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及文化建设的认识

2020-07-14袁明谦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

摘 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的峥嵘岁月印刻着每一代中国人为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所做的贡献与努力。站在2020年的时间节点上回首与展望,新时代的青年舞蹈学子也同样担负着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著作及讲话是提高新时代青年舞蹈学子理论素养的重要营养。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调研经历,新时代的青年舞蹈学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及文化建设等理论有这深入的体会与思考,并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一定要有着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使命与担当。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青年学子;使命与担当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风雨兼程的七十年里,新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披荆斩棘,在中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进步,带领着中国人民共同逐梦筑梦,在无数曲折与困难前坚毅向前,岿然而立于时代的发展洪流中,在探索中迈进了新时代,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气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一年里,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而新中国的舞蹈艺术同样在不断地繁荣发展。

2017年10月18日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体现了党在政治上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

《纲要》中曾指出,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面对着一个个的困难,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与祖国共同成长蜕变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祖国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叹于祖国科技、经济、社会、人民的进步之大和进步之快,更感激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的贡献,同时也深深敬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与情怀。不管是在成长与思辨过程中,还是在作为一名新时代舞蹈研究生的视角下,都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和全国各族人民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不断认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及文化建设理论。

一、人民幸福 百姓安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增进民生福祉”让百姓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在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背后,老百姓的生活不斷变得越来越好、生活物质水平不断地提高。从电话线到智能手机,从宽带上网到WiFi遍布,从2G网络到5G即将覆盖,中国的通讯和互联网发展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中国速度。而二十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让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且便捷。新京报官方媒体发布的一个视频曾指出: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从2000年全民都用人民币支付,到现在一个手机就可以帮助支付所有的交易;从车站大排长队为了抢一张回乡的车票到几分钟在12306购入自助挑选位置的高铁票;从缓缓行驶的绿皮火车到数列子弹头万箭齐发;1分钟照完取出证件照、1分钟用手机银行完成跨行转账、1分钟订下飞往世界各地的机票和酒店……二十多年数字经济发展,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物质水平的飞跃、科技发展的迅猛,让百姓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中国速度,这是伟大祖国所赋予人民的力量。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其实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最行之有效的渠道。过去,从笔者的家乡济宁坐火车前往北京要用时八个小时,如今,两个小时的高铁让远在北京的学子和家乡离得更近,这是祖国的发展给远离家乡的学子带来的幸福感;以前缴纳水电费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去物业部办理,现在生活里方方面面的缴费都可以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这是祖国的发展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幸福感;共享单车从前几年起在城市遍布,只要市民有需要,便可以随时使用,这是祖国的发展给市民带来的幸福感……这些事情虽然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但正是因为在生活里无数个小事中体会到的获得感,才构成了有幸福和伟大祖国相伴的一生。

(二)“脱贫攻坚”让百姓用自己的劳动看到幸福生活的希望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从提出脱贫攻坚到现在,中国又前进了五年的时间,而中国的乡村和贫困地区也在这期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8年5月31日至2018年6月7日,笔者得益于导师贾安林教授民间舞蹈文化变迁的课题,有幸前往了新疆伊宁地区察布查尔县调研锡伯族贝伦舞,在调研的短短八天中,不仅收获了许多关于贝伦舞的资料和信息,同时也感受到了锡伯族的同胞在那一片疆土的幸福生活面貌。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脱贫攻坚战全面部署和落实的政策下,锡伯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耕耘着自己的生活,为美好的一个又一个明天努力奋斗着。笔者在前往新疆伊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采访一位民间艺人时,有幸结识了当地的文化站站长,这位佟站长是一个特别阳光开朗的女孩,在和她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她毕业之后对当地的农村建设和文化传播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烈日下和村民们一同工作、经常走访镇上的老人、时刻关注着群众们的动态和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这样一位年轻的干部身体力行的用自己的青春报效着祖国、服务着人民,和锡伯族的百姓们一起,为脱贫攻坚、步入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着。

得益于北京舞蹈学院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市级)研究生学术培养项目,笔者于2019年前往到云南省德宏州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调研关于傈僳族三弦舞的相关内容。从市区前往村寨的路途中,一路的盘山公路修的平稳宽敞,路上没有丝毫的颠簸,站在村头放眼望去,美丽的村寨全部粉刷着黄色的颜色,和远处的天空融成一幅和煦的画面,采访对象余照娣老师讲述这一切的村寨建设都是政府组织完成的,能生活在这么美丽干净的村寨里,他们很幸福。调研途中感受到的,是边疆人民的获得与满足、是基层干部的无悔付出、是脱贫攻坚进行到现在的显著成果,相信迎来七十岁生日的中国,也定能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关注人民最关心的问题”让安全感和幸福感常伴人民身边

