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2020-07-23杨晔

做人与处世 2020年11期
关键词:热衷学术界名声

杨晔

当今社会,科研成果大小或者治学水平高低的依据是什么?到底是发表多少论文重要,还是学以致用更重要?到底证明自己是学术权威重要,还是为民请命更重要?如果后者更利国利民,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对发表论文趋之若鹜,而且热衷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究其根本,追求盛名而已,追求盛名之下随之而来的利益罢了。

心学圣人王阳明曾说,“为学大病在好名”,即做学问最大的弊端就是追求名声。放眼学术界追逐发表论文而热衷评职称的学者,他们已经忘记学术的初衷是什么,他们只图美名而不修其身,终究是华而不实,甚至会误国误民。据说某院士在海外身兼数职,发表权威论文也是数百篇。在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下,没有及时发出预警,而是忙于抢先在国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用搜集来的数字得出的对病毒的论断,以求得在抗疫中扬威名。

而备受世人尊崇的钟南山院士,尽管他发表SCI论文在学术界并不是遥遥领先,但是民众敬重他,把他视为英雄,因为他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敢做敢言更敢医,在危难时刻,他能置个人安危不顾,勇敢冲在最前沿。在2003年非典肆虐时,他掷地有声地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新冠横行之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有压力,是否担心失败,晚节不保,钟南山毫不犹豫地说:“我不在乎声誉是否受到影响,最大的压力是能不能治好病患,至于晚节不保,从没考虑過这个问题。”84岁的他全身心投入这场战疫之中,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得失。

这正如王阳明所言:“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意思就是全心全意务实做实事的人是没有工夫理会功名的。反之,务名之心重,则务实之心就轻,专注于务名,当然也就没有时间务实了。

其实我国有很多科学家务实求实,无暇顾及个人名利,根本没有时间钻营论文的数量。他们默默无闻不慕虚名,无怨无悔为祖国事业贡献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真挚赞扬中国科学家:“干惊天动地大事,做隐姓埋名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父兄去世未能奔丧。他被推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理由之一,正如胡占凡所言:“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看淡名利。”

汉朝《申鉴·俗谦》一句经典如是说:“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意思很明了,就是不慕浮华之名,不做伪作之事,言出必产生效果,方法必有标准可循,名声必与事实相符合,做事必有结果来证实。

普通人没有机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即使是功成名就之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谨记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不为虚名所累。如此,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成为大写的人。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热衷学术界名声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这些年我们热衷的健身项目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社会办医依旧热衷“高大上”
名声
资产重组,农药企业为何如热此“热衷”
高校热衷更名背后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述评
湖北省学术界人士提出应重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