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为何肩负“治愈”心灵之责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治愈观者艺术作品

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

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其伴随着必要的需求性。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快速高效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的生态环境逐渐失去平衡,全球性的危机不断发生,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机器取代,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我们的信仰不断被挑战与重塑,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时常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与焦虑。心理与精神上的健康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问题称为现代性“疾病”?与此同时“治愈”一词的新概念正在逐步被人们讨论与重视,治愈文化开始慢慢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活动。

同时也因为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针对精神与心理的新型治愈方式被人们研究与发现,比如,自然治愈、禅修治愈、舞蹈绘画音乐等等,其中当代艺术作品的治愈特性因其没有标准的范围与定义,目前在理论方面尚不如在其他领域清晰。

本文所指的“治愈”,是针对于人们内在心灵、精神、情感、状态上的“治愈”。对于人们精神与心灵上的慰藉,着重于在人类情感与艺术作品关系领域的探索,探寻艺术家与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并非指传统的、物理上的对于人身体外在的治愈,是通过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治愈”功能以及能给观者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心灵上的慰藉的作品,从而思考与探索人们对治愈文化产生需求背后的根本原因。

艺术是人类情感交流上的共同语言。医生治愈我们的肉身,而艺术治愈我们的心灵。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够使人的情绪发生改变,尤其是人最基本的四种情绪:喜悦、悲伤、恐惧和愤怒。康定斯基说:“艺术的内在因素是情感,艺术是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的形式以及功能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纵观整个艺术史,当代艺术的发展实现了比以往每一次艺术革命都大的转折与突破。从杜尚开始,也产生了任何人任何事都可成为艺术的错觉。当代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导致艺术品艺术家与观者的关系与距离变得微妙。

艺术在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没人能确切规范解释一系列原因。英国哲学家阿兰德博通(Alain de Botton)把艺术比作工具,在广义上为艺术的各种功能进行分类。认为艺术将能够弥补我们在心理上的一些弱点,称为心理脆弱。认为艺术拥有共享的7种功能:记忆、希望、痛苦、重新平衡、自我知识、成长、欣赏。

什么样的当代艺术品能给当下社会人群带去心灵慰藉?当代艺术品中的治愈元素有哪些?

在笔者看来必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丰富明亮的色彩,营造轻松的氛围能暂时使观者脱离现实的,可引发情感经验的共鸣。

色彩是视觉艺术活动欣赏当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组成艺术作品表现的重要元素,每一种颜色都能代表一种情绪,代表一种能量。例如,冷暖色调,冷暖色指色彩心理上的冷热感觉。红、橙、黄、棕等色往往给人热烈、兴奋、热情、温和的感觉,所以将其称为暖色。绿、蓝、紫等色往往给人镇静、凉爽、开阔,通透的感觉,所以将其称为冷色。

其实色彩的本身是没有灵魂的,色彩只是一种光的物理现象。但是人们却可以感受到色彩情绪,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比如,看到蓝色会想到蓝天与大海,即由于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从视觉、知觉、感情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久而久之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发相对应的情绪。

色彩作为一个基本要素在艺术作品中有显著的表现力,色彩在心理层次上的美感表现充实了艺术作品的需要,色彩在当代艺术表现手法里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的语言。

康定斯基在《艺术的精神》一书中写到:“色彩可触动灵魂。”在他看来,色彩有双重作用,一是带来纯粹而愉悦的身体体验;二是触动灵魂的“内在共鸣”(inner resonance)。而这种引发共振的“内在需要”(inner necessity)是艺术的核心原则,也是形状构建、色彩和谐的基础,他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将绘画分为印象画(Impression)、即兴画(Improvisation)与构成画(Composition),并将这三者统一称为“交响式构成”的画作,后两种正好是常用的音乐术语,也是其作品的常见名字。画中线条与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热闹非凡的音乐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图像语言。

对于荷兰知名艺术家佛罗伦萨·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而言艺术可唤醒童年的纯真。

他的当代艺术作品《橡皮鸭》也是他最知名与流行的艺术作品,巨型的黄色鸭子漂流在海上,引发人们的好奇与猜想,激发了居住在城市中居民的好奇心和热情,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人们停下观看,讨论与猜想,然后开始自由交谈。他的作品常以巨型卡通动物形象为主,带领观者仿若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赋予观者奇妙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童心。他希望人们通过观看他的作品《橡皮鸭》怀念儿时的回忆,唤起人们内心的单纯然后重新思考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佛罗伦萨·霍夫曼以此作品为媒介希望为人们提供忙碌生活下的喘息机会,使人们暂时脱离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和烦恼。同时艺术家希望传递出个人的价值观,希望焦虑、烦躁、缺乏幸福感的人群能够以更加活泼开朗的方式面对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感性品质并回归积极正向的生活方式。比如,看待事物的观点更加积极,对儿童更有爱心,对不同阶级不同种族的人更加包容等。通过艺术欣赏找与寄托情感共鸣是一种快速的、低成本的、副作用最小的艺术疗愈方式。这个艺术项目也被他命名为“传播快乐到全世界”,这个看似简单的信息对于观看者和艺术家而言都是具有更加深层的思考意义。

艺术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治愈”关系,每一个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都是与艺术作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观者在欣赏时,被艺术作品的内容所触动,引发经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起一系列的思想、情感、回忆等心理活动,触动了观者心理上深切的感触等。

艺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反映当下社会状态。当代艺术渐渐出现治愈文化也从一方面反映出艺术家内心的渴望,艺术如同人类的精神花园,具有疗愈功能,艺术是一条最终的精神归路。

现代都市人群对“艺术治愈”这个词汇不再陌生。作为一种副作用最小的辅助治疗方式,“艺术治愈”更多地是以患者主动来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避免了其他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痛苦,其趣味性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推崇。因其本身具有表达、创作、交流的特性,艺术自产生时就具有疗愈作用,通过艺术的特性辅助人们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艺术语言表达来缓解和发泄内心的压力、焦虑、恐惧等。

治愈不仅仅是存在于心灵与精神,更是治愈人们的观点、行为。矫正我们扭曲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引导人们反思,正视危机,关注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作为当代职业艺术家的一种社会责任之一。而研究符合时代需求且应运而生的艺术作品,也是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作品过程中能引领观者进入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与途径。深入研究它的特点及呈现方式,不仅能使大众群体更了解治愈性艺术,也有助于艺术创作者们能创作出更符合市场规律和社会需求的艺术作品。所以深入“治愈性”艺术的研究不仅有理论研究意义,还有更多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治愈观者艺术作品
端午节观龙舟赛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厨房的象征性意义
创伤理论视角下《达洛维夫人》的解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呆萌大白的“治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