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对幼儿形成良好亲社会性行为的作用及探究

2020-07-10顾家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行为准则国学道德

顾家毅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家庭结构中一般是六个或四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长期在亲人的照顾和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失去了许多与其他幼儿交往和自我独立的机会,行为多偏向于“自我中心化”,分享意识淡薄,对其他人或物缺乏同情心,对亲人老人的尊敬感较为薄弱。如果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进行纠正的话,那么这些坏习惯或者说是坏思想会影响他的一生。国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国学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知识,对于当今人们的行为仍具有指导意义。而幼儿时期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国学中的道德知识多以故事、神话等幼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这种呈现方式能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成为实践道德行为的驱动力。

国学内容丰富多彩,国学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取国学中适于幼儿阅读的内容,让幼儿对其有所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一)依据幼儿发展特点和需要选取国学教育内容

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时,应选取提升幼儿现有道德发展水平的内容,让幼儿“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选取的国学内容,高于幼儿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如 “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与自身相关,而且还应认识到这种行为对他人的影响,逐渐地习得考虑他人的需求。幼儿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幼儿对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和技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幼儿迫切的希望通过各样的方式习得和掌握各种交往规则,可以依据幼儿的需要选取适宜的国学启蒙教育内容。如《弟子规》中细想明确的阐述了怎样与父母、朋友、长辈交往,“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表达着对父母的尊敬,“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传递出与长兄交往的礼仪规则,选取这些交往行为准则并非让幼儿牢牢的记住这些礼仪细节,而是将其中传递出的对父母的孝敬、对长兄的尊敬、对他人的诚信和真诚精神。

(二)根据教育目标选取国学教育内容

国学启蒙教育内容的选取离不开教育目标的指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道德教育目标划分到社会的教育目标中,将社会的教育目标描述为:“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实施国学教育时应围绕这一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选取的国学内容应该具备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国学教育教学方法

国学教育内容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蕴含的道德行为准则具有明晰化的特征,教师可以结合国学教育内容的特点,以幼儿道德品质发展水平为依据,选取适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准则的掌握。如道德叙事、角色扮演法、游戏法、情境创设法、诵读法等等,方法的选用应符合国学启蒙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与特点。

角色扮演法

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感人的故事、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的突发事件等方式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学习“父母,唯疾之忧”,先让幼儿讨论自己生病时,父母的行为,表情和心情,创设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孩子生病的父母,体会父母焦急、忧伤的感受,通过对父母自己爱的深切体会,逐渐学会爱父母和身边的人。观察到幼儿在生活中议论别人并嘲笑别人的短处时,通过对“人不闲,勿事扰,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的讲述,先让幼儿扮演自己被别人嘲笑、议论和打扰,体会当事人的心情和反应,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应如何做,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幼儿通过对自身情感的唤醒产生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

诵读法

诵读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读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跟读、指读、领读等方式引导幼儿阅读国学内容。教师可以播放录音机或自己用标准的普通话让幼儿跟读。第二个阶段是理解字义的方法,主要采用言语、图画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词句的含義。重点是教师将词句的意义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件、心境相结合,促进幼儿的理解。第三阶段是背诵的方法,主要运用接龙、情境等方式激发幼儿背诵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经典为幼儿创立一定的情境,给幼儿充分展开其想像与思考的机会,让幼儿在其所喜爱的、自己所幻想出的情境中记住、理解所学知识。应当注意诵读法并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它是帮助幼儿识记、记忆知识的一种方法,其区别在于能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工具之一,挖掘国学中适于幼儿道德发展的道德观念,利用国学中道德精神和行为准则的独特呈现形式,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使国学教育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国学中蕴含的道德精神,以期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猜你喜欢

行为准则国学道德
“垂”改成“掉”,好不好?
跟踪导练(五)(2)
为何不吃梨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道德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对话中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