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的难点及路径研究

2020-07-18袁秋平

今日财富 2020年21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袁秋平

扶贫脱贫攻坚是当前党和国家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问题,发展国家经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贫困地区类型特点的基础上,就当前扶贫脱贫攻坚的难点展开分析,同时指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的基本路径。期望能使得我国减贫脱贫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新经济形态下,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决战决胜期,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和必然需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指导下,我国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然在部分贫困地区,受生态、基础设施、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扶贫脱贫攻坚工作难度较大。新时期,要促进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保证当地经济发展,还需不断进行扶贫脱贫攻坚路径的优化。

一、贫困地区类型及特点

现阶段,我国中西部边远山区的贫困地区依然较多,从当地资源禀赋、贫困程度和发展前景来看,这些贫困地区大致可分为轻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及极度贫困区三种类型。“两高、两缺、两差、两低、四重”是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就两高而言,其包含了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两项指标;而两缺、两差指的是耕地和饮水缺少,居住环境、交通环境相对较差;受其影响,贫困地区的农业效益和人口收入也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在扶贫脱贫攻坚过程中,贫困地区低保兜底、扶贫搬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因病致贫人口脱贫四项工作的任务较重,难度较大。

二、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难点

(一)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贫困地区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边远地区,这些地区自然、生态、气候、植被等要素虽然千差万别,然而从整体形态来看,其具有自然地貌复杂、环境恶劣、灾害频发的特点,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阻碍,严重影响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阻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譬如,在中西部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到了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3.7%,这使得当地居民需要大量开垦耕地来保证农业生产效益,而过度垦殖又加剧了水土流失,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该地区土地功能严重退化,阻碍了当地的生产与发展。

(二)基础服务设施相对有限

交通、能源、通信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中,贫困地区远离经济发展中心和市场,同时地区内部的人口较为分散,这使得交通、能源、通信保证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封闭山区,其水电保证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制约了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需注意的是,在部分贫困地区,受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群众会因看病难等因素而再次返贫,故而在扶貧脱贫攻坚中,应加大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普及力度。

(三)教育事业发展明显落后

发展教育事业能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现阶段,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工作难度大和其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人口素质偏低具有较大关系。就目前而言,贫困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多为文盲、半文盲,这部分劳动群体在资源转换、生产方式选择与调整方面存在诸多缺陷,由此使得农业生产拓展难度大,先进技术推广阻力多,这对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产生了较多的消极影响。

(四)扶贫脱贫工作难度增大

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有研究表明,在2012年之初,我国贫困人口总数约为9899万人,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下降至1000万人左右,贫困率由2012年的10.2%降至1.6%;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随着贫困人口总数的下降,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脱贫攻坚越往后,其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对于剩余贫困人口,其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摆脱贫困状态,这对于国家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工作开展中,需不断的,明确工作开展思路,创新工作开展方式,确保扶贫脱贫攻坚明确化、精准化。

三、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路径

(一)注重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生态环境

生态贫困是阻碍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其使得较多贫困地区不具备经济发展的条件。基于此,在发展地区经济、开展扶贫脱贫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进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注意的是,我国贫困人口多集中在边远山区,贫困居民居住较为分散,若采用就地扶贫的办法,则扶贫工作难度较大,且贫困地区人口很难再短时间脱贫。对此,针对生态环境尤为恶劣的贫困地区,需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移民搬迁工程,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有利的生活环境。此外,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应注重搬迁方式、补助标准、配套政策的补充与完善,使得贫困地区搬迁后朝着城镇化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的快速脱贫。

(二)加大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的贫困地区,应不断强化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此来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在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中,首先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如在干旱地区,应建立抗旱性水源,同时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应进行小河流域治理,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此外,应完善贫困地区电力网络建设,实现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其次,应应建立政策性保证兜底制度,通过生活保障制度、扶贫脱贫政策的严格落实,使得公共服务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延伸,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理有据有法可依;此外,因病致贫是贫困地区人口再次贫困的重要原因,对此应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医疗保证制度,并逐步推广农村合疗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减少贫困地区人口的医疗支出。最后,还应建立并完善贫困地区临时救助制度,同时完善扶贫、脱贫攻坚的沟通渠道,确保减贫、脱贫工作有序开展。

(三)重点保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口素质是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主要方式。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实验,需注重以下要点规范:其一,应注重乡村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通过乡村教育使得每个贫困地区的儿童拥有较为公平的教育环境,其二,应建立并完善贫困地区学生助学补助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其三,应保证贫困地区的乡村办学质量,确保乡村教学内容、程序、结果的有效性。其四,需对当前文盲、半文盲劳动资源进行培训,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此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水平的有效发展。

(四)重点解决扶贫脱贫攻坚难点问题

新时期,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针对短期内尚不能改变贫困面貌的群体,各工作小组应针对性的采用以下策略:其一,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其二,应注重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同时发展农村品加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其三,政府部门应加大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金融政策作用,实现贫困地区的有效扶持。其四,应注重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吸引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保证贫困地区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扶贫脱贫攻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新时期,扶贫工作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贫脱贫攻坚的必要性,然后系统分析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扶贫攻坚路径调整,才能促进扶贫脱贫攻坚的有序开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作者单位:山东聊城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强规划用地保障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面向云计算服务设施的高效测试技术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自驾车旅游系统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