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育电视台制播技术路径选择和管理策略初探

2020-07-17寇健勇黄秀根

教育传媒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路径选择管理策略

寇健勇 黄秀根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教育电视台从卫星传输到模拟标清制播、从数字化改造到实现高清无带化的技术演进路径,尝试从路径选择和管理策略的角度,阐述中国教育电视台制播技术体系的构建、技术发展促进电视台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教育电视;路径选择;管理策略

广播电视是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广播电视发展与科技发展始终相生、相伴、相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广播到广播与电视并存、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等一系列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发展变革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又迎来了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分发传播、传输覆盖以及接入服务中的应用,让广播电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的新需求和新期待。①

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媒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始终与国家改革发展的步伐相适应。建台三十多年来,规模从小到大,传播功能由弱到强,频道从一个发展到多个,由单一的传统媒体发展到多媒体并用。目前拥有5个电视频道以及通过宽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新载体、新渠道提供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的网络电视台和手机电视平台,已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教育电视平台。②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技术演进路径,尝试从路径选择和管理策略的角度,阐述其制播技术体系构建、技术发展促进电视台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

一、卫星电视教育兴起

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其后,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中央领导的支持下,经国务院相关部委的反复协调,1985年9月,我国试验开通卫星电视频道,用以播出中央电大的电视课程。③

1986年10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第一个电视频道“中国教育电视”正式开播,通过东经66度赤道上空的国际卫星通讯组织(INTELSAT)的通讯卫星转发,覆盖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鹏同志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和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④同年11月,经当时的国家教委党组研究决定,正式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负责播出、发射卫星教育电视节目和编辑制作综合教育节目。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建立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应用规模,对于提高我国现代化教育的總体水平与综合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10月29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开通了第二个卫星教育专用电视频道。

卫星电视教育主要服务于中国远程教育节目传输,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电视中专课程。截至1992年年底,全国教育电视系统已建成教育电视台100多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6100多座、放像点53000多个。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最大的教育电视节目传输网络。中国教育电视台负责组织节目播出和上行发送,地方各级教育电视台负责接收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地方各级教育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及放像点,构成了覆盖全国范围的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网络系统。⑤

二、模拟标清制播时期

1994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对两个卫星频道资源进行调整。CETV1成为以教育、教学为主的综合教育频道,主要播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节目;CETV2变成以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为主的教学频道,两个频道每周播出216小时教育教学节目,标志着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始了向综合教育服务平台的转型。1996年5月1日,服务首都地区的地面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台”正式发射播出,时称“35频道”。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资源和技术储备有限,节目制作、播出管理和播放手段距离历史较为悠久的综合电视台尚有一定差距。

一是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中国教育电视台当时播出的节目主要来自各地电教机构,存在制作不够规范、手法相对传统、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了保障播出质量,中国教育电视台当时设立了技术审查部门,对节目时长、制作技术指标进行审查。由于节目时长没有精确到正负零秒,导致节目时长参差不齐,最终只能以顺延播出的方式呈现,导致节目预告和实际播出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

二是管理办法相对粗放。当时节目播出磁带往往直接送到总编室磁带库登记入库,播出前由库管员按照播出串联单整理磁带,直接送去播出。这种简单松散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对节目播出的有效调度,把安全隐患带到了播出一线,错播、漏播或应急处置不及时的情况难以避免。

三是播出方式不够精准。播出计时和操作全部采用人工方式。播出操作员按照播出节目单,把磁带放进对应的放像机内,然后倒带找到片头第一帧画面,再人工退回3秒留出预卷时间。播出前还必须手动挂带,按下播放键后迅速跑回控制台切出信号。完成这一连串动作时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静帧或切错讯道的情况。因此,每次切换播出带往往都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

1997年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直转播元年。这一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全国各电视台转播央视一套节目,中国教育电视台也做了同步转播,这是教育台第一次开展大规模电视转播。同年5月3日,中国教育电视台首次开办《CETV复习时间》现场答疑咨询直播节目。6月17日,第一次现场直播了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性电视会议《国家教委抓考试管理促学风建设电视会议》。此后,中国教育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健康你我他》《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等一系列直播节目。当年下半年,又陆续完成了香港回归央视直播报道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实况转播。

频道增加了,直转播实现了,播出节目的规范化管理也必须跟上。199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总编室设立了导播科,主要负责全台电视节目编排与整备、直转播节目导控、在播节目应急情况处理等工作。随之出台了节目送播流程、技术审查标准、直播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了电视播出管理水平。同时,对播出系统的切换核心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用计算机终端取代了原来的手工切换,实现了播放、切换动作均由计算机控制的半自动播出,节目播出切换的精确度有了保障。

