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及对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2020-07-18李建兰周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1期
关键词:患侧神经功能脑梗死

李建兰,周华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 克拉玛依)

0 引言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1],是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与软化。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智力障碍等。若梗死面积较大,可引起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或者四肢瘫痪,严重者可出现脑疝、昏迷的发生。脑梗死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2]。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除了早期的积极治疗,还要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笔者为了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及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以本社区服务中心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他们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服务中心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0~80岁,平均(65.4±3.5)岁。治疗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0~78岁,平均(64.8±3.3)岁。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都符合临床上关于老年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都填写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病情指导、饮食指导(饮食清淡、常用植物油、多吃青菜、禁烟酒)与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首先,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做良好的沟通,告知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远期效果,尽力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提高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度。其次是语言的锻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语言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锻炼患者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言能力。然后是体位的康复护理,让患者的患侧腕关节始终保持被屈体位,若患者是患侧卧位,患者的患侧肢体应保持前伸位;如果患者是健侧卧位,应该使患肢安置在胸前的枕头上,使上肢处于自然前伸的体位;如果是仰卧位,患侧的肩膀应该保持上抬,自然地前伸。最后是运动康复护理:患者的患侧上肢肩关节做内旋展、外旋展、屈伸等系列被动功能训练,每0.5 h变换一下体位,注意动作轻柔;或者辅助功能锻炼;若患者恢复良好,可加一些主动功能的训练,鼓励患者做简单的自理活动。还可加一些推拿护理等,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少痉挛等情况的发生。

1.3 疗效评判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能力,并进行评分。评判生活能力,如果患者生活能力良好,则评分为100分;如果患者有中度功能障碍,则评分为40~60分;如果患者为重度功能障碍,则评分为20~40分;如果患者是全残,则评分少于20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0~45分为分值,分数越高的患者,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厉害。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选用医学软件SPSS 20.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Pearso用做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后,对照组的生活能力评分由原来的(56.9±3.8)分变为(55.9±4.1)分;治疗组的生活能力评分由原来的(56.8±3.7)分变为(80.1±2.9)分,治疗组的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原来的(15.9±4.6)分变为(12.9±4.3)分;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原来的(16.1±4.5)分变为(7.9±2.5)分。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对照组15例患者,护理满意为11例,护理满意度73.33%;治疗组15例患者,护理满意为15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0%。

表1 生活能力评分(±s, 分)

表1 生活能力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5 56.9±3.8 55.9±4.1治疗组 15 56.8±3.7 80.1±2.9

表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分)

表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5 15.9±4.6 12.9±4.3治疗组 15 16.1±4.5 7.9±2.5

3 讨论

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多见于45~70岁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脑梗死的病因有动脉硬化症、心源性脑血栓、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血液病、先天发育异常、血管内膜损伤、药物、肿瘤、栓子等。脑梗死多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偏盲、肢体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研究表明,在脑梗死偏瘫后3个月内是患者恢复的黄金阶段,在这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早期护理,尽力促进患者的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是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语言、肢体、生活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能力,效果较好[4-6]。在本文研究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7-8]。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了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患侧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