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漫谈

2020-07-23王宏

成才之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课外活动高效课堂

王宏

摘 要:诗歌往往内涵丰富、意境悠远,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学形式,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鉴于诗歌与其他内容的不同,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又要充分尊重学生,以新颖的教学方法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理解,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以构建高效的诗歌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方法;课外活动;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101-02

诗歌作为高考必考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点,因其内涵丰富、解读多样,也成为了困扰师生的难点,再加上诗歌教学的不连续性、复杂性等特点,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部分学生望之兴叹、挠头不已。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诗歌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师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着手,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爱上诗歌。

一、课前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前提,诗歌教学也不例外。诗歌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其课前准备更要充分,师生双方都是如此。

教师除了常规备课之外,还要注重两点:一是要多读诗歌方面的书籍,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诗歌理论和具体认知都在更新变化,如果教师仍固守老观点、旧认识,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跟不上教材和学情的变化。诗歌教学需要厚实的文史知识支撑,教师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知识断裂,不能将最好的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因此必须不间断地积累相关知识,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使自己始终保持“一桶水”的高度。二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要明白学生是诗歌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发言,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环节,使其发挥主人翁作用。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即倾听学生真正想要学到什么,使自己的教学计划、课堂环节都围绕学生需求展开,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教师还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即将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进行坦诚交流,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对学生一视同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诗歌教学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应做好预习工作,即全方面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扫清字词障碍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在深入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疑问,为课堂听讲奠定基础。以《沁园春·长沙》的预习为例,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展开预习,先是通读全词,将不认识、不熟悉的字词弄清楚,搬走这个“拦路虎”。接着查阅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什么状况下写的,为深刻理解其内容做好准备。再次朗读,并与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进行对比,了解伟人的壮志豪情。最后整理好问题,做好记录,准备好课堂学习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改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品味诗歌、理解诗歌,是诗歌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语文教师要摒弃“给予→接受”这种传统的讲授方法,既要通过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途径让学生“当家做主”,又要结合现代媒体技术,促进学生自主理解、自主感受、自主学习。

一是朗读法,即全情投入、声情并茂地诵读,集中注意力体悟诗歌内涵。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可请学生跟随音乐闭上眼睛,先回想毛泽东写这首词时的情感,调动自己的情绪与之产生共鸣,然后一边诵读一边想象画面。二是情境创设法,即创设一个引发学生兴趣、贴合诗歌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在教学伊始用枯藤、老树、昏鸦、落日、瘦马等图片营造出了悲凉的氛围,再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画中的游子,漂泊在异乡,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了意境。三是合作探究法,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探究诗歌内涵。以李清照的《一剪梅》为例,这首词的意思并不难懂,难的是如何品味其中的情感之美。为此,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首词中都表现了哪些情感?这些消极情感交织在一起,为什么还能品出情真意切的感觉?四是分层教学法,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布置不同的作业。其目的是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都能在纵向上有所提升。五是媒体烘托法,即合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使之为诗歌教学服务。例如,在学习陆游的诗歌时,由于生长于和平年代的学生不易理解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感情,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剪辑了一个短视频,其中既有金兵南下的烧杀抢掠,又有国破家亡的悲凉场面,再配上清冷的二胡音乐。这种悲愤之情可以迅速感染学生,使学生对陆游所处的时代有直观了解,进而对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感同身受。

三、课后拓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联系生活、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诗歌教学取得成效的必要环节。学习诗歌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身修养,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在课后拓展中,教师要将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生活更好地感悟诗歌内涵,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课外探究,即将诗歌中的形象放在现实生活中探究,在对比中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杨柳”“寒蝉”“长亭”都象征着别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给学生留了两个课后探究作业:(1)这几个事物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它们是不是总与别离有关呢?请查阅相关资料后整理回答。(2)别离是现实生活中的常事,同学们虽然年纪不大,但也遇到过。请你想一想,现代的别离与古代的别离有什么区别?这些诗歌中的意象在现代还会用到吗?学生带着问题查资料,在交流平台上讨论,既拓展了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也将古今联系起来,由古及今,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语文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诗歌融入學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可根据学情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经典传唱比赛等,将诗歌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背诗歌、学诗歌、唱诗歌、用诗歌,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结语

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改进和课后拓展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指出语文教师要重视诗歌教学并深入探讨、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分层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1(03).

[2]方守金.遵循诗歌特性开展诗歌教学——中小学诗歌教学浅说[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3]吴艳梅.诵读 切入 联想——古诗词鉴赏教学三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课外活动高效课堂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