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建设研究

2020-07-23郑亚清韩洋祺

商情 2020年29期
关键词:导论应用型人才人工智能

郑亚清 韩洋祺

【摘要】人工智能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其导论课程作为入门性基础教程显得尤为重要。导论课程旨在以兴趣培养为切入点,由浅及深灌输基础理论框架为指导方向,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的热情,致使学生理性地深入地研究该学科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将被动灌输转为主动求学的教学方式,提升人工智能学科的教学质量,是《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建设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关键词】人工智能;导论;应用型人才;基础教程

1引言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工智能教学应与时俱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依据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人工智能导论意义在于,使学生初步学习和启发学生相关兴趣点,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拓宽视野,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入门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模式和科学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但在当前高职院校《人工智能导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非常有必要。

2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建设需求

2.1行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需求

智能制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如火如荼,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也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当前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生产技术革命中最重要的内容,推动着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伴随《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落实,未来智能制造将是人工智能的主战场。作为人工智能教学的入门基础性课程,应能够与时俱进,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改进内容。

2.2高职院校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成为一种未来趋势,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对很多传统技术工作岗位带来很大的冲击。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在传统的机器人上加上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类人思维智能处理系统,将能取代人类很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调整现有的专业结构及人才的培养方向,来推动专业转型升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高职院校的人工智能专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当前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理论基础不相匹配

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内容复杂繁多,要求学生必须拥有思维开阔、不断创新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等特点,当涉及到学习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时,缺乏英语、数学、逻辑学等理论支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课程开展有一定影响。

3.2未形成结合实践的独立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基础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规划、科学管理,资源共享性差;教学过程大都依附于教师个人理论水平开展,照本宣科且没有紧密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教师教学理念有可能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整体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

3.3当前人工智能导论教材实效性较低

当前人工智能的基础教材具有难度较大、专业词汇和理论知识较多、晦涩难懂等特点。一些高校新开设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所用教材,多数是把不同学科与新专业看似相关的课程拼凑起来,没有根据高职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完备性。作为入门型教材应该循序渐进,建立适合入门教学的逻辑思维,进行兴趣引导和理论推进。

4高职院校人工智能导论教学问题解决途径

4.1梳理人工智能理论知识,构建高职教学层面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体系。

当前人工智能理论体系层次不够分明,适合高职教学的理论体系缺乏,高职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同时人工智能涉及的专业领域和知识面较广。因此,如何能够把大量不同知识点,系统、有序、指向性明确地组合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阐述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理解以及解决问题是当前研究的必要所在。

4.2根据专业特色构建合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人工智能导论无疑是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主要是为了学生了解学科主要学习内容、培养方向、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发展等,帮助高校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为以后专业学习做铺垫。因此,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为:注重基础,加强综合,鼓励创新,突出能力培养。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应兼容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以求在导论课程中拓宽学士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旨在满足教学深度的要求同时,又能使学生更易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优化课程,加强学生沟通互动,形成效果反馈。

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课堂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本专业最新技术、工程案例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更新、应用在新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理論分析和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着眼于课程的整体优化,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4.4结合专业特点,编写具有实效的基础教材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部分传统专业希望能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专业优势,但很多专业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作指导,只是生硬地将人才培养方案增设有关人工智能的课程,无法实现科学地将其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人工智能学科结合的相关专业需要深入探寻一条实现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融合的切实路径。第二,目前,人工智能基础教材存在整体性差、结构多元性、课程实施有较大差异性等问题,因此急需编制一本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教材。

5总结

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学科建设,高职教学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做好高职教学,针对目前高职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实效性不强、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理论体系不完备、实践性不强等问题,逐步完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编写适合高职教学的人工智能导论教材,理论结合实践,培养适合“中国制造2025”行业环境下实践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新黎,王万良,杨旭华.“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索[J].课程与教学,2009(11):129-131.

[2]赖军辉,赵正文,罗光红.浅谈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J].信息技术,2010(11):210-212.

[3]崔革.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研究[J].文理导航,2016(4):8.

猜你喜欢

导论应用型人才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导论课程设计与实践
A Study of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 Cas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n English News Report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