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成功因素

2020-07-20吴伟琦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文化价值创新

吴伟琦

【摘 要】在综艺节目数量多质量低的市场环境下,《国家宝藏》作为中国原创的文化类节目获得成功。节目准确的定位、创新的节目模式,以及节目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都是其成功的原因。《国家宝藏》的诞生植根于传统文化,提高了受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对于中国电视节目整体环境而言是极具意义的。

【关键词】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创新;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121-02

近几年,随着中国的电视节目数量激增,各大平台纷纷引进欧美日韩模式,各类娱乐节目相互模仿借鉴,电视节目本应该承担的传播主流文化的功能被弱化,传统文化也逐渐被边缘化。过于同质化的快节奏低质量节目让观众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类电视节目成功突围。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为基本传播载体,传递传统文化知识,通过电视媒体声画交融的特点,向观众呈现立体化的文化内容。[1]自2013年《汉字英雄》开始,到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再到2017年荣获“白玉兰奖”的《朗读者》,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口碑也不断上升,成为“清流热潮”[2] 。

2017年12月3日开播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国家宝藏》是一档文博节目,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内知名的9大博物馆,每个博物馆甄选3件国之重器,结合文物的历史故事邀请当红明星担当“国宝守护人”,以剧场方式讲述国宝的“前世故事”,再由现在守护国宝的普通人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该节目凭借“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质”获得如潮好评。据不完全统计,节目播出后的一个月内,各大旅行应用软件中“博物馆”的相关搜索量上升了一倍。

这样“现象级”的节目,其成功的因素,除了根本原因——准确的节目定位之外,创新的节目模式和节目中对于文化价值的传承,也是它能如此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一、准确的节目定位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3]近十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在产业化的背景下,依靠引入版权、复制模仿打造的繁华景象,逐渐显露出其自身存在的弊端。据统计,2016年,我国电视节目数量超400个,但没有出现新的现象级节目,泛娱乐化的大制作节目,因为缺乏深层文化内核支撑,开始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文化焦虑”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宝藏》将节目定位为以文物为切入点,节目核心内容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国宝的前世今生故事引发受众的家国情怀,满足了受众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的需求。节目定位符合时代潮流,是《国家宝藏》走红的根本原因。

二、创新的节目模式

(一)娱乐化的综艺外壳

《国家宝藏》通过娱乐化的节目形式,把深沉的文化内涵传播到普通受众中,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节目想要表达的内核。在一般认知中,娱乐综艺节目因为轻松化、碎片化的特征,呈现的内涵相对肤浅,而文化节目又相对枯燥严肃。但《国家宝藏》的节目模式反其道而行之,由“讲解员”张国立开场,简介国宝,再由当红明星用小剧场形式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最后引入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作为“今生守护人”,表达他们对于国宝的情怀。这样的形式打破了传统文博节目的固定思维,用年轻化、大众化的形式呈现严肃的文化内核。

节目中虽然请到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但其实“所有的明星跟国宝的捆绑都是一种魂魄相依的捆绑,他们身上的某种东西或者某种气质,跟我们要讲述的国宝故事有一致的表达。”例如第二期出场的撒贝宁是云梦秦简的守护人,他既是《今日说法》的主持人,又是湖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他对云梦秦简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典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情怀,所有明星守护人都对国宝有着属于自己的敬畏和尊重,这样的态度可以平衡娱乐性和文化内容,并没有让文化内容成为娱乐的附庸,而是用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来解构国宝,用轻松娱乐的方式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程度打破受众因为文化程度造成的壁垒,扩大受众范围,使文博节目走向大众化。

(二)节目剧情发展戏剧化

我国以前也有过几档优秀的文博节目,虽然节目中也涉及文化内涵的科普,但更多是将国宝和“钱”挂钩,“估价”成为了文博节目最大的看点,为了打破这一瓶颈,作为节目的亮点,《国家宝藏》创造性地使用戏剧的形式,用8分钟讲述一个有历史依据并且有戏剧张力的前世故事,将观众的着眼点集中在国宝背后的故事上。

以往文博节目之所以不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国宝看起来和现代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再重量级的国宝,远离了生活化和趣味性,都只是冰冷的物件。

(三)视听盛宴的舞台场景

《国家宝藏》在舞台场景设计方面非常细致,背景带着中国元素,舞台华丽,LED屏播放的画面极度真实地还原了国宝的形状和色彩,唯美精致,配乐大气蓬勃具有感染力,镜头切换合理,灯光色调符合场景需要。例如第一期的国宝小剧场,整体场景设计追求华丽、注重细节。场景的精致,使整个节目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节目氛围完美搭配,恰当地渲染了气氛,引人深思。

三、节目中对文化价值的传承

(一)传承传统文化

《国家宝藏》的口号是“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到底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这档节目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切节目形式,包括明星、短剧,甚至国宝本身,都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让普通观众通过国宝,与上千年的历史对话,与曾经的伟大先贤交流。

每一件国宝都精心选择,它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领域,代表着不同的情感。例如《千里江山图卷》作为整个节目的开场国宝,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超技艺,更是表达了华夏儿女对壮丽江山的无限眷恋。同时,节目设置的今生故事,是一群现代人默默守护着这些国宝,守护国宝背后的文化,这些故事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不同的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情怀交织在一起,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获得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就是一种对所谓的“归属”文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表现,以及因此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中国观众会自主选择他们正在认同的文化内容,排斥其他的文化价值观。中国大部分的電视节目版权都引自韩国,这正是因为韩国与中国文化同源,韩国电视节目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是中国观众可以接受的。中国观众对于电视节目中的文化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缺乏优秀的展现中国文化的节目而已。而《国家宝藏》通过国宝的故事感染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对于华夏情怀的共鸣,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这样评价《国家宝藏》:“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

有《国家宝藏》这样优秀的原创节目诞生,我国的文化类节目也算是迈出了“内容为王”的第一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文化类节目前景广阔,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使文化类节目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小丽.电视文化类节目价值导向功能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6):104+126.

[2]别君华.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传播策略——以《朗读者》为例[J].传媒,2017,(15):71-72.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

[4]可婷婷.论影视教育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归属[J].新闻知识, 2014,(11):72-73.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文化价值创新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