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镶嵌工艺产品设计的视觉及文化预置

2020-07-13邹玉清苏小芳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2期

邹玉清 苏小芳

摘 要:文章参考视觉的心理成像以及视觉思维到视觉的预处理机制,从文化与传统对于图像心理呈现的前置影响做了艺术学视角上的描述,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镶嵌工艺产品的设计,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索传统工艺产品的存在原因和未来价值,提出关键性的新材料对于工艺产品设计创作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视觉心理;文化预置;镶嵌工艺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社项目“艺术视知觉视角下的扬州螺钿与西方镶嵌工艺比较与创新研究”(2019SJA0378)的研究成果。

一、星空马赛克的现象与视觉心理机制

(一)现象及历史

在东西方的历史文化中,古今都流传有关于夜空的想象和故事的描述,每个星星都会形象化和故事化,比如星座,比如鹊桥。人们在今天的科学客观下认识这些传说,就可以知道,现实当中这些组合成具体的叙事内容的每一个星星其实都不在一个平面之上,而是我们一直以来主观地认为,天空是一个流光溢彩的幕布。或许从自原初的社群发展到今天的万年千年的历程来看,由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的前置的前提限制,人们观察客观外部世界的视野多少会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阻碍,而不能获知全部范围内的信息,自然,面朝星空获得最大的桶状视域范围,唯一不受视觉阻碍的是无论身居何处的人们都可以抬头看见星空和日月星辰。这个天幕上,流光溢彩的群星被原初时代的人们赋予不同的人本意涵,虽然诗人在酒后可以百尺高楼手摘星辰,但现实与天空的真实距离依然靠想象来填充,比如星座的故事、神话的载体、“过洋牵星”的航海技术所仰赖的参照等。而这些在视觉心理上构成的镶嵌效果和马赛克效果无一不是在今天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空间中的星系在人本角度上的视觉的心理投射。

(二)机制的视觉反应

从当下的科学研究的角度上来说,2019年10月期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刊文提出视觉的快速处理与慢速处理机制的研究观点,从例子可以看到,当研究对象在行进过程中遇到交通路口的红灯亮起时,并不需要完全将现场的全部信息囊括而尽再做行动的处理,比如再三确认红灯是禁止的信号后再制动车辆。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处理过程,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处理的滞后,以及可能带来危险。研究表明,在视觉处理紧急交通情况的时候,我们的视觉系统对外部信息的获取或者处理,是先由快速机制接受获取重要的信息,再由慢速基准来补充细节。由快速机制来做关键的直接判断,这样可以在与处理时间和处理速度之间达成一个最优的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大致的成像的解决方案呈现的即是一种马赛克效果,视觉会在心理上补全最终需要构成的信息图像,并且在意识心理上进行拼合。

这个观点也同样可以解释螺钿镶嵌和马赛克艺术的视觉构成:在作品与受众之间有一定距离的基础上,节点状的信息表达就完全可以具备一件作品的完全的要素,剩下的就是人本视觉生理的预处理和本能的视觉预混合。作品的斑斓和鲜活的色彩以及意识中的想象都会在这个动态的视觉生理的混合之下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便客观的现实并没有这样的组成。

从客观的角度上看,人本的本质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不断获得与输入处理能量的系统。从热力学的观点上来说,获得能量的前置条件是判断和定位以及评估目标所具有能量信息的状况,这个重要的工作很大一部分由视觉单元来承担。而在长期的进化当中,为了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取重要的信息,取得后续的一系列的进化优势,视觉机制必然进行预处理,而不是等到资源信息到了眼前才做出判断。视觉在千百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习得了预知情况并且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之下就有所预先行动,这也是一种信息的马赛克处理方式。

二、文化预置与消费心理奢华

(一)文化预置

对于同样的一片星空,中国古代的先民可以在心理圖像上呈现出牛郎织女银河鹊桥,而西方其他文化的传说中,古代的星空图景又是另外一番故事的叙述和景象。这是不同的文化发展历程呈现出的不同的结果。

