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与伽倻琴的比较研究

2020-07-13魏淑杰娜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古筝

魏淑杰娜

摘 要:古筝与伽倻琴是汉民族和朝鲜民族极具象征性的传统民族乐器,本文将从两件乐器的历史源流和艺术特点方面比较两件乐器的异同。借此从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剖析传统艺术不同发展轨迹的原因,同时对当代古筝艺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古筝;伽倻琴;历史起源;艺术特点

自古代起,中国与朝鲜就在地理、历史、民俗、艺术等各方面紧密相连。通过两国目前的史料和研究考证,中国作为具有几千年文化背景的东方大国,对于周边国家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而朝鲜半岛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是却在充分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又将其本土化,使自身具有民族特色。

一、古筝与伽倻琴的历史源流

古筝与伽倻琴作为中国和朝鲜半岛的重要传统民族乐器,源远流长。古箏距今大约有2000年历史,并随时朝代的更迭不断变化发展。伽倻琴的产生距今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原型便是古筝,在发展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进化,发展为如今的伽倻琴。

(一)古筝的历史源流

古筝的发源古往今来有多种说法,如“后夔创制,子野考成”,“蒙恬造筝”“京房造筝”“争瑟为筝”但是由于这些仅仅只是传说,没有确切可考的资料,是以不足为据,但足以说明古筝的历史源头非常悠久。

筝在文献典籍中多被称为“秦筝”,因为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始于秦地,李斯在著名的《谏逐客书》中说:“敲击瓦器,弹奏筝,声音令人愉快,确实是地地道道的秦地音乐。”证明了在秦地民间,筝已广为流传。除秦地以外,筝在齐鲁、郑卫和赵国也很风行。

公元25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古筝流传范围扩大到福建、广州、云南、浙江等地。在筝的传播与普及中,古筝自身也得到不断的成长和完善,由最初的五弦发展到九弦,到战国末期进一步发展成十二弦。十二弦筝在民间流传近800年,到隋代成为十三弦筝。后汉时期,政治混乱百姓颠沛流离,古筝成为文人骚客答情抒意的乐器。后汉侯瑾《筝赋》中提到:“……美丽的音乐,改变的调式。………没有像筝一样美的音乐。”说明在汉代筝的表现力通俗易懂,筝曲直抒人意,是喜闻乐见、下里巴人的乐器。唐代是古筝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宫廷与民间广为应用,并流传到韩国、日本、越南。与此同时。同时,为唐代文化渲染出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唐代诗人留下很多吟咏古筝的佳作,唐诗中关于古筝的记载详实细致。宋代以后,筝的运用与宫廷音乐相比较,在民间传播使用的更为广泛。苏东坡在其诗作中把筝叫做“哀筝”: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同时,这些词汇、意境在著名词人苏轼和欧阳修的咏筝词中也都有广泛应用。

进入近代以后,古筝从发展的顶峰陡然坠落,有社会原因,也有内部自身原因,一方面国家政体腐败、经济凋落,内有忧患,外有强敌,在所有民族艺术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的关键时刻,古筝自然无法独善其身而且古筝体积较大,携带不便,民间艺人大多放弃使用。在近代关于古筝的著述和专业琴谱较少,古筝民间演奏家都是通过师徒口传心授,父子相传的方式,或者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寻师访友相互的学习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古筝的技术无法提高。但就是在如此严峻艰难的艺术发展状况下,一些献身于筝艺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完全凭借对古筝的满腔热爱,不追求名利,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琴谱和技艺,为古筝艺术保留了火种,为现代筝乐奠定坚实的基础。

1949年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政治经济文化进入发展新方位,为了培植丧失已久的民族尊严和自信,国家鼎立支持民族文化艺术,出台各方面的政策制度,使解放前岌岌可危的民族器乐抖擞新的朝气活力。现在全国各地的音乐学院和高校都开设古筝专业,进行针对性专业人才教学,培养了大批具有高端音乐素养的古筝表演、研究、教育的高质量人才。筝曲的创作呈现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这一时期创作的新筝曲与传统筝曲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伽倻琴的起源发展

