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宣教与保健的早期干预在脑瘫高危儿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随访观察

2020-07-23屈克丽高美哲王春霞郝莉

广东医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危儿脑瘫保健

屈克丽, 高美哲△, 王春霞, 郝莉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1儿童保健科, 2社区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0031)

脑瘫高危儿是指具有高危脑瘫指征的婴幼儿,这一类患儿往往发生脑瘫的概率相较于普通婴幼儿更高,主要表现为姿势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智力障碍等[1-2],这对于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无疑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脑瘫作为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中普遍认为其治疗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干预[3],尤其是1岁以前患儿,大脑可塑力最高,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残疾发生率,并加快患儿康复进程[4]。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人们对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对高危脑瘫儿早期预防和干预认识不足,导致早期临床护理实施度不高。进一步提高患儿家长对脑瘫的认识,以及加强高危脑瘫儿早期的保健干预对降低脑瘫的发生,改善患儿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林明晓等[6]在研究中表示,健康教育结合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能够提高脑瘫高危儿语言功能的发育。但由于目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对于高危脑瘫儿早期的干预措施及预后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为此,笔者进一步针对基于健康宣教与保健的早期干预在脑瘫高危儿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高危脑瘫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并为后期此类疾病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脑瘫高危儿,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儿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6个月,平均(4.5±1.5)个月,在4~6个月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患儿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5个月,平均(4.0±1.0)个月,行基于健康宣教与保健的早期护理干预。所有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存在神经发育不良或脑损伤等高危因素;(2)伴随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异常情况;(3)全身运动(GMs)评估结果为不安运动缺乏或痉挛同步;(4)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随遗传代谢性疾病者;(2)合并听力障碍或口腔器质性疾病者;(3)患儿家属依从性较差者;(4)患儿临床资料不全者[7]。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在4~6个月行常规护理干预,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家属学习简单手法,并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婴儿操正确指导方式,行婴儿抚触、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

1.3.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儿行基于健康宣教与保健的早期护理干预。

1.3.2.1 健康宣教 对患儿家属行健康教育培训,对脑瘫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作详细说明;告知其早期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展开。并根据不同年龄为家属发放统一印制的早期干预学习资料,指导其学会坚持家庭康复训练,包括正确喂养方式、定期添加辅食、调整饮食结构等方面,指导家属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进食过程中体位,行喂养技巧指导,并由主要照顾者模拟护理操作流程,对操作正确者布置家庭康复项目,每天坚持执行15~30 min,确保患儿体格发育正常[8]。出院时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定期加强与治疗医师的交流和沟通,给予家属鼓励与技术支持。

1.3.2.2 保健训练 (1)视听训练:让患儿多与颜色鲜艳的物体接触,通过移动物体刺激其视觉发育;为其播放舒适的音乐促进听觉发育。(2)运动训练:对患儿肌张力、肌力情况行穴位按摩、上田法、Bobath法等,配合反射性翻身或是反射性俯爬及肌力训练缓解患儿肌张力;并根据其畸形程度,选择适当康复器材将患儿身体扶正或固定行相关部位辅助运动,从而提升患儿肌力,调正变形肢体。同时注意加强对患儿的四肢训练,先将其手臂慢慢抬高,再松开双手,使其保持放松状态;也可采用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方式促进其大脑血液循环与神经发育[9],注意保健训练中不同阶段注意调整治疗计划,逐渐增强治疗强度,使其运动发育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每15~30 d调整1次。(3)语言训练:选择有经验的语言治疗师行相关肌肉训练,指导家属在旁辅助,对患儿口唇进行按摩,按摩时佩戴PE手套,以双手大拇指放置在上唇中部,然后向两个方向至嘴角按压,1次/d,15~30 min/次;或行口腔内按摩方式,左手托起患儿下颌,右手食指指腹对患儿上唇内侧与前庭沟附近肌肉按摩,1次/d。同时采用舌尖两侧移动运动方式锻炼患儿舌尖肌肉发育,结合舌部提升与下压训练。