对于百姓来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最实实在在的期盼。身体健康是每个人追求的最大目标,人民健康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2018年,由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全国观众的轰动,在赚足了亿万观众的眼泪和好评时,也反映出了“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社会热点,电影的最后,观众在字幕中也了解了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果。祖国一直在进步,医疗水平也一直在提高:2018年,中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将格列宁纳入医保,2018年5月1日起,中国开始对所有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无论是重大疾病还是普通的健康问题,中国的百姓们因为有医保的保驾护航,不再像以往那样承担太多看不起病的无奈和疾苦。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远在乡村、生长在大山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云南省德宏州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的余宗富老艺人,在聊到自己的孙女时特别骄傲与开心,他骄傲地展示了孩子在小学时取得的优异成绩:语文第一名、数学第一名、三好学生…在与余老师交谈中得知,其孙女在县上的学校上学,学校离家不远,骑摩托车不到一小时就可以到,学校的老师都教的很好,孩子也十分喜欢学习,看到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余老师和老伴也十分欣慰。对于生长在山里的孩子来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孤单和没办法接受教育的困难,这些问题在这个村子得到了解决。

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祖国的发展为全国的百姓带来的利益与变化,都被百姓和人民人人印刻在心中,因为有国家在背后支撑、因为有党在前方指引,安全感和幸福感才能常伴我们左右。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的服务渗透在百姓的方方面面,遍布全国各地,无论是西部边疆还是遥远的大山村寨,每一个百姓都时刻被祖国和党的关照所温暖,照耀着前行,在生活的路途上一路高歌,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共同奋进着。

二、文化自信 艺术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艺术是表现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新中国的艺术也是伴着新中国的七十年峥嵘岁月发展繁荣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事业也因这样伟大的改革而获益。文艺工作者们跟随着祖国和时代不断发展的脚步,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作品,反映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着这个伟大的祖国、表现着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可爱的人民。

(一)艺术需要彰显时代精神

艺术的发展一定和其所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分不开,如果在抗日战争时期,艺术是伟大艺术家们抗日救国的武器;延安运动时,艺术是鼓舞军民士气、宣传的武器;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能饱含着时代的精神底色,彰显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出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记忆。就如郭运德副主席曾说过的一样:“感应时代跳动的脉搏,与中国社会同频共振,是新时期中国文艺最为突出的特征。”

2018年10月11日,笔者作为研究生新生跟随老师赴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参观学习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和《舞蹈》杂志社承办的“六轶春秋 甲子风华——《舞蹈》杂志创刊60周年”专题展览。展览展出的“坐标”、“传承”、“流经”、“书写”、“变迁”等模块围绕《舞蹈》杂志从1958年创刊到如今六十载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中国舞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和时代印记:从改革开放前的现实主义舞蹈创作,到改革开放后十年间思潮争鸣中舞蹈观念的更新与舞蹈本体意识的觉醒,再到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文化寻根中黄土情节与现代意识的交织并行;再到步入二十一世纪后舞蹈产业下的跨界融合与多元共生。舞蹈如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在时代和社会的变革下共同跃动,共同发展,不断繁荣共生。

(二)文化需要不断创新

除了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下艺术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也不断追寻着变化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艺术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这在四年之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中也早已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如今,实验戏剧、小剧场戏剧突破传统戏剧的思路和风格,不断进行着新形式的探索、追求全新的自由多样的舞台样式与情感表达样式,如《恋爱的犀牛》《空中花園谋杀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如梦之梦》等,都极大地促进了戏剧内容的拓展和形式的创新。在舞蹈领域中,不同的独立编舞家、独立舞团如“陶身体剧场”的崛起,都体现了艺术在追寻世界艺术涌动的潮汐中不断应变求变,创新发展。

如何把旧的题材用新的形式加以表现并赋予新意,也是艺术创作者和艺术评论者们需要思考和挑战的目标。2018年,由韩真和周莉亚导演,由上海市歌舞团出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经上演也广受好评,演出火爆到2019年年底才在北京上演的门票在不到九月份就已经全部卖光。这样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用舞蹈的形式对“谍战”题材的艺术文本的细致把握,舞剧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背景,在尊重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作,除了红色情怀与记忆,导演还融入了属于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青春色彩和漫情怀、在谍战氛围的紧张刻画下,形成了人物和故事都十分饱满的精彩作品,而光与影的巧妙处理,也是无数青年观众被优秀的舞美所折服。在世界艺术发展的潮流中应变求变,是新时代每一位艺术创作者所需要不断努力追求的,只有这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舞蹈,才能在时代的发展和世界的波涛中一直焕发属于中国的靓丽色彩。

