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地摭探

2020-07-23郑继借朱俄明金维宝

成才之路 2020年20期
关键词:落地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郑继借 朱俄明 金维宝

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诸素养达成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基于史料实证的教学设计、史料研习的探究活动和实证水平层次的学习评价,培养学生史料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史料实证素养落地,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落地;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0-0118-02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和解释历史,形成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科学认识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符合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科目标要求。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落地,很多一线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了很多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路径和方法。笔者基于对研究成果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对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地策略进行探讨。

一、预设:基于史料实证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策略以及落实教学目标的测评等。基于史料实证的历史教学设计除了要包含以上要素外,还应该注意史料的选取和设计史料研习活动的实施步骤。

史料的选取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习活动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受制于中学历史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在研究某一历史问题时接触到的史料往往是教师提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好史料的选取。史料浩如烟海,获取史料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教学中如何选取史料呢?一是要尽可能多角度选取史料,二是不能仅从论点出发选择史料,为证而证。

教师在精心选取史料后,要结合史料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活动,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科学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二、实施:基于史料实证的研习探究活动

历史史料实证素养落实的关键在于开展基于史料实证的研习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史料,认识史料的价值,获取史料信息;整理和辨析史料,运用史料进行互证;利用可信有价值的史料解决历史问题,进行历史解释。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选取的史料,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说明基于史料实证的研习探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1)设置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呈现材料。

材料一:  “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推倒)而去之……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1924年孙中山讲话)

问题1: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什么?观点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呈现原始史料,设置情境,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运用实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再呈现以下材料,学生阅读,分组讨论。材料二:《清帝退位诏书》图片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片。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四: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五: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尽管皇帝的退位诏书中承认了这一点。也许这样说更接近实际情况一些,即占压倒多数的中国人对于共和是怎么回事并没有一点概念,也不知道共和的建立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建立共和政体是有利或是不利,他们并没有强烈的主张。(时在山东威海卫的英国人庄士敦)材料六: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唐文权、桑兵编《戴季陶集》)

问题2:请从以上材料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并用材料加以论证。

问题3:除这些史料外,你还能找到哪些新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通过问题2,学生阅读、整理、辨析史料,分组讨论,展开探究活动,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史料,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有的学生使用材料二、三、四,证明辛亥革命成功了,推动了社会进步;也有学生运用材料五、六,证明辛亥革命并不成功;还有些同学认为“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局限性”。

通过问题3,学生搜集新的史料作为证据,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搜集史料,认识了史料的价值,并运用多重史料进行历史互证,达到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目的。

(3)综合史料,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在前面探究活动中,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教师再次呈现新的材料,让学生将材料观点与自己观点进行对比,提升自我认知。

材料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研读材料后,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落地:基于史料实证素养水平的学习评价

学科素养落实与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反馈。课程标准将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层次,基于史料实证素养水平的学习评价要据此展开。

从上面的活动案例来看,问题1学生能概括两则材料的观点,找出不同,达成了水平1的“提取有关信息”素养目标。学生能通过两则史料出现的时间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达成水平2的认识史料的价值的素养目标。问题2 中学生能用一则或多则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达成水平2的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和水平3的对史料的整理和辨析的素养目标。问题3 学生能找到新的史料对问题进行探究,达成水平3的利用不同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更全面,更丰富的解释的素养目标。

总之,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内容,对其培养落地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既要重点培养某一素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科核心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2017(12).

[2]贲新文.刍议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优化[J].历史教学,2017(12).

[3]吴永健.课堂史料实证的教学定位及落地要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8).

猜你喜欢

落地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