例如,对于月亮表面的阴影是什么的具体图像,在中国的文化情境下会预置描述为月兔广寒宫。无独有偶,在得克萨斯州麦克唐纳天文台博物馆,观众会看到陈列着一个与中国古代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描绘有兔子形象的陶碗,这个陶碗却属于美洲原住民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由中国而来的舶来品,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在马赛克文化心理和视觉生理的影响下的文化和历史的异质同源可能性。

从视觉生理的角度来看,将月亮上的阴影附会想象为一个兔子的形象,这是依据获得的有限的视觉元素以及有限的视觉信息,拼凑出最符合经验中的预期心理图像以及可以借鉴的过往的经验。在现实中,宇航员登月并没有看到兔子的存在,真实的月球实景与想象大相径庭,这也无非是观众与月球的真实距离过于遥远,超过了人本眼睛视力的生理分辨能力,而依据有限的视觉元素,再据此处理和视觉混合的一个想要的文化经验结果而已。

这是因为当客观的视觉要素不够还原客观的现实的时候,主观的文化预置就会填补这个信息的空白,而这个主观文化预置的填补,无论今天我们认定为精华还是糟粕,都是先民对获得更好未来的经验和流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传统经验和文化带来的温情更多一些。

文化的预置在视觉获得新的信息的时候,如果信息的构成关键节点不全,文化马赛克也会自然地镶嵌进入视觉的思维。在这里,文化作为一个预置的步骤和处理未知信息的一个初始程序,体现了经验与旧有知识的作用。这不单是距离与视觉成像的关系,也是文化预置与信息补足的关系。

(二)心理奢华

同样,镶嵌和马赛克作品风格与社会阶层文化及宗教背景也有密切的前置关系。在装饰的手法上,在中亚的阿拉伯文化地区,几何形的马赛克装饰斑斓多彩。这一装饰形式逐渐向东流变,到了东亚地区,更多的是动态平衡思维视角下的装饰与风格。比如扬州曾经是文化贸易可通天方大食的所在,繁华流金之地,工艺繁复的螺钿,自古就带有着彰显阶层富裕的特点。工料以及匠人耗费在上面的时间和心力,使得扬州螺钿工艺产品具备了一定的奢华特征,比如原料唯一、工艺繁复、手工制作,创作风格也随着地域文化的风物不同而具有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同样,在销售和市场上,也不合适选择低价和批量的做法。如果选择进入日常的普通消费层面,将影响螺钿产品的受众层次。这样的工艺产品,需要建立对奢华的生活想象,与大众物品有一个明显的用户层面的区隔,使之并不易得,从而在消费者心里建立一个预期。

三、对新设计的启发

(一)材料与尺度空间

从视觉生理的角度来看马赛克以及镶嵌艺术,有几个影响最终作品呈现的要点,一是作品尺寸与空间的尺寸关系,二是观众与作品的距离的关系,三是文化的预置与视觉心理图像的构成的关系。这几个因素共同构成了镶嵌艺术的形式,而材料则是镶嵌艺术本身的特质,这是支撑艺术形式的结构。

视觉艺术创作的作品,尤其是西方的镶嵌和马赛克艺术,流传至今的除了作品本身的美,材料的美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奢华和群体层次的光芒。而与同期的其他材料相比,比如纸本,其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不能将当时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信息传达到后世的今天。也就是说,构成作品本身的材料和作品的意涵同样的重要。物理状态的存在和视觉心理的要素互相缠绕,共同构成了流传千百年的流光溢彩的螺钿和镶嵌的工艺美感。

(二)新的应用要素

而今天,对于产品来说,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市场,没有市场的流通,螺钿工艺这样一个奢华属性的工艺品将难以在时代中延续发展,对于未来而言,产生新可能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构成作品的材料。

今天,人类已经走过了最初的以河边的螺壳和彩色的鹅卵石为原料的时代,已经来到了人造材料的时代。显而易见,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新的工艺、新的艺术表达手法也必然会出现。在创作材料创新的基础上,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采用新的声光电技术和信息材料来创作螺钿等镶嵌艺术,也是对时代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响应。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邹玉清,南京艺术学院

苏小芳,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