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对分课堂在《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中的应用

2020-07-17张迪陈燕群陆隽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张迪?陈燕群?陆隽

摘 要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结合对分课堂在高职高专《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指出了对分课堂对教师和学生的各种挑战,试题库的建立有利于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对分课堂”的一种应用形式,为对分课堂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对分课堂;建筑施工安全;教学模式;应用

1对分课堂综述

传统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少,学生被动接 受,主动性低。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需要预习才能展开有效讨论,教师讲授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对分课堂”的课堂时间一半用于教师讲授,一半用于学生讨论。把教学分为讲授 (Presentation)、 内化吸收 (Assimilation) 、讨论 (Discussion)三个阶段:首先是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中讲授教学内容;然后是学生内化吸收课堂知识:深入分析阅读教材以及材料,学习和思考充分结合起来;最后是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学习知识之后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上述三个阶段的“对分课堂”,使学生更好地内化、吸收课堂教学知识,强化课堂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

“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强调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强调过程评价: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根据其个人的讨论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状况。

2《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

《建筑施工安全》主要讨论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内容包括施工安全事故、安全法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施工安全检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劳动保护与事故急救等。课程以案例为载体开展教学,学生以呈现完成品(编制某工程脚手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某工程高支撑模板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对某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和评分等)为学习目标,完成品是教学活动的驱动力。课程的近期目标是培养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远期目标是培养注册安全工程师和施工管理技术负责人。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既定内容的呈示,辅以视频展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引导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按教师的思路被动地思考。其实质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而定,只是在教学手段上呈现了丰富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尝试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

在《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强调交互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内化吸收,是探讨突破该课程教学困境的路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益尝试[2]。

3“对分课堂”在《建筑施工安全》中的应用

3.1 “施工安全事故”为主题的“对分课堂”

第一周的前两个课时由教师讲授课程地位、课程性质、课程安排、课程要求等基本内容。同时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为接下来制定“对分课堂”的教学安排做准备。两节课结束前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案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查找和整理,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第二次上课的第一个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和整理,分享给全班同学,老师对每组学生的总结进行整合与点评,勾勒出本课程的整体框架。在第二次上课的第二个课时进行新课程的安排和学习,并布置下一次作业。如此循环,两次课之间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内化吸收”的过程。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在实际工程案例中收集更多资料、总结技术要点、掌握安全规程。

3.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方案”为主题的“对分课堂”(以脚手架工程为例)

教师在第一周的前两个课时讲解脚手架基本要求、规范强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方案的内容和要求,两节课结束前布置作业:编制某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方案。课堂外的一周时间内,学生需要阅读课本,对内容吸收、内化,通过作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分组讨论做做准备。在第二次上课的第一个课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整合与点评,进一步讲解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方案的内容和要求。本次“对分课堂”的设置遵照“互动式教学”理念,依据工程类比寻找问题、对比分析、反思总结,学生思考归纳、分析总结的环节即为内化吸收基本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

3.3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为主题的“对分课堂”

第一周的前两个课时由教师讲解《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两节课结束前布置作业:第二周对某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学生需要理解(JGJ59-2011)标准,对标准内容吸收、内化,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做准备。在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后的第一个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结果汇报,全班同学就检查结果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教师可以参与到讨论的环节中,与学生一同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各小组检查分析结果和水平作为阶段性教学成果进行考评。

3.4 建立《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试题库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除了以实际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基坑支护安全、脚手架施工安全、模板施工安全、垂直运输安全、拆除施工安全、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为等为主题的“对分课堂”外,还建立了包括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安全技术、劳动保护与事故急救、綠色施工与环境保护、施工安全资料整理等内容的试题库,课程除了考核学生在“对分课堂”过程中的表现,还考核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经过大量的自主学习训练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目庞大的试题库考核。试题库的建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也是“对分课堂”的一种教学应用[3]。

4“对分课堂”在《建筑施工安全》课程应用的思考

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的教学内容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建筑施工安全》课程在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经验有教训也有很多思考。

(1)教学效果。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讨论的参与度都大大提高, “对分课堂”每次都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共同解决,学生在每一次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究,练就了学生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但也有个别同学不能跟上整体进度,感觉“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压力大、负担重。

(2)作业和课堂讨论。作业和课堂讨论是“对分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知识与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的途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等级的作业和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其中包括优秀作业的展示、其他作业的点评等。“对分课堂”的课堂讨论环节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小组活跃、有的小組内敛。学生分组应当考虑更多因素,诸如学科知识掌握的水平、思维灵活性、性格特点、男女比例等。

(3)对教师的挑战。在对分课堂上,教师承担的任务包括讲授知识,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指导小组讨论等。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内化吸收。如果教师的讲解过于发散,重点难点不突出,学生就无法形成知识框架;如果教师的点评内容延伸太多,学生就容易产生知识理解的困惑。对教师的挑战还表现在作业布置难易程度的把握:如果作业量偏大、难度较高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需要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作答;作业量偏小、难度低则无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对分课堂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如何精练讲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如何布置作业,都是对教师业务水准的挑战。

(4)对学生的挑战。对分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沟通合作能力等。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完成作业、小组讨论等环节构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挑战。在对分课堂开展初期,学生因为好奇表现出较高的激情,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加,学生也会产生的消极懈怠情绪。对分课堂要求学生有较大的参与度和高效性,如果学生参与度小、讨论不积极就会产生“小组讨论内容雷同,分享意义不大”的困惑。

5结束语

对分课堂相比于传统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对分课堂对教师、对学生都有挑战。试题库的建立有利于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对分课堂”的一种应用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5):5-10.

[2] 张迪、吴瑞卿.建筑施工安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69.

[3] 党乐.临床心理学教学中“对分课堂”使用效果的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3):111-116.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