伽倻琴是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加耶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国嘉实王对乐器改制,创制新曲抱有极大的决心,他根据唐代乐器仿制伽倻琴,并命乐师于勒创制乐曲十二首,后来因国家灭亡,于勒带着乐器投奔新罗真兴王。但是于勒前去新罗投奔所面临的阻碍也很多,新罗大臣认为这是亡国音乐,不应留下,但真兴王认为国家兴亡与乐器并无关系,决定留下伽倻琴,并选派三名官员与于勒学琴,为伽倻琴在新罗的发展奠定基础。三名弟子在听过于勒创作的十二首曲子后,认为乐曲太过复杂和感性,不是高雅的音乐,建议改为五首乐曲。于勒初听此言很是愤怒,但是听过弟子演奏的五首乐曲,竟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并大为赞赏他们“乐而不流,哀而不悲”的中庸之道。随后,于勒弟子所作乐曲在新罗广泛传播,真兴王听后非常喜欢,命之为新罗大乐。

伽倻琴通过于勒的逃亡,真兴王的大力支持,于勒弟子的二次创作,终于在朝鲜的土壤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音乐在新罗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遭到部分大臣认为是亡国乐器不能作为国乐的反对,但在真兴王的坚持下,伽倻琴最终成为演奏新罗大乐的乐器,并在几年内风靡整个新罗国。

进入高丽时代,伽倻琴被归为乡乐器,受到高官和文人阶层的欢迎,有很多文人写下关于伽倻琴伴奏的诗歌,在诗语中能看到文人创作诗歌时经常邀请弹奏伽倻琴的艺女坐席。朝鲜时代的伽倻琴继承了高丽时代的传统,伽倻琴成为重要的宫廷乐器,国家培养了专业演奏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伽倻琴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演奏家们继承学习传统音乐演奏技法,同时积极吸收亚洲各种音乐技法,融会贯通,谱写了伽倻琴新的篇章。现如今经过改良的伽倻琴根据弦数的不同分为13弦伽倻琴、15弦伽倻琴、25弦伽倻琴;此外还有依据演奏者名字命名的昌琴、泰琴。伽倻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多种样式并存的局面,每种样式各有其特点,并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创新,在未来,伽倻琴依然会跟随着时代音乐潮流的步伐不断产生新的变化。

通过对于古筝与伽倻琴艺术历史源流的梳理,能够分析出它们有着相同的起源,都是在中国儒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同源艺术。这两种乐器都具有蓬勃的发展力,时代变迁、朝代更迭、沧海桑田,它们却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特点,在现代依然作为两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代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古筝与伽倻琴在乐器形制、演奏技巧等方面逐渐出现了不同。

二、古筝与伽倻琴的艺术特点比较

古筝与伽倻琴作为汉民族与朝鲜民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同时作为同源同根的乐器。古筝与伽倻琴在乐器形制、演奏技巧、表演形式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乐器形制的比较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多弦多柱。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制发音体,中间稍微凸起,两边逐渐趋于平缓,底板为平面,两个发音孔在下,整个琴体中空。古筝琴头有前枕,琴尾有后枕,琴弦穿前后枕而过,每根琴弦下设筝码,每个筝码随琴弦的逐渐变粗而加大,可左右移动,调节音高和校准琴弦。当代常用21弦古筝,163厘米。古筝可区分为两类;传统筝与改革筝。传统筝一直使用丝弦,清代以后改为铜弦。改革二十一弦筝广泛应用于当代筝曲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成槽,琴尾呈现羊角状,不加底板,是以音量较小又缺少表现力。现在朝鲜半岛所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好几个世纪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而成,由于有了底板形成共鸣箱,显著增强了音量丰富了音色。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组成。琴身长约150厘米、宽17~21厘米。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头,左为琴尾,琴底有底板和琴脚,有13条琴弦。琴柱安置在面板中央,排列呈雁行。每弦一柱,通过前后移动来调节音高。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改良伽倻琴”和“散调伽倻琴”。

通过以上比较,会发现古筝与伽倻琴都是长方体,由琴头、琴尾、雁柱构成。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琴弦数量不同,乐器模样不同。所以我认为古筝与伽倻琴在乐器形制上极为相似。

(二)演奏技巧的比较

古筝演奏者的右手在筝码右侧运用勾、抹,拖弹出优美旋律,左手在筝码左侧借用琴弦张力顺应音乐变化美化音色,表达作曲家情感。古筝的指法右手有托、抹、勾、打、撮、摇,左手有按、滑、揉、颤、点等。

近代以来,古筝进入技法的革新期,从传统的单声部演奏变化为多声部演奏,从右手演奏主旋律变为双手交替,在曲调上应用复调手法,解放了左手,丰富了古筝技巧。古筝演奏家后期新创带有高难度的新指法,如: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快速指序技法体系”等技法,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了古筝的表演力。