1.4 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间患儿在经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语言功能发育通过情况。主要对患儿发音表达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听觉语音感知能力3个维度32项条目评分,每一条目通过则记1分,其中发音表达能力5分为通过,前语言交际能力7分为通过,听觉语音感知能力6分为通过[10]。(2)对比患儿经干预后6、12、18个月的发育商(DQ)值,以盖塞尔(GASELL)标准判断[11],分值越高则患儿恢复情况越理想。(3)经随访1年观察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评分,采用GASELL标准进行检测,若总分值在85分及以上,则为正常;分值越高则患儿运动能力与适应能力越高[12]。(4)观察在患儿1岁时康复情况 若患儿经护理干预后其发育顺序接近正常,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且肢体对称可正常行走,智力与一般正常儿童接近,无语言障碍,适应力良好,则为康复显效;若患儿经护理后其肢体运动功能、姿势及肌张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则为康复有效;若患儿经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均无变化,则为康复无效[13];总康复率=(康复显效+康复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语言功能发育通过情况 研究组患儿护理后发音表达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及听觉语言感知能力发育通过率分别为80.0%、85.0%、92.5%,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语言功能发育通过情况 例(%)

2.2 组间患儿干预后不同时段DQ值 研究组患儿在经护理干预后6、12、18个月的DQ值皆较对照组患儿DQ值更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患儿干预后不同时段DQ值 分

2.3 两组患儿干预后运动功能与适应能力评分 研究组患儿在经护理干预后,其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后运动功能与适应能力评分分

2.4 随访1年组间患儿康复情况 研究组患儿经随访1年其总康复率为90.0%,对照组总康复率为77.5%,研究组康复效果明显更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经随访一年组间患儿康复情况 例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残疾症状,是一种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与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症候群,其主要是因发育中胎儿或是婴幼儿脑部发生非进行性损伤导致,通常伴随认知、感觉、交流及行为障碍,严重情况下还会合并继发性肌肉、癫痫、智力低下等症状[14],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良影响。有研究报道中称,在脑瘫高危因素中,窒息、病理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是其主要因素[15],尤其是近年来,虽然新生儿病死率有明显降低,但脑瘫的发病率却有所增高,且多发病于围产期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患儿中[16]。虽然脑瘫的脑损伤病变为非进行性,但若不及时对其展开治疗或干预,则会导致患儿异常运动模式强化,并出现关节畸形、软组织痉挛等症状,从而加大临床治疗难度。

当前临床中多主张通过早期干预促使患儿发育不完善因素在脑损伤后进一步发育成熟,并确保因某一因素导致成熟与分化过程中脑功能损伤情况得到有效代偿;且干预越早,临床治疗效果越理想;这主要是因小儿在3岁以内属大脑发育高发阶段[17-18],对于促进患儿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意义。胡旭东等[19]在研究中证实,家庭式早期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脑瘫高危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牛舒[20]在研究中表示,早期康复干预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胡金红[21]在研究中强调,早期保健结合康复对脑瘫高危儿治疗效果以及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王璐瑶[22]在研究中表示,早期健康教育与语言相关肌肉训练对脑瘫高危儿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的观察分析中,研究组患儿采用健康教育与保健的早期干预,达到了提高患儿语言功能和DQ值的效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研究组患儿采用的早期健康教育与保健干预,即对患儿家属行健康宣讲,向其仔细说明小儿脑瘫的发生机制、护理干预方式及注意事项,使其能够认识早期干预对提高临床效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展开;并指导家属学习家庭康复训练,确保患儿得到更长期、专业的护理干预。在健康宣教的同时对患儿展开保健训练,包括语言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运动功能锻炼及视听训练;研究组患儿在经早期干预后发音表达能力、前语言交际能力及听觉语言感知能力发育通过率均明显提高,这与程锦华[23]研究结果一致;且研究组患儿不同时段DQ值与运动功能、适应能力评分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与郑禹英等[24]探讨结果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在对两组患儿展开1年随访发现,研究组患儿行早期干预后,其康复率达90.0%,相比对照组更高,与甘明霞等[25]研究结果中康复与效率91.67%基本一致;由此可得,对脑瘫高危儿开展基于健康宣教与保健的早期干预,对促进患儿运动、神经功能及语言功能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可促进其尽早康复与正常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对脑瘫高危儿开展基于健康宣教与保健的早期干预,可提高其语言功能与DQ值,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实现正常化,其预后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危儿脑瘫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预防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疗效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