三、数字化改造阶段

作为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加快广电行业自身发展的重大举措。从2003年起,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2007年,广电总局发布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和《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这两个《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的开始。⑥

2003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始实施从模拟向数字化的改造工作,先后建设了虚拟演播室、数字非线性后期编辑制作工作站。2005年10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正式开播。2006年底,中国教育电视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作网,建成了包括非线性后期制作系统、硬盘播出系统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内的数字化电视系统。2007年1月1日0时起,中国教育电视台5套电视节目正式通过硬盘数字化播出。

“模改数”的实施,使中国教育电视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播技术系统。制作网提高了编辑的灵活性和编辑效率,大量使用的非线性编辑工作站改变了传统的节目制作方式。播出系统实现了节目上载和播出的数字化,优化了播出方式,提高了播出品质。媒资系统通过上载、编目等手段,实现了节目素材和历史资料的数字化存储。但是,三个系统缺少连通,形成了数据“孤岛”。尤其是播出节目数据缺少必要的共享和交互,导致节目编排、整备、上载、播出等环节缺少同步的节目信息支撑,工作效率较低,自动化优势无法完全体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教育电视台全面升级了总编室管理系统,使之连通编播整备和上载播出,实现了节目数据的汇聚分发,节目编播表自动生成播出串联单,由总编室实时传送到上载和播出站点。一键发送的快捷方式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压力,保证了播出信息的精确、效率,增强了总编室对播出节目的指挥调度能力。同时,完善了磁带入库、观众反馈、月评分析、收视统计等功能,覆盖了总编室全部业务领域,推进了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完整的节目信息库,这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尝试大数据管理的初试水,形成了电视系统制、播、管、存信息化管理的雏形。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部采用高清信号进行电视转播,更是推进了中国广播电视发展高清电视的步伐。

四、高清无带化全面应用

2009年以来,广电总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明确了高清电视发展的原则、措施和要求,批准了部分频道进行高、标清同播。

2016年上半年,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高、标清同播的建设工作基本完成,通过了广电总局計量检测中心检测,并得到同意进行高、标清同播的批复。同年6月16日起,CETV1以高、标清同播的方式正式试播出。

改造前,中国教育电视台制播流程以磁带为载体,从制作、审查、入库、备播到上载等环节更多地依靠手工操作,失误率较高,安全隐患较大。仅2014年上半年,总编室就查处了168起主要由人为导致的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在新系统的流程设计中,突出体现了策划权、编排权、审查权、播出权的责任区块分工,嵌入了原有“总编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构建了新的网络化制播工作平台,最终实现了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网络化、无带化全流程生产管理。在安全节点的把控上,充分考虑到节目制作、审查的人工重复操作和易错环节,采用了技术规范和固化操作的设置,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岗位培训、员工考核、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不断强化安全播出意识,从而使有关节目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良好,节目整备、播出安全情况平稳,安全播出秩序大幅改善。

通过无带化高清制播系统建设,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全面的制播技术升级倒逼节目创新、流程再造和新闻宣传能力的提升,形成了全台高清制播网络,实现了制播技术平台向国家台的跨越,带来了节目制作、编排、播出等一系列环节和流程的全新变化,整体提升了国家级专业电视台的安全播出保障能力,为教育电视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⑦

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印发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加快推进4K产业创新和应用,同时结合超高清视频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做好8K技术储备。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以视频为核心的行业智能化转型、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回首走过的三十多年历程,中国教育电视台适应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事业不断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初步构建起有教育传媒特色的、比较完备的媒体制播体系。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变革中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必定能够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继续立足教育、服务教育、坚守教育,完善媒体治理体系,提升媒体治理能力,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教育专业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注释:

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就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79周年答记者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网站,http://www.nrta.gov.cn/art/2019/12/30/art_166_49304.html ,2019年12月30日。

②袁小平:《从电视教育到教育电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坚守与创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年第7期。

③《中国教育电视台20周年华诞纪念》,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9/103911136432.shtml, 2006年9月29日。

④崔保国、宋成栋:《中国教育电视发展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

⑤黄秀根:《中国教育电视的走向与发展对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⑥芥末:《王效杰: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政策解读》,《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第3期。

⑦寇健勇:《无带化制播背景下节目流程管理创新初探》,《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技术路径选择管理策略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研究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征与方法探析
探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