伽倻琴在演奏时除了小指外都应用于乐曲,技巧有弹、拨、滚、琶等,左手主要是弄弦技巧,有按、颤、推、揉等,这些技法是使伽倻琴具有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伽倻琴需要通过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法和对于乐曲的准确理解,来表达乐曲或哀思、或喜悦、或刚毅等情感。

综上所述,古筝与伽倻琴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共同点在于主要运用右手弹奏主旋律,不同点在于演奏方法完全不同,古筝需佩戴义甲,声音清脆;伽倻琴用手指肚弹奏,声音低沉。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发现古筝与伽倻琴在演奏技法方面大有不同。

(三)表演形式的比较

古筝的表演形式多样,除了独奏外,还有弹唱、齐奏、重奏,与交响乐团或者民族乐团合奏。弹唱分为即兴弹唱和创作弹唱,即兴弹唱历史悠久,如古筝曲《陌上桑》,创作弹唱种类很多,但在如今的古筝表演中,更加重视乐曲高超技法的演奏及情感的处理。当代的古筝合奏有传统方式如与琵琶、扬琴、二胡、大鼓等传统乐器的合作,如筝与大鼓《夜深沉》,除此之外还有与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竖琴等西洋乐器的合奏,如筝与钢琴《云裳诉》《临安遗恨》,筝与大提琴《恋春风》。最近几年古筝在与现代音乐的结合方面突破最大,出现了和电子音乐、手碟、空灵鼓等反差较大的乐器合作,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伽倻琴有独奏、齐奏、合奏、弹唱等表演方式。最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就是弹唱,是朝鲜族传统演唱形式,演奏时由数十名穿着同样服装的朝鲜族女子跪坐在地上,将琴尾置于地上,琴头放于膝盖,左手按弦,右手取音,边弹边唱,有时还以长鼓伴奏,清澈优雅的琴声与女子悠扬动听的嗓音相交融。

总而言之,古筝与伽倻琴在表演形式方面的共同点有很多,它们有相同的等表演方式,但却各有其特色。主要不同点在于伽倻琴更注重弹唱,而古筝更重视在独奏上旋律技法的表演。通过比较发现两者在表演形式上非常相似,并且表演形式众多,都受到两国人民的喜爱。

(四)艺术风格的比较

在我国众多民族器乐中,古筝是一件具有独立性和审美价值的乐器,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艺术。古筝作为在中华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乐器之一,既是我们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但同时,也有自己的音乐特色。

与乐器的调式和声相比,中国传统音乐更加注重乐曲的旋律线条。这种线性美的评价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有关。古筝在这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它虽然左右手同时演奏,但是右手演奏主要旋律,左手进行加花修饰,使旋律更加清晰的表达作曲家情感。现如今的作曲手法增加了新的和声、新的曲式,但是注重旋律的这一基本特征没有改变。

伽倻琴作为朝鲜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充分融会了朝鲜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音乐风格。它以七声音阶定音,音域为大字F组到小字二组b。丰富的乐音让伽倻琴可以演奏多种风格和题材的音乐,不仅仅能弹奏传统曲目,也能彈奏弹奏现代音乐,满足现代人不同审美需求。同时为了满足现代音乐演奏需求,借鉴吸收了其他乐器如竖琴、古筝、琵琶的演奏法,并开发出适合伽倻琴的新演奏技法,如左右手的双音、和声、泛音。这些民族特性为伽倻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伽倻琴的艺术表现力。

言而总之,我认为古筝与伽倻琴在艺术风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古筝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调式:五声音阶,注重右手旋律。而伽倻琴运用七声音阶,乐曲更倾向于左手的功能。通过比较发现两件乐器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能够看出古筝与伽倻琴主要的不同就在艺术风格方面。

结  语

伽倻琴是古筝与朝鲜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研究古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朝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中韩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曾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今天,更应该开放交流,求同存异,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两国的传统文化。

(指导教师:张彤)

参考文献

[1] 宋飞飞.古筝与伽倻琴历史考[D].山东大学,2011.

[2] 刘毅志.弹筝瑟[M].中国民族音乐学会.

[3] 俞人豪.东方音乐文化[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 谢晓滨,姚品文,陈洁.古筝艺术与名曲[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古筝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美好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