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ICE肖像》系列:“互联网+”纪录片新范式

2020-07-12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用户

依托于新媒体与数字摄制技术普及的媒介环境下,互联网以开放的姿态展开与其他行业的整合创新,也渗透到纪录片的生产、传播、观看以及产业链中,重构着纪录片的思维理念、叙事表达、意义建构和营销模式,催生出纪录片的新形态,为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纪录片的创作书写新篇章。

“维采传媒”(Vice Media)是为年轻人制作高品质内容的全球化新锐媒体集团,创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纽约,遍布38个国家,VICE于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将注册公司命名“异视异色”(VICE中国),意在突出其离经叛道的青年亚文化定位。“异视异色”《VICE肖像》系列的创作团队融入当前市场环境,顺应媒体发展趋势,从年轻视角出发,通过多媒介的形式在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个奇异的世界,围绕年轻人的兴趣热点,把握以“90后”为主用户群体的观影习惯,围绕新锐话题,采用片段叙事、微观切入和个性化表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实现自身长足发展,意为打造最为鲜活、最具前瞻性和启发性的青年文化媒体平台,制造多元高质量的视频节目、图文、活动等内容。

本文以《VICE肖像》系列为典型代表,围绕其用户定位、选题价值、叙事与形式创新、制作与传播等特点,剖析“互联网+”纪录片创新发展之路。

1 用户思维 精准定位

媒介形态的变化引领着媒体团队的创作形式、创作内容和传播方式的转变。VICE经过多年的摸索找准了“利基市场①”,培育起稳定的“初级受众群”。这些人往往是走在潮流前沿的“酷儿”,甚至就是引领风尚的“带头大哥”,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媒体的内容和品牌在青年人群中开展快速的“病毒式传播”。让VICE在全球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初级受众群”是其“死忠”用户年轻、收入较丰厚、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产阶级男性,这无疑是广告商最为觊觎的一类人群。相关调查显示,VICE的全球用户当中有超过3/4的人年龄在21至34岁之间,65%为男性,年收入的中位数为6万美元,平均每天花费两个小时在网上搜索时尚、科技、音乐等方面的资讯,80%以上的用户会向别人推荐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②。《VICE肖像》系列目前在b站连载至57集,每一集时常大概在10分至25分钟的微纪录,从用户角度看,《VICE肖像》系列从策划开始就锁定传播对象,紧紧抓住了用户的兴趣所在,顺应用户追求个性化的观影习惯,秉承年轻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的特质;选取一些与青年亚文化相关的小众题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备受瞩目的人物,以独立每集,系列成章的形式组成,采用贴近青年群体视角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观念,运用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和快节奏剪辑的风格吸引和锁定青年用户群体。例如肖像系列中,采取不回避的方式,围绕年轻态的社会群体较为关注,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话题,中国单亲妈妈、成都搏击少年、死飞社团、藏族格斗少年等,其中颇具蒸汽感③,融合复古文化设计、开着改装车立志纹遍全中国的新世纪纹身青年,他们把纹身作为一种表现主义的伸张,把纹身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行为艺术,虚幻、拼贴、无秩序、特立独行成为他们最大的特色,后期的制作也贴合人物特征,在画面上采用低保真处理、特效制作产生故障的电视机画面、重复出现对话框和像素风的80年代街机风格,光线和造型上天马行空,延用80年代的复古特色,大多采用了LED灯管和借用车内灯光的模式,使整体环境氛围尤为时髦与神秘,纪录片中大量出现汽车、宇宙和光谱等象征放飞与自由的元素,主人公们在同一辆车上,随着音乐摇摆,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是各有所好的,吕典偏好3D模型纹身,合成云忠于互联网元素,艮土风格荒诞可爱,LIU热爱粗轮廓线,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是此年轻一代独特的个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正如他们所说“体验未知,去听更多的声音”;VICE将这些具有特色风格的纪录片投放到网络的大环境中,激起更多回响,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

2 选题新颖 价值多元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纪录片偏爱客观追溯历史、社会发展和纪录大自然的奥秘等相对宏观的主题,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往往较小,无法让用户产生带入感和持久的兴趣关注度。纪录片创作的选题范围、创作观念等方面深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为适应网络群体的观看需求,纪录片的选题观念也开始呈现去精英化的趋势,激发用户的收看热情,为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间。“东京钻石枭雄、电竞群体、网红整容医生、神职DJ等,从标题设定上不难看出,VICE创作团队的选题较为新颖、价值多元,在策划前期就围绕“90后”为主的网民群体较为关注的话题,包罗电竞、纹身、摇滚、洛丽塔、整容、街头篮球等新锐议题,借助互联网的数据收集与热点追随,关注青年亚文化,侧重选择新锐的题材。例如肖像系列第二十三集《年轻人们:死飞不死》介绍一群喜爱死飞单车的青年群体,通过贴近生活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抓住局部放大情感元素,展现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为这一小众群体拨正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影片最后一群骑着单车的青年奔向远方,青春与热血挥洒在星空下,尽显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创作多元,如果从时代语境的角度看当前的纪录片,会发现互联网给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充满可能性的话语,尽管存在话语的博弈,但更多的时候,交流、沟通、协商,通过记录影像实现了意见的流动,促进了话语间的彼此理解④。

