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2020-07-19田新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麦萎缩性胃炎

田新洋

(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河南 信阳 4652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以胃黏膜腺体和上皮萎缩、胃黏膜变薄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1]。本研究用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6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0~63岁,平均(42.46±5.28)岁;病程0.5~36年,平均(15.05±8.55)年;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3例;幽门螺旋杆菌(Hp)13例(46.43%);肠化生程度轻度7例,中度11例,重度1例。观察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22~63岁,平均(43.05±5.34)岁;病程0.6~36年,平均(16.35±7.50)年;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5例;幽门螺旋杆菌(Hp)15例(53.57%);肠化生程度轻度8例,中度12例,重度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属内胃阴不足、脾虚瘀阻型[3]。主症有胃脘痞塞、胃痛、嗳气、泛酸、嘈杂、饥不思食、口燥咽干不欲饮、形体消瘦、或潮热盗汗、或五心烦热,次症为中气不足、面色潮红、大便不畅或秘结,舌脉为舌络瘀阻、舌质红或黄或腻、脉弦细数。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③年龄18~65岁。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过敏史;②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有皮肤溃疡、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病;④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干预,忌烟限酒,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用四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41)20mg,日2次;阿莫西林(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613)1.0g,日2次;克拉霉素(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52)0.5g,日2次;丽珠得乐(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00086)每次2袋,日2次;胃蛋白酶合剂(重庆西部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0020593)10mL、日3次。

观察组加用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参麦养阴化瘀汤药用沙参10g,麦冬10g,玉竹6g,石斛6g,丹皮6g,丹参6g,乌梅6g,刺猬皮6g,玫瑰花6g,焦栀子6g,蒲公英6g,甘草3g。日1剂,水煎,弃渣留汁600mL,分3次服。穴位贴敷取花椒、五味子、桂枝、肉桂、丁香、补骨脂和肉豆蔻各20g,吴茱萸和附子各10g。研磨成粉后,用适量生姜汁调匀,制成圆饼,将其贴于双足三里、肝俞、胃俞、肾俞、中脘及神阙穴位,每次贴3h。

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

3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无症状记0分,症状较轻或偶发记2分,症状较重且间断发生记4分,症状显著或症状持续发生记6分。中医临床症状消失率(%)=(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

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5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

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参照《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中病理评分标准,对胃黏膜组织从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肠上皮化生、腺体减少或萎缩以及异型增生5个方面进行病理评分,按照等级,以无、轻、中、重对其评价,分别记0~3分,分值高低与胃黏膜组织黏膜炎症呈正相关。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临床痊愈:临床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或消失,中医临床症状消失率大于等于90%,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病理活检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胆汁反流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中医临床症状消失率达75%~89%,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病理活检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胆汁反流和胃酸分泌功能明显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以上。有效:临床主症及体征明显减轻,中医临床症状消失率达30%~74%,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病理活检示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有所改善,原异常值减少1/2以上。无效:临床主症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均无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消失率不足30%,胃镜、病理复查示无改善或反恶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8 28.74±5.14 17.83±3.46*观察组 28 29.86±6.03 10.51±4.52*t 0.136 11.903 P 0.893 0.000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ng/m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ng/m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 IL-6 IL-1β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8 47.89±5.68 42.01±4.26*28.16±5.75 21.87±4.89*观察组 28 47.92±5.71 37.24±3.67*28.23±0.78 16.25±2.51*t 0.020 4.454 0.064 5.391 P 0.985 0.000 0.949 0.000

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黏膜炎症 炎症活动度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腺体减少或萎缩对照组 28 1.87±0.51 1.76±0.65 1.15±0.47 1.05±0.45 1.61±0.54观察组 28 1.03±0.62 1.09±0.58 0.73±0.41 0.69±0.43 0.83±0.46 t 5.476 4.037 3.535 3.034 5.774 P 0.000 0.000 0.001 0.004 0.000

6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免疫因素、生物因素、药物因素、胆汁反流、口腔和鼻咽感染等有关,胃黏膜表面由于受到反复损害,胃分泌腺体发生萎缩,胃蠕动功能失调,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4]。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胃升降失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病则使血行壅聚,耗气伤阴,最终导致血凝成瘀[5]。治疗应以养阴益气,化瘀通络为主。参麦养阴化瘀汤以沙参、麦冬为君药,益胃生津、养阴清肺;以玉竹、石斛、丹皮和丹参为臣药,清热凉血、止痛化瘀;乌梅、刺猬皮、焦栀子、玫瑰花和蒲公英共为佐药,敛肺生津、止痛化瘀、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益气养阴、止痛化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沙参和麦冬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并能清除自由基,减轻炎性因子损伤胃黏膜;石斛可刺激唾液分泌、抗疲劳、耐缺氧,并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丹参可调控胃黏膜中丙二醛(MDA)、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从而抑制胃黏膜微血管损伤[6]。中药穴位贴敷可刺激局部皮肤神经末梢,通过反馈原理促进机体神经、体液及免疫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

综上所述,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参麦萎缩性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四问”慢性胃炎
参麦、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中毒65例临床观察——附果糖二磷酸钠治疗61例对照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