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形象美感传播方式探究

2020-07-20吴妙师晟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显性美感公众

吴妙 师晟

【摘 要】图像形象作为媒体传播的主要传播形象,具备一定的传播优势,通过集合体的整体反映,而不是单一的形象传播为社会形象的构建提供一个快速、稳定的社会形象。这种以时代精神为导向的社会形象的美感传播,不仅是以视觉传播方式的显性传播,而且是存在一定的隐性传播的方式。

【关键词】社会形象美感;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197-02

一、社会形象传播是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事件形象的综合传播

形象,指一个具体的形态,可以使人产生心理思想活动。人物形象,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内在和外在所体现出来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貌形象、内在心理特征和通过体现出来的综合形象而形成的旁人的评价。正面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反面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给人以警惕作用,正反面人物形象都可以传达一定的社会理念,从而形成社会认同机制。事物形象,也就是物体所带给人的感受,在散文诗歌中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和具有特定的含义。经常被用来凸显人物性格,由物到人,借物抒志。抓住物体的某些特征,通过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特定的含义;事件形象,指某一具体事件的脉络,分析内容所构建的形象,有热点事件、历史事件等。通过事件形象这一媒介有助于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对塑造一个任务乃至国家形象产生导向作用。因此社会形象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一个人物或者事物所塑造出来的,而是人物、事物、事件形象的集合体的一个综合反映。

社会形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感知和评价。[1]社会形象也可以说是社会面貌,是社会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也是在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内容所体现的整体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象,它综合了各个要素。社会形象不是单一要素所体现的,而是通过这三个要素的整体反映,结合了人文、地理、历史、思想的综合体现。使得在传播中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在受众差异中寻求统一。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图像形象作为主导传播媒介、视觉传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在传播中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并在传播过程中提升公众的社会认可,有助于构建完善的社会秩序。

二、社会形象的美感表达注重视觉审美的显性传播,也更注重视觉审美的隐性传播

从形象学理论来看,当代中国社会形象是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综合的产物,是自我和他者、本土和异域互动的产物。[1]在媒体传播过程中逐渐固化成为特定的形象,这是长年累月不断刻画的过程,这种社会形象一旦形成某一特定的标志,便会在传播中形成主导地位,以第一维度作用于社会认同。这便是社会形象的主动表达,是传播主体为了塑造正面的社会形象所需要塑造的形象美感;社会形象也有被营造的过程,即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一定的社会事件或人物所留下的公众印象。也就是说,社会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单线操作的过程,不再是传统的由传播媒介单方面主导舆论方向的单一模式。在如今的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公众实时参与媒体之间的消息互动,这也就使得公众成为传播媒介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传播在主导社会形象、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要关注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使得社会形象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要求。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形象美感塑造,在新媒体传播方式上结合视觉传播中的显性传播和隐形传播相结合的方式,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在公众主动接受的范围内,使得社会形象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良性传播,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也是由于当今多媒体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视觉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公众可以不受空间的局限性来接收信息甚至是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视觉传播的方式是一种非常直观且快捷的方式,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加快影响了公众对社会形象的认同。在这一情况下,社会形象传播不仅要注意社会形象美感的显性传播,还要注意社会形象美感的隐性传播。

社会形象美感的隐性传播与显性传播是两种不同的传播途径,分别拥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社会形象美感的传播过程中,显性传播具有更加迅速、直接明了的优点,而隐性传播又具有显性传播中所不具有的穿透性、内涵性和深远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能深刻地传达信息。根据这两者的优势比较,在社会形象美感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结合两者的传播路径,充分利用这两者的优势为传播服务。首先通过显性传播的方式,将所要刻画的形象美感直接明了地传达给受众,直接做到传播主体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进一步通过这种由传播主体主动塑造的美感形象进行引导,进而在受众心中建立起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社会形象美感。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奏效快,但是这种由传播主体所主导的显性传播方式略显刻意,具有明显的结果倾向,这种单向控制的传播方式往往会形成一些不良后果,如公众在接收信息时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等。但是结合隐性传播的魅力,正好可以完美地解决这种单一的传播路径,在长久建立的过程中往往更具优势。隐性传播在社会形象美感的建立时,更加注重形象美感的内涵,是一个长久建立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以不易被察觉的方式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在这一过程中能逐渐激起公众的互动兴趣,从而主动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内涵,从而建立起一种主动认同的方式。隐性传播与显性传播在结合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融入公众生活,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接受过程,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形象美感更具稳定性。

三、社会形象的美感传播是公众视觉审美意识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社会正处于视觉传播的时代,社会形象的美感也是具有社会性的。由于我们从古至今群居生活的特性,因此凡是与人相挂钩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社会形象美感作为一种社会符号被人所接受,虽然这是一种静态的社会化符号,但是在传播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在社会形象美感的传播过程中,这种符号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的表征,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印记,并且是作為一种构建社会秩序架构的存在。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对语言的用途进行描述,一种处于无序状态的社会是不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只是对于人类文明和行为良性规范的破坏。[2]因此,社会形象美感的传播并不是单向的公众视觉审美意识所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公众视觉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

社会形象美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征,而这种软实力的关键要素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正是社会形象美感的影响因素,社会形象也是国家形象的要素,是对外宣扬和维护国家形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塑造一个完美的社会形象的同时,也是在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这是对外传播的重要战略。在我们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把握好对外传播的机遇,逐渐走向世界大舞台,塑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社会形象,向世界展现中国实力。这也需要我们把握时代精神的定位,从而塑造正确的社会形象,当今时代下的社会形象应当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精神的,也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树立一个靠谱负责的、有担当的大国形象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所传达的社会形象一直以来是我们所传达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的写照,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达成公众认同。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社会形象,是社会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结合的感知形象,社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全貌,是社会客体带给人的最直观感受,在传播过程中综合了各个要素所呈现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春燕.新媒体时代社会形象传播效果的优化策略[J].青年记者,2019(08):20-21.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6-378.

猜你喜欢

显性美感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