、体力、技巧等因素的限制,她们往往也难以做到足够好。久而久之,她们很容易对自我能力与价值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形成自卑心理。

其三,部分爷爷奶奶依旧存在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依旧有部分老人存在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当他们成为农村留守女童的监护人时,往往会对女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女童对自我价值认知产生迷茫心理,逐渐失去自信。

2.胆怯怕事,自我封闭

实际上农村留守女童的胆怯怕事心理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自信不足的延伸体现。由于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同时成长于农村的传统思想环境下,留守女童往往会缺乏心理交流、沟通的对象,自身情感与想法得不到有效倾诉,在逐渐失去自信的同时,也会渐渐形成自闭心理。尤其是对部分由亲戚甚至父母朋友监护的留守女童而言,她们更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胆怯怕事的心理。

3.逆反性强,价值错位

与缺乏自信这一心理特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农村留守女童都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一方面,农村留守女童长期生活于缺少父母关怀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消极、闭塞心理,这会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为叛逆,习惯性地对周围事物产生叛逆情绪,从而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爷爷奶奶对待和管教留守女童时经常会出现过严或过松的情况,前者会导致留守女童变得更加压抑、自闭,导致其逆反心理加强;后者则会导致留守女童产生骄纵之感,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固执己见、据理力争、逆反严重的情况。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影响下,农村留守女童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价值偏差,出现价值错位的情况。

4.消极自私,怨恨心强

由于缺少父母长期陪伴,同时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内心情感,农村留守女童容易变得越来越自我,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中。长此以往,她们容易产生一种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的行为处事方法,并会滋生消极自私的心理。而且留守女童往往不能完全理解父母外出务工而不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决定,甚至可能产生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错误认知,进而产生怨恨情绪。这样不仅会导致家庭关系更为疏远,而且会增长留守女童的怨恨心理,不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

5.生活习惯不良,学习能力差

因为没有受到来自父母的良好教育,部分农村留守女童尤其是由爷爷奶奶监护长大的女童可能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卫生、饮食习惯等方面。另外,由于缺乏严格监管,同时缺少适当的引导、激励等,不少农村留守女童的学习能力都较差,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习惯不佳,对她们的学习与成长影响巨大。

二、基于农村留守女童心理特点的合理教育对策

1.积极联系和引导家长,完善家庭教育

在农村留守女童心中,父母始终是最重要的人,同时也是对她们影响最大的人。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更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对留守女童成长的引导作用,方能保障后者健康成长。对此,父母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在留守女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承担教育责任,积极和留守在农村的女儿进行频繁交流,即便和女儿身隔两地也要将自己对女儿关心、关怀与关爱传递到位。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外出务工的父母往往都对科学、合理的女儿教育方法了解不足,往往都是以往家里寄钱、回家给女儿带礼物的方式表达对女儿的爱,但在平时甚少关注女儿成长、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要求女儿提高考试成绩。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但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反而容易导致留守女童产生自卑、自闭、消极、自私等负面心理状态。对此,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深度掌握留守女童实际情况,并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引导家长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与女儿相处,为农村留守女童成长创造更为温馨、良好的家庭环境。

2.优化沟通与交流方式,谨慎选择监护人

所选的监护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农村留守女童成长情况,不少留守女童出现消极、自私、自闭、叛逆心理严重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爷爷奶奶与她们的沟通交流方式不恰当,要么是过于严厉的责骂,要么是过于宽松的溺爱,爷爷奶奶与她们之间的代沟更是对她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小影响和阻碍。对此,有必要谨慎选择监护人,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当尽量选择比留守女童大一辈的长辈作为监护人,以免爷爷奶奶与女童代沟过大而影响后者健康成长,同时防止同辈监护人出现监护不力的情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被选中作为监护人的长辈应当掌握科学、有效、合理的沟通交流方式,平时多多与留守女童交流,掌握她们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她们的父母及班主任汇报,同时尝试对她们进行合理引导。

3.借助社会力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女童教育水平

农村留守女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家长与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任务与职责。农村留守女童能够感受到的关爱往往较少,通常只有祖辈亲属的关爱,这根本无法满足她们成长路上所需的关怀。故而在对农村留守女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积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从社会渠道给予她们足够的关爱与照顾,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学校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积极与社会上的相关组织、机构、企业等进行联系,尝试获取后者的帮助与支持,通过心理医生亲自指导、公益机构提供援助、热心企业提供資助等方式,从物质、精神及心理等层面为农村留守女童提供支持与援助,引导她们健康成长。

4.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功效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创设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与氛围,让农村留守女童能够在良好班级环境中受到正面影响,为她们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班风班纪。这意味着班主任需要从多方面同时着手,包括学习管理、卫生管理、饮食管理、道德行为管理等,全方位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模式,引导农村留守女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饮食及道德行为习惯,并通过这些外化的习惯深化对她们的影响,促使她们健康成长。

5.强调因材施教,切实解决留守女童心理困惑与问题

每位农村留守女童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她们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并非完全一致。因而在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以完全一致的方式展开,而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留守女童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办法进行交流、引导和疏通,切实解决她们的心理困惑与问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当积极、主动了解留守女童实际情况,经常与后者进行交流,而且尽量采取温和的语气和平等的态度,准确掌握留守女童心理状况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改善师生关系,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在掌握留守女童的具体心理问题后,教师需要积极与家长联系,寻求政府与社会的帮助,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展开教育,引导留守女童突破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健康成长。

6.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教育特点

对农村留守女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长期坚持,同时要积极落实到实践中,否则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班主任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具体实践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留守女童进行心理健康影响和教育,既拓展了教育形式,又能缓解留守女童对说教式教育的抵触情绪。例如班主任在班会活动中开展“谁的小球先出瓶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乐趣并在此过程中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促使农村留守女童敞开心扉并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结语

综上可知,农村留守女童因为种种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一些消极、不健康、有害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及成长危害巨大。对此,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合作,为农村留守女童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尤其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女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梁宜宁.农村留守女童关爱机制的构建研究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苏萍.农村留守女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J].散文百家,2018(07):89.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心理特点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