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个维度看新时代网络舆论新特征

2020-07-12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舆论

当前,网络舆论话题纷繁多样,舆情热度持续高位运行,网络舆论的传播媒介、舆论倾向、舆论主体、舆论话题也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网络舆论生态正悄然重构。

1 传播媒介维度

1.1 网络舆论传播网状化

随着近两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舆论策源地愈发复杂多元,除了传统媒体、网站、“两微一端”等作为舆论深发地外,新兴平台对普通网民时间的吸附日益加深,加之信息传播的人际圈层化、碎片化特征,使网络舆论传播去中心化愈发明显,呈现出全方位、多渠道、全领域、交互性的网状化传播新格局。在这一新格局下,传统的舆论传播路径被重构,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最为重要的孕育场。

1.2 网络舆论载体多元化

移动终端、传播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网络舆论的载体显著扩大。在前几年以微信、微博为主体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之上,抖音、快手等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平台强势崛起,知乎、果壳等网络社群及知识问答社区应用蓬勃发展,网络购物、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新应用不断涌现,展开了更加多元、立体化的发声,深度影响着网络舆论格局。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入驻短视频平台,成为在政务公开、宣传引导和社会治理中一个有力的抓手。

2 舆论倾向维度

2.1 网民情绪表达趋于理性客观

综观近年的热点舆情事件,网民的情绪表达逐渐趋于冷静、理性,舆论“一边倒”现象显著减少。在一些争议度高、易被标签化的舆情事件中,越来越多的网民不再选择对他人言论的盲从,而是持有多方求证心态,在舆论交锋中探求事件真相、理清是非曲直。近两年网络舆情反转事件频发,正是网民持续追问、不随意妄加判断的结果。这表明网络舆论传播的自净功能正逐步形成,网络舆论传播机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网络舆论日益呈现出积极正向的态势,在多起热点舆情事件中,网民表现出极强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网上理性爱国主义向心力显著增强。

2.2 官方和网民舆论趋于良性互动

近年,官方舆论高度重视通过社会化媒体与网民进行沟通对话,在易引发争议的事件中,官方积极回应和澄清网民诉求和疑问,采用多种手段持续提供事件发展细节、还原事实真相,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效应”正逐步得以扭转,官方舆论和网民舆论趋于良性互动。此外,多家理论性网站、“学习系列”App、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精准推送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形式,逐步实现对网民舆论的正确价值引领,进一步推动了官方和网民舆论的同频共振。

2.3 个别极端表达激化网上舆论

从近年发生的诸多舆情事件看,部分自媒体、别有用心者等受经济利益等因素驱使,使用具有明显感情色彩、意见倾向的观点和语言煽动网民情绪,将网络舆论引向极端化。一些看似伸张正义的偏激言论,很快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将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近年一些西方国家加紧进驻我网络舆论场,试图以其所谓的民主、自由等西方价值观对我进行渗透和分化,蓄意操纵舆论传播来影响普通网民对事件的认知,企图制造网络舆论混乱,对我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形成冲击。

3 舆论主体维度

3.1 普通网民活跃度日趋强劲

2019年8月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另据微博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86亿;2019年上半年,普通用户互动规模同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组数据展现了在当前舆论生态下,普通网民的活跃度正日趋强劲。与此同时,以往由大V统领网络舆论场的格局正逐渐发生变化,“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新的舆论生态赋予了普通网民更多的话语权。

3.2 先锋队伍和中产阶层发展壮大

在当下的网络舆论场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正不断壮大,一大批党政军群和知识密集群体的党员干部积极发声、主动作为、传播正能量,为网络舆论场带来一股清风和正气。更具有权利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中产阶层日趋活跃,在众多舆情事件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应看到,中产阶层群体内部在观念和诉求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极易站在各自立场上引发舆论场激辩。

3.3 “三低”群体仍占主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初中、高中学历的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比例分别为38.1%、23.8%;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9%,月收入在2 001~5 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3.4%;10~39岁网民群体占比为65.1%。由此可见,我国网民群体仍以低学历、低收入、低年龄的“三低”群体用户为主。受知识水平、经济基础、生活阅历等因素影响,这一群体更易受他人言论影响,易轻信、误传谣言,传播偏激言论。同时,一些平台为迎合“三低”群体的审美趣味和猎奇心理,加剧了娱乐化、低俗化倾向,对网络舆论健康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4 舆论话题维度

4.1 民生话题燃点低、传播广,折射网民焦虑情绪

随着人们对获得感、安全感的诉求日益强烈,且中产阶层在网络舆论角力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网络舆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社会公共安全等攸关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此类舆情关注者众、涉及面广、易燃点低,极易传播、蔓延网民群体的社会焦虑情绪和危机感,进而引发社会偏见,激化社会矛盾。但也应看到,网民普遍存在的焦虑感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当前社会保障机制仍不够完善,倒逼政府部门的新举措新作为。

4.2 从对问题表面化的追问向体制机制层面转变

随着中国社会变革节奏加快,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和观念革新。网络舆论关注的重点也开始从对政府、官员以及社会公平的聚焦转向对社会发展、改良的思考。特别是伴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高发且易激化,越来越多的网民不再满足于“就事论事”,而是逐渐向体制机制层面进行深入探讨。这一方面体现了网民社会责任感的觉醒,另一方面也极易被部分别有用心者利用,借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将舆论引向对我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否定,消解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4.3 涉外舆情关注度显著提高

随着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近两年涉及国际政经、外交等话题的舆论讨论热度明显增加。一方面,境内外舆论相互叠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由于涉外舆情敏感度高,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使舆论呈现出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在当前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下,如何培育大国心态,凝聚社会各阶层共识,振奋民族精神,成为网络舆论工作的一大课题。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看到,当前网络舆论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但同时也应清醒认识网上舆论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形势下,针对网络舆论出现的上述特点和规律,持续推动网络舆论生态形成良性循环,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