3 微观叙事 个性表达

《VICE肖像》系列纪录片在叙事上倾向个人化叙事,对新颖、特色的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达,创作周期更短,吸引用户观看,内容更具有时效性,题材更广,传播渠道更灵活,更适合快餐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欣赏需求和碎片化的欣赏习惯;例如肖像系列第十集《直播整容手术全程的医生网红》的主人公是纽约最著名的认证整形外科医生Matthew Schulam,他早期运用社交媒体Snapchat平台直播整容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整形医生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整形手术及相关知识的教育,语言精练,为大家提供干货,让大众亲眼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整形手术,填补年轻人对这一领域的空白而走红网络,Samantha是Schulman医生的患者和粉丝,观看他人的手术直播后,决定进行整形并乐意直播和分享自己的整容过程,经历日均观看量超过100万次。社交媒体影响着人们的观影习惯,引领人们的审美发生嬗变,进一步影响着创作,主人公最初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细小内容,在单独观看时也许无法深入了解,但经过纪录片的呈现,这些碎片化的情景能够得到较为系统的体现,这种个体式、零散的纪录短片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的形式能够体现以“90后”为主的网民对于内容的个人化与个性化的追求,同时微观叙事的创作形式也加速纪录片对于现代社会热点的关注和传播,用影像化的方式传递观点和理念,引起关注。碎片化叙事是“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创作的重要表达手段。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思维不断渗透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形成终端化、碎片化和浅层化的信息接收习惯,为吸引用户,纪录片的创作也要进行形式的创新,融合新的媒介形式,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需要适应新媒体的生态,尝试新的格式,精炼内容,将作品时长压缩,顺应年轻人为主的网民对于媒介的接触和使用习惯,于是具有零散感、拼贴感的碎片化叙事时代应运而生。这种浅显化的叙事模式便于增强纪录片的传播效率,能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增强传播的接受度与互动性,由于播放平台和人们收视习惯的变化,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微纪录片在叙事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从微观的角度表达主题。

4 制作传播 渠道多元

互联网技术打造的全媒体平台为纪录片的宣传、播放、营销提供了新的渠道,丰富了纪录片的传播平台,社交媒体与视频网站形成较强的融合趋势,增强了视频分享与观看的高度互动性,重塑观众的收看习惯,应用互联网的框架重构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使纪录片实现了从作品到产品的质的飞跃。传播渠道的变化,推动了主流媒体传播理念的变化;通过移动端来加速传播,手机客户端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入口,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覆盖面。创作团队利用互联网多元、多向的互动特质,整合纪录片资源,借助新媒体渠道的传播形态,加强媒体营销,推广纪录片的宣传,吸引更多用户,以纪录片为桥梁,使用户通过观看、评论和分享,变身主动传播者,借助社交平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进而扩展纪录片的影响范围和关注度。《VICE肖像》是VICE团队制作于2017年的系列纪录片,截至2019年9月,优酷粉丝量高达33万,在bilibili网站平台上总播放量达216.8万。除了b站的传播,VICE制作团队还建设网页和手机客户端VICE App,垂直频道持续更新,第一时间发布和更近推送在线体验和观看VICE全球的最新视频和精选节目单,互联网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平台;开设微博,可随时获得频道最新动态,粉丝用户高达198万,日阅读数量高达100万+,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属性为用户和潜在用户的讨论带来了新的话语空间;同时开设微信公众号,截至2019年9月29日共发布文章3 231篇原创文章,阅读量上万,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户随时随地自主观看。此外,纪录片借助互联网的端口长时间展示,适合纪录片影像“慢热型的”文本属性,通过网络的分享讨论,在社交平台形成话题,持续发酵,拓宽了自身的话语空间,利用关键词搜索和用户推介分享,充分发挥作品的长尾效应。在媒介融合影响下,多渠道传播,不仅拓宽了纪录片的播出平台,同时也促使宣传手段和营销手段的多元化,运用新媒体营销和社群传播,围绕有话题性的内容进行拍摄,在网络掀起讨论的热潮,利用网友的讨论和互动造势,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

5 结束语

“互联网+”纪录片的革新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形态,同时也在深层次影响着纪录片生态的重构,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的创作发展要充分利用和把握互联网思维、基因和框架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将互联网基因注入纪录片的创作之中,在形式上运用新媒体技术来丰富用户的观影体验,在内容上促使纪录片的内容多元化发展;紧随网络热点话题,顺应用户需求,用碎片化的形式表达更多信息,借助网络平台的社交化互动拉近与用户之间的体验交流,从而更加精准定位“利基市场”,拓展了意义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制作推广更加符合受众观影习惯的“互联网+纪录片”,实现纪录片产业的分众化和差异化发展。

注释

①利基市场即以较大的细分市场中具有相似特征和需求的个体消费者所占有的市场空间为中心,研究个体消费的行为轨迹,量化数据,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开发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等,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个性定制并打造顾客关系。

②史安斌,全梅君:《“异视异色”入主流:Vice 的成功之道》,《青年记者》,2016年第7期。

③蒸汽感即蒸汽波艺术,起源于赛博朋克,兴起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包含了音乐、服饰、和视觉设计等多个种类,是一种色彩艳丽、内容相互拼贴带有迷幻色彩的后现代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视觉表现手法。

④李智:《“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的话语重构和影像赋权》,《当代电影》,2016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信用卡资深用户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