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肠套叠患儿的临床预期效果

2020-07-18吾木提阿不都热依木买尔哈巴吐尔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1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管灌肠

吾木提·阿不都热依木,买尔哈巴·吐尔洪

(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 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2.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 超声诊断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肠套叠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此病的发生主要由于人体部分肠管套入了另一部分中,从而造成了肠梗阻的发生[1]。肠套叠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其中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年人,而原发性则多发于婴幼儿。婴幼儿发生肠套叠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婴幼儿自身肠蠕动较为活跃,在其可进食辅食的年龄极有可能因为肠蠕动紊乱造成肠套叠的发生[2]。另外,婴幼儿出现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也会对场馆正常蠕动造成一定影响,引发肠套叠的发生。此外,肠套叠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但多数小儿肠套叠均属于急性发作,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使得肠套叠发病时间增加,则极有可能对患儿血液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3]。因此,本次研究通过给予肠套叠患儿应用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儿发病到住院的时间间隔情况将120例患儿分为A组(<12 h)、B组(12~24 h)、C 组(>24 h),每组40例;A 组患儿男性 22例,女性18例,年龄4个月至2岁,平均(17.84±6.38)个月;B组患儿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个月至2岁,平均(17.93±6.21)个月;C组患儿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个月至2岁,平均(17.88±6.53)个月。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分组对比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已经相关检查诊断确诊为肠套叠;(2)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书,自愿参与研究;(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有休克、腹膜炎等空气灌肠禁忌证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均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确诊患儿肠套叠类型,患儿家属需尽量保证患儿保持平静,保持仰卧位姿势,以低频凸阵探头扫查患儿腹部,通过适当加压,检查患儿腹部是否存有包块、肠管是否存有扩张、积液等,另外,对患儿腹部其他脏器进行检查,若存有包块记录其具体位置,并观察其与其他周围组织关系,随后使用高频线阵探头,检查包块情况,确定其包块直径大小、形态、回声情况等,最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肠套叠部位肠壁的血流信号情况。之后则在数字胃肠机的监控下,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术进行治疗,首先给予患儿盐酸哌替啶0.5 mg/kg进行肌内注射,镇静,随后于患儿直肠中插入18F的Foley导管,在球囊中注入15 mL气体,扩张球囊,防止气体和Foley导管于肛门处泄露;在初期阶段将气压保持在8 kPa,在套入场馆局部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并向充气结肠远侧突出,导致结肠上端产生杯口征时加压至13 kPa;随后观察腹部团块是否消除,若全面消失则表明肠套叠复位成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三组患者在采用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的空气灌肠成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A组患儿的空气灌肠成功率为95.00%(38/40),B组患儿的空气灌肠成功率为87.50%(35/40),C组患儿的空气灌肠成功率为77.50%(31/40);A、B两组空气灌肠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空气灌肠成功率均显著优于C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空气灌肠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肠套叠通常是指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中,从而使得肠内容物在通过时出现障碍。有研究指出,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同样也是小儿极为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4]。婴幼儿发生肠套叠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婴幼儿自身肠蠕动较为活跃,在其可进食辅食的年龄极有可能因为肠蠕动紊乱造成肠套叠的发生[5]。另外,婴幼儿出现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也会对场馆正常蠕动造成一定影响,引发肠套叠的发生;但成年人出现肠套叠则主要发生在病变的肠管,例如恶性或良性的结核、粘连、息肉、肿瘤等。肠套叠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同时根据其套叠部位可将其分为回肠套盲肠、回肠套回肠、空肠套空肠、回肠套结肠、空肠套回肠等,而回肠套盲肠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小肠型以及结肠型极为少见[6]。患儿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便血以及呕吐等,由于小儿出现肠套叠是极难自行复位的,同时在随着套叠时间的增加,极易使得患儿肠管出现损伤,并且逐渐加重损伤程度,若不能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复位,则会使得患儿出现生命危险[7]。空气灌肠对于治疗肠套叠有着较好的疗效,并且操作简单方面,价格低廉,同时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接受超声等透照时间较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对患儿的影响,并且能有效减少患儿因肠穿孔所出现的致死风险性。但是由于空气灌肠复位术有着较多的禁忌证,其中以腹膜炎、胃肠道穿孔、高热以及休克等情况下均无法采取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较之前多次的空气灌肠治疗是以单次充气复位的手段进行,使得复位成功率极其不理想。而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则可以在患儿初次复位后效果若不理想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复位治疗,并且能有效保障患儿肠管成功复位[8]。通过初次的空气灌肠后,多数患儿自身痉挛以及水肿情况均已得到改善,同时在进行再次空气灌肠时,能明显提高复位成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肠套叠患者应用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后,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A组患儿的空气灌肠成功率为95.00%(38/40),B组患儿的空气灌肠成功率为87.50%(35/40),C组患儿的空气灌肠成功率为77.50%(31/40);A、B两组空气灌肠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空气灌肠成功率均显著优于C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对于治疗肠套叠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同时缓解病情。

综上所述,延时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术治疗肠套叠患儿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能更加有效提高空气灌肠复位术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管灌肠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