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纸艺术,传承非遗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剪纸文化遗产传统

宁德师范学院

剪纸,又称为剪花、窗花、刻纸。剪纸艺术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剪纸艺术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和民俗文化的体现,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剪纸艺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了文化生态恶化、创作意识市场化、人才断层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一、剪纸艺术

(一)剪纸艺术的内涵

剪纸,又称为剪花、窗花、刻纸。剪纸艺术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简单的工具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图案,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工艺美术,以点、线、面构成生动有趣的造型,具有平面化的构图特点,色彩单纯、明快,各式各样的剪纸纹样承载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剪纸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扎根于生活,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将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投射于特殊意义的符号上,灌注创作主体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民间剪纸善于将多种物象结合在一起,产生理想的美好结果,而不论是一种或是多种物象,基本都是“以物寓意”“以意构象”来构图造型,追求吉祥的寓意成为意象的最终目的。《鹰捉兔》就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纹样,鹰喻“阳”,兔喻“阴”,阴阳结合表达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和追求,表现生的欢乐。

(三)剪纸的种类

1.单剪和折剪

单剪即不用折叠纸张将完整的现象剪出来,常用于不对称的图像,作品呈现出来的现象活泼生动。折剪即把纸折叠后剪出的形象,常用于对称或局部对称的图样,作品呈现出一种端庄、平稳的对称美感。

2.阴刻和阳刻

阴刻和阳刻是我国传统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阳刻要求笔笔相连,就是保留原来图样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保持原来纹样的点、线、面,每条线是相互连接的,较为玲珑细致。阴刻要求线线相断,就是将图样的自身轮廓线剪刻掉,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通过整个画面反衬出图案的内容,呈现出来的作品整体是块状的。

3.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和染色剪纸

单色剪纸即用单一颜色的纸张进行镂刻的剪纸作品,以红色最为常见,是剪纸中流行范围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具有单纯、大方、感染力强的特点。套色剪纸一般以阳刻为主稿,在需要套色的部分的背面贴上色纸。染色剪纸的色彩最为鲜艳夺目,将多张宣纸叠在一起再进行剪刻,完成后用染料点染,画面层次丰富。

二、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

剪纸是有古老起源的民间传统艺术。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以前,在纸出现之前,人们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薄片或金属等材料上制作工艺品,为剪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纸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这个时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剪纸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唐代是剪纸的大发展时期,“剪纸”一词最早出现在杜甫的《彭衙行》:“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早期的剪纸与祭祀有极大的关系。宋代造纸业逐渐成熟,加快了剪纸的普及,也出现了以剪纸为业的手工艺人。明清时期的剪纸日渐繁荣,剪纸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作为装饰美化环境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开创了中国剪纸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剪纸工作者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丰富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内容。

三、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一)认清现状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经验大都来源于生活,技艺传授大多靠的是口传身授,而老一辈的剪纸艺术家已经越来越少,大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也不愿学习这一手艺,导致学习剪纸艺术的人的数量也大大减少,所以剪纸正面临着严重的文化断层的危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人们对剪纸的热情和需求逐渐淡化。剪纸艺术的生存状况着实陷入危急之中。

(二)政策保护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古老的文化遗产,国家也对它的发展越来越重视。2003年,剪纸就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2006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经文化部确定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都表明了国家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的决心并采取了具体的措施。

(三)制定对策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主任乔晓光提出“原生态传承、教育传承和当代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传承”的传承方式,即“自然—人—社会”的整体系统传承。

1.原生态传承

原生态,即源于自然,自然传播及延续、原始的、没有被特殊雕琢的。而在剪纸的原生态传承上,国家也设立了相关的生态保护区,确定各地的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证剪纸艺术和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2.教育传承

剪纸作为中国一个古老的文化遗产,要抢救和保护它的关键在于传承,而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育。首先要把剪纸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多举办剪纸艺术展,校园开设剪纸课程,激发青少年对剪纸的兴趣,培养剪纸的新一代传人,弘扬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培养认同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新一代。笔者所在学校也针对剪纸做了相关研究,且在艺术教育专业中开设剪纸相关的课程,让剪纸走进校园,走入学生的实践生活中,任课教师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充分了解,邀请过柘荣剪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剪纸课堂,与学生一同创作。

3.当代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传承

我们要积极创新,寻找新的创作题材,以剪纸为载体,结合时事,托物言志,表达自身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生活就是灵感的源泉,有生活就会有不尽的题材来支撑创作。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创造无止境,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停歇。

4.实现创新

剪纸艺术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扎根于群众生活中,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但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冲击下,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困难。(1)内容上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在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和发展。每个创作的人也会在感受不同的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生活特点和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向往的作品,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指引下,去丰富创作的题材,去创造多样的内容。(2)形式上的创新。剪纸要突破形式上的原有束缚,借鉴其他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去丰富剪纸的形式。让剪纸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剪纸为图样的城雕应运而生,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而将剪纸和服装设计相结合,既突出了民族特色,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3)应用上的创新。冯骥才先生总结经验指出:新剪纸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方向发展。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化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剪纸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打造现代化剪纸装饰艺术,利用剪纸进行装潢设计,使剪纸与室内设计相协调,走入现代家庭中。另外,还可以设计剪纸作品的衍生产品,结合地区特色设计图样,利用产品精致有特色的特点在市场上销售,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在世代相传中,积淀了许多精华,在世界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剪纸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自从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未曾中断,剪纸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其中融入了人们的信念与情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期望。它不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我们要继承剪纸艺术,让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异彩,成为民族骄傲。

猜你喜欢

剪纸文化遗产传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剪纸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Tough Nut to Crack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