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标准”的中学教师专业能力

2020-07-23李文送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李文送

[摘要]专业能力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专业工作所需具备的专业本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方面论述了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指出中学教师还需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创新与更新能力、观察与发现能力、实验与推理能力、资料收集与甄别筛选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等。

[关键词]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能力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专业工作所需具备的专业本领,具有个体性、发展性、综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专业能力越强的教师,其专业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都会超过其他教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它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六大领域共26项具体能力出发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教学设计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杰认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选择等;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所谓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际条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综合规划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对教学现状的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教学实施进行的科学设计,又包括对教学过程与结果的预见、预判。

按照标准的要求,中学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學过程;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才是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呢?有经验的中学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往往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生成性,因为他们尊重和认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理解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性。同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做到可观测、可实现。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了解所任教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特征及“最近发展区”,并以此来选择能促进学生实现目标的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然后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最后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

二、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下依照教学设计的规划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也称为教学执行力,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综合性、现场性(应变性)等特点。教学实施发生在教学设计之后,是将课程或教学设计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发挥“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重要路径,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教学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教学实施能力是中学一线教师最核心的专业能力,最能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依照教学设计”不是完全按照教学设计执行,不能把教学设计当成“建筑的设计图纸”,也不要把教学设计当作“演奏歌曲的乐谱”。教学设计只是对教学活动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和改变,体现课程教学的创生性。

标准规定中学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的教育功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由此可见,中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为本,以教促学,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即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思想智慧去导学、促学,去育人、树人。

三、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针对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评价工具、方法及方式,按照评价标准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评价是做出专业的价值判断,其结果可以反映学生“学”得如何,也可以反馈教师“教”得怎样,有助于师生发现问题,发现优势;同时能为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激励,能为教师检测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能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参考。正如美国评估大师斯塔弗尔比姆所言:“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说过:“学生展示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从而产生成就感,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以激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同时,教师利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是标准对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能力的要求。所以,中学教师要懂得制定评分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紧扣课程目标,客观、公正地评价,特别需要改变纸笔测试单一的分数评价或等级评价方式,学会多元化评价,如档案袋评价、评语式评价、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既要学会过程性评价,也要掌握结果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感悟,关注学生的观察日记、作品设计与制作、研究性学习报告和小论文、资料查阅和收集、课堂表现等,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四、沟通与合作能力

合作是过群居生活的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生活策略,一种生存智慧。如果没有合作,那么人类就没有今天,也不会有人类的明天。继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后,哈佛大学数学与生物学教授马丁-诺瓦克提出了人类进化的第三大原则——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沟通,没有好的沟通就没有好的合作。人与人的交往和相处因沟通而相互理解,因理解而相互协调合作,因合作而彼此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无论是作为“人”的教师,还是作为“教师”的人,中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对教师来说,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指教师与他人(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和同行等)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交际能力。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专业的价值在于服务,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必然要与人交流,懂得合作,实际上每一次教育活动和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是相互沟通与合作的结果。标准对中学教师沟通与合作的要求是“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这表明中学教师在工作上要从“单打独斗”走向“专业共同体”;在专业发展上要从“单枪匹马”走向“发展共同圈”。

五、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

无论是在取消班主任制而设立导师制的学校,还是在仍然坚持实行班主任制的学校,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下,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离不开班级的管理和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所以,中学教师需要具有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活动组织能力。

根据标准,中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领域的专业能力要求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有效管理和開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因此,中学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和学科管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秉承“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教育之道,有效帮助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和道德观,做学生思想成长、心理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六、反思与发展能力

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反复、严肃、执着地沉思。也就是说,反思是一种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并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就告诉我们,在专业发展上,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的积累,而没有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很难提高,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走向滑坡,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训,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没有反思,教师就不会对教学不足之处产生警悟,也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突破自我的勇气;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摆脱自身职业的‘隋性和局限;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寻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

标准强调,中学教师在“反思与发展”领域的具体要求有:一是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二是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三是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所以,中学教师要自觉、自愿、自发地反思自己,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尤其是学科专业素养,从而提高自己专业发展的水平。

总之,教师专业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除上述基本能力外,中学教师还需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创新与更新能力、观察与发现能力、实验与推理能力、资料收集与甄别筛选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11重印):312.

[2]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S].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 99 1/20121 2/xxgk_145603.html.2012-09-13.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60-262.

[4]John Dewey.How we think [M].Lexington:D .C- Heathand Company.1933.3.

[5]吴生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生物学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2.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