(三)文艺创作需要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无论是毛主席在延安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不断强调艺术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艺术家不能闭门造车无病呻吟,而是应该从生活和社会中取材。于2018年6月30日首演的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与共鸣,这部以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就是艺术家们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而创作出的一大力作,在歌颂天路精神的同时鼓舞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演出结束,观众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这些饱含着认同和情感的掌声不仅仅是献给台上的优秀舞蹈演员,也是献给为了青藏铁路和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的无数英雄。这样一部有着正能量和深远立意的舞蹈作品,一定是观众们认可和喜爱的作品,因此在2019年5月经过再次修改后上演的《天路》,依然获得了观众们和舞评家们的认同和致敬。

作为一名北京舞蹈学院的学术型研究生,在日常的理论学习和学术调研中也时刻谨记这一嘱托: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因此艺术家们从人民中采风,在人民的身上感受生命的脉动和生活的烟火,在进行创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艺术是要回馈大众,回报人民的,只有这样,艺术才能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认可、所无愧于人民和这个时代。从2018年到现在,笔者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在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先后前往了新疆伊宁察布查尔县、安徽省蚌埠市冯嘴子村和莲花村、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和梁河县下设的村寨进行有关民间舞蹈文化的相关调研,对锡伯族贝伦舞、阿昌族蹬窝罗、傣族泼水节、安徽花鼓灯、傈僳族三弦舞、景颇族刀舞和象脚鼓舞相关艺人和文化工作者者进行细致的采访,形成了共计接近十万字的纪录和报告,通过前往实地进行全方位调研的田野调查方式,对这些民间舞蹈和相关文化都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每一次的采访和每一次的深入体会,更让笔者感受到文艺需要扎根人民的必要性。只有这样的文化和文艺才是流淌着鲜活生命力并为人民所认可接受的。文化自信和艺术繁荣是需要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文化建设才能不断达成的,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坚守。

三、牢记使命 砥砺奋进——作为一名舞蹈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一)用不懈的奋斗奉献无悔的青春

“生逢其时而重任在肩”,这句话青年来说有着极大的重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团结在一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时刻牢记使命,用不懈的奋斗奉献无悔的青春,才能不负时代的嘱托、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在北京舞蹈学院“爱国爱校爱舞蹈”优秀传统的滋养下,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党员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笔者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2019年的暑假,笔者作为2018级研究生的党支部书记参加学习了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的相关课程,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艺术”以及“如何做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的课程中,我通过廖志丹、乔婧芳两位老师的细致讲解,认识到了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和工作方法。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必须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身作则,率之以行,发挥好自身的带头作用,和党支部委员们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创建更加具有活力的优秀党支部不断努力,同时关注每一位党员和群众同学,发挥奉献精神,将每一位学生和党支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深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天赋,青年更是这样。祖国和每一位中国人都密不可分,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继续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不断钻研,就是在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用过硬的本领弘扬中国舞蹈文化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70年,新时代的舞蹈学子始终铭记舞蹈先辈们的付出和嘱托,秉持北京舞蹈学院“爱国爱校爱舞蹈”的优良传统,在当下发展的洪流中时刻牢记舞蹈人的初心,为新时代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只有更好地回望历史才能到达更远的未来:新中国舞蹈在新中国的成立下是肩负并传达着时代使命的;在改革开放以来是与时代同频共振、共同跃动的;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节点下,新时代中国舞蹈的当下和未来是要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同时在当下艺术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求新求变的。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艺术发展也走过了七十年的漫长且繁荣的岁月,舞蹈艺术家们也在不断紧扣时代脉搏、坚持艺术创新、潜心创作回应人民。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是充满朝气与活力、力量与气魄的,生活在新时代的舞蹈艺术家们也必将深深认识到自身的担当与使命,在当下新时代艺术创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中让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艺术学学派在未来更加焕发生机与光彩。作为一名新时代舞蹈学子,在回溯历史、学习理论、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将以敏锐的眼光时刻关注当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在每一次的实地田野调查中,在每一次和不同舞种的老艺人交谈学习中,在每一次领略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民俗时,都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舞蹈学子的责任——纪录和传播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说到: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青年舞蹈学子将永远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嘱托,潜心學习,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系祖国和人民,在踏好成长的每一步脚印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跑好自己的这一支接力棒。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部.文艺创作与时代表达:2016·北京文艺论坛[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

[5] 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6] 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7] 郭运德.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推动当代文艺的繁荣发展[N].中国艺术报,2016-01-27(006).

基金项目:本文曾荣获“2019年北京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征文比赛(硕士生组)一等奖。

作者简介:袁明谦(1996-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北京舞蹈学院2018级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舞蹈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