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博物馆情境体验

2020-07-20刘玥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情境体验视觉文化互动性

刘玥

【摘 要】视觉文化视域下的博物馆常常打破传统博物馆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將实物展品与虚拟内容紧密结合,营造出全新的情境体验空间。以观众体验为核心,注重观众的学习动机和经验,打造生动体验、虚拟体验和个性化体验。通过审美观感提升观众的兴趣,鼓励观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满意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本文从博物馆“静态”“动态”“数字化”体验的丰富性出发,结合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具体阐释视觉文化视域下的博物馆情境体验。

【关键词】视觉文化;博物馆;情境体验;审美;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186-03

视觉文化是晚近兴起的一个重要文化形态,以动画、图形、视频等形象媒体呈现信息,它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视觉技术的进步速度快,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很容易将观众带入虚拟的画面和故事中。何谓“情境”?其中“情”是从观者的角度来看,即对博物馆的展示触景生情,有愉悦之感;而“境”是指博物馆的场景营造能让人渐入佳境,仿佛身临其境。在生活中,“情境”也可以理解为“氛围”,它带有一种情感和精神的感染力,不同的情境设计带给观众的感受也会不同。“体验”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一是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是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是考察。可以看到,“体验”不仅仅只是个体的生活经历,还包含着人们体验、观察生活后,对以往和现在经验的总结,是不断进行延伸与思考的过程。在体验中,人们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与活力,从而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博物馆参观体验是生活体验的一个方面,观众在博物馆中的所见与所感,具有着日常体验的共性,也存在着鲜明的个性,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视觉文化视域下博物馆情境体验,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受技术、观念、场地等因素限制的局限性,改变了以往单向性的展示方式(通过展品的说明牌、图片、音频等进行展示),形成了以观众为核心,以展品为基础,以媒介为手段,以空间为依托,以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为导向的新模式。博物馆利用艺术的视觉表现手法在展品、空间、媒介所打造的情境中产生视觉效果,使观众在博物馆体验中形成个体认知,实现情感满足。通过多媒体、VR、网络智能等技术,让博物馆自身变成人们普及历史文化、欣赏美妙展品的重要场所,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因此,当代的博物馆展示需要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出发,打造新型的具有互动性的情境体验模式,适应当下的文化潮流,找到一种“受教育”和“可欣赏”并存的博物馆展示方式,为观众带来知识的普及、感官的享受。

一、“静态”博物馆情境体验

“静态”形式更适合展览珍贵的艺术品、历史遗迹等相对静止的物体。对于这类展品,博物馆可以在单元区分的基础上,做一个主题的划分,分类展示。根据展品的由来、形态等,在特有的情境中进行展示,形成“微观场景”,每个场景均有展品成为“角色”,展品之间存在关联。该“静态”形式在灯光、颜色、声音等营造的情境中,彰显出活力,引起观者自发探索的兴趣。和简单的展品陈列有所区别,分类的主题化展览能使展览界面更加直观、生动。

二、“动态”博物馆情境体验

(一)演绎故事性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动态”博物馆情境体验的展示中,往往会以故事性演绎的方式和观众形成有效互动。故事性的演绎在展品的展览中,起着引导历史思路和丰富形式的作用。博物馆通过一定的逻辑设计,巧妙地打造情境,将展品融入带有主题性的故事中去,把故事讲述得形象真实,有利于激发观者的兴趣,有效增加互动,使博物馆体验更人性化。现在各大博物馆都注重故事性演绎和情境化打造相融合的方式,好的故事,生动的情境,会给观者带来满意的体验,对博物馆长期的运营发展也十分重要。

(二)营造场景性

在博物馆情境体验中,往往会通过营造场景实现与观者的有效互动。场景独特的设计,能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展品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更具主动性地去捕捉文化信息,达到教育效果。如:苏州博物馆利用江南园林文化特色,将石头、水景、粉墙黛瓦等元素用白、绿、黑等色彩进行勾画,营造出别具特色的中国山水画意境,让观者能够领略江南地域文化的传统韵味;又如浙江博物馆,整个外馆围绕着亭台楼阁、水竹石鱼,不同的展区被长廊分开,博物馆宛如在富有诗意的江南之中,充满意境。这些都是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典型代表,生动化的场景展现,增强了参观者的情境体验。

