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配合清胰汤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2020-07-19朱小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淀粉酶二聚体胰腺炎

朱小刚

(河南省新郑市中医院微创外科,河南 新郑 451100)

胆源性胰腺炎是常见且多发的急性炎症反应,其发生率在胰腺炎中的占比超过50%,以50~60岁的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发热为主,血钙水平下降时可有手足抽搐,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有休克症状,严重时可产生发绀、呼吸困难、谵妄、肾功能衰竭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1]。我院用手术配合清胰汤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 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79岁,平均(49.24±1.52)岁;病程2~12个月,平均(8.12±1.15)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6~69岁,平均(48.81±1.45)岁;病程1~15个月,平均(8.16±1.2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②年龄25~70岁;③无外科手术和清胰汤禁忌症;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②正在接受其他治疗;③合并其他类型胰腺病变;④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管引流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和胃-空肠造瘘术。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予以适量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观察组加用清胰汤治疗。药用芒硝40g,生地黄30g,柴胡15g,连翘12g,枳实12g,黄芩10g,黄连10g,厚朴10g,木香10g,枳壳10g。药物经胃管注入,1次200mL,给药后夹闭胃管2h,每日2次,共治疗1周。

3 观察指标

尿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和D-二聚体水平,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发热。无记为0分,轻度记为2分,中度记为4分,重度记为6分;次症包括头晕目眩、口涩咳痰、胸闷气促和食欲不振。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记为0分、1分、2分和3分;舌苔质红或黄腻记为2分,脉弦缓弱为2分[3]。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痊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在1周内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水平2周内恢复正常。有效:症状缓解,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变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两组治疗前后淀粉酶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淀粉酶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淀粉酶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 尿淀粉酶(U/L) 血清淀粉酶(U/L) D-二聚体(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921.45±362.83 372.69±40.81 1698.35±275.42 90.21±12.84 3.48±1.06 1.86±0.42观察组 40 1927.12±374.15 244.75±32.54 1702.14±277.18 56.72±7.25 3.54±1.12 1.14±0.33 t 0.069 15.503 0.045 16.242 0.246 8.525 P 0.473 0.000 0.482 0.000 0.403 0.000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d,±s)

表3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d,±s)

组别 例 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40 5.32±1.16 4.78±1.21 9.24±2.15 16.21±3.54观察组 40 2.45±0.72 2.81±0.54 6.19±1.48 11.36±2.68 t 13.295 9.403 7.390 6.909 P 0.000 0.000 0.000 0.000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主症 次症 舌苔脉象 总分对照组 40 8.12±0.96 4.08±1.04 2.16±0.32 15.52±1.16观察组 40 5.36±0.72 2.32±0.44 0.92±0.18 9.27±0.67 t 14.546 9.857 21.360 29.508 P 0.000 0.000 0.000 0.000

6 讨 论

胆源性胰腺炎是胆汁异常反流进入胰管,刺激胰腺消化酶活性,使得胰腺自身消化,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炎性反应。实验室检查可见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水平上升。主要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烈腹痛和高热,救治不及时可引发中毒性休克或胰性脑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5]。手术是现阶段治疗的有效方式。

胆源性胰腺炎属中医“胃脘痛”、“心痛”、“结胸”等范畴。多由肝、肾、脾、胃功能失调、气滞湿阻所致。应以泻湿通下、化瘀解毒为治疗原则。清胰汤方中生地黄滋阴清热,柴胡行气通络,芒硝、厚朴、枳实清热泻火、行气止痛,黄芩、黄连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有抗菌、消炎、利胆之效,可减少胰腺和肠组织的损伤[6-7]。

D-二聚体是反应胰腺病变时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指标,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种,其水平可反应体内纤溶系统被激活状态,对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有明显的诱导作用[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淀粉酶、D-二聚体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清胰汤的使用可使胆源性胰腺炎D-二聚体水平下降,改善机体循环障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手术配合清胰汤治疗早期胆源性胰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胰腺功能,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淀粉酶二聚体胰腺炎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淀粉酶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Reporting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es in nasogastric and nasojejunal enteral nutri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小麦萌发种子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