(三)产生趣味性

趣味性的打造,也是博物馆情境体验形成有效互动的方式之一。博物馆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保持活力与创造力,趣味性便是吸引观众的好方法。一方面,博物馆可以对展览的形式、道具、互动设计进行优化,如器皿模拟、道具变化等,以生动的形象出现,吸引观者注意力。比如,三星堆博物馆举办国宝小达人活动,展馆内部搭建互动平台,在三星堆历史文化场景中,通过剪纸、图画、泥塑来制作特色的三星堆文化符号——青铜纵目面具。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夸张、风趣的手段提升展览趣味性,如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文物表情包在网上走红,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脸部“伸出”了舌头,并配文“略略略”;猪面纹彩陶壶上,眼睛“转”了起来,配文“容我想想”……这些动起来的文物“魔性而又可爱”,拉近了文物与观者的距离。具有创意的文物表情包激起了人们对文物的兴趣,有些参观者甚至因为网上的表情包慕名而来,在博物馆中寻找对应的文物,在和文物对视的这种趣味性中,进一步带来好的情境体验效果。

三、“数字化”博物馆情境体验

数字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以实物、图片、文字为主的博物馆展示模式,将实物展品和动态情境巧妙结合,为观众创造出新的视听体验,逼真的情境设计,真实的影像和画面,带来亲历感。在“数字化”博物馆展示中,虚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相融合,构建了数字时代的展示情境,带来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数字《清明上河图》长卷,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宋朝名画中汴河两岸的人物生动再现,让景物立起来、人物活起来。而且数字《清明上河图》里的时间也会有变化,夜幕降临时,汴河两岸的酒家与客栈的灯笼便会点起,照亮两岸。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画面内容,还设置了桌面展示系统,为丰富的动画配上一个个故事。通过适度的情境体验设计,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博物馆展览中,有利于艺术品呈现出更好的展示效果,提升感染力。在数字时代下的博物馆,运用技术和媒介手段,将真实展品和虚拟情境相结合,可以更深层次地激发观众内心的感悟,挖掘展品的文化价值。

视觉艺术也是现代科技成果的综合体现。博物馆展示将数码、声、光、电融为一体,拓宽着展品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更加赋予了展品意义和生命力。在博物馆情境体验中,采用一系列的技术理念和手段,如虚拟技术、媒体传播等,在实际操作层面提升了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既让观者获得感官享受,又让观者对眼前的展品印象深刻。同时,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全方位刺激参观者的感官。通过电视节目进行形象宣传和文化教育,如《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传播新理念,以全新的技术方式让博物馆活起来。线下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制作海报、视频、文创产品等,主动迎合新一代观众的特点,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改进营销方式,使博物馆永葆魅力。如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为应对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故宫推出宣传折页,上面有二维码,观者扫描过后便能提前了解到书画信息。凡有大展,故宫都会提前推送电子展览,方便观众做好功课。

当然,现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文物保管、文物修复、藏品展示、观众体验等方面,无不闪烁着现代科技进步的光芒。数字媒体的运用,为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数字媒体的博物馆体验能打破传统博物馆沉闷、单一的氛围,让文物“活起来”。另一方面,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故宫单霁翔院长曾指出“有的博物馆利用新技术做出了过度娱乐化、和博物馆文化没有关系的展览,这必将干扰观众对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和特色的理解。”新技术对信息的传播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博物馆发出了挑战,就像知识系统与知识碎片化、快餐式教育与严肃式教育之间该如何取舍,新技术的使用值得当今博物馆人认真思索。同时,有些新技术实践的可靠性还有待验证,需要一一面对,妥善解决。在视觉文化视域下的博物馆展览中,新技术是作为辅助更加透彻揭示展品文化意义的东西,而不是作为主角,妥善处理好现代技术与艺术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对当今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尤为重要。

四、南京博物院“民国馆”情境体验的应用分析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内设的六馆中以民国馆最有特色,有人说“它是最不像博物馆的博物馆”。一走入民国馆,仿佛瞬间穿越到民国时期。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其外观建筑设计、周边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高超的艺术品都会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我们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领会真实的存在,从中受到启迪,了解往事,感受文化,获得精神的升华。

(一)营造特定的场景

南京博物院的民国馆将一座座民国建筑真实还原,营造民国氛围,使得观者身临其境。进入民国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黄包车、民国老邮局、南京火车站,街上还有民国时期的理发店、书店、银楼、戏院等等,每个店铺都是可以履行实际功能的实体店铺,店内的陈设物品、匾额等均是征集来的民国文物,上世纪初的装修风格带来了浓浓的历史感,灯光、布景以及行为,每一个细节都“民国化”了。它们并不是“静态”的,观众不仅能欣赏建筑风格,也能走到房间内部参观。在博物馆情境体验中,往往会通过营造场景提升博物馆的欣赏价值,实现与观者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展品的生动性,促进观者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

(二)产生丰富的趣味

民国馆以互动式的情境体验模式,吸引观众参观,趣味性地彰显了展馆的生机和活力。在民国馆内,每个店里都会有穿着民国服饰的店员提供服务,选购书籍、邮寄信件、介绍美食等,我们在和店员沟通时仿佛是在和民国的女子交流,甚是有趣。同时,在文创产品方面,产品主要是将民国时期的女子形象、建筑风貌及生活场景印刻在各个载体上,如明信片、海报、化妆品等。以年轻女子神态、动作、发式等要素为亮点,利用线条化、扁平化的设计,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相结合,凸显出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民国特有的风貌。通过卡通化的人物、建筑、物件等设计,将过去的那些人物、故事、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观者眼前。这种文化氛围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是持久的,有利于知识文化的积累、高尚人格的培养和审美趣味的提升。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

一方面,在民国馆中,展厅通过仿民国时期欧式建筑街景浓缩展示当时的城市生活景象。天空、道路、街灯及附属设施等通过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模拟再现,营造真实历史氛围,风格复古怀旧,使人仿佛置身夜晚民国街头。同时将传统作坊、现代公共服务机构以实体店的形式融入其中,进行互动参与,彰显了别样风情。虚拟情境与真实场景相融合,形成了数字时代下的展示情境,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技术也有利于民国馆文化传播。在南京博物院民国馆的官方网站上,对展馆的景象进行了360度展示,同时以复古相机的模式,呈现出一张具有年代感的民国时期南京照。在微信公众号里,会及时推送展览信息、参观指南、大展推荐、展览导航、门票预约、文创微店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参观体验。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满足了观者的求知欲,赋予了展品在当代新的审美意义。

南京博物院的民国馆,围绕着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主题,创新视觉效果,打造特殊的历史文化空间,通过媒体平台和互联网新思维,满足了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的要求和观众的情感体验。技术的运用提升了观众的参观热情,让博物馆与观众、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观众喜爱并接受这一体验方式,便能在积极参与中协同传播博物馆文化和知识。同时博物馆也在“静态”“动态”“数字化”的情境体验中,带给观众更好的享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随着体验式经济的发展,博物馆成为信息储藏的文化综合体。当今,視觉文化对博物馆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引领时代风尚,找到“可欣赏”和“受教育”并行的方式,让公众留下来。博物馆情境体验的巧妙设计与参观内容有机结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引导观众思考与反馈,进一步促进情境体验的转换升级,和观众形成良性的交互式影响,促进观众知识的学习和精神的升华。当今时代,应不断追寻视觉文化视域下博物馆情境体验的新方式,找到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

参考文献:

[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权文熙.博物馆观众体验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9.

[4]沈嘉,张祖耀.浅析科技引导下的体验式展示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06):50-52.

猜你喜欢

情境体验视觉文化互动性
玩转表演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