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诗性之根对接诗歌生命

2020-07-09胡月园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诗性儿童诗

胡月园

摘  要:每一个孩子,天然地就是一首诗。儿童能从儿童诗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课堂中儿童诗是以非生命形态存在的。教师必须带着孩子去追寻诗里存在的永恒性,让诗歌与孩子的生命对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生命成长。尊重儿童,还儿童真性。尊重诗性,和诗歌对接。遵循规律,助生命成长。

关键词:儿童诗;诗性;生命成长

引言

每一个孩子,天然地就是一首诗。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洋溢着浓浓的诗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他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好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樊发稼的这段话向我们表述了儿童诗之于儿童的意义。儿童能从儿童诗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

遗憾的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语文课堂时发现:在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儿童诗是以非生命形态存在的,肢解后的片言只语,没有了血肉,丢失了诗歌的灵魂。儿童诗本应给予儿童的想象、激情和创造,几乎被消解殆尽。在儿童的心中,儿童诗对于他们,就是一种跟其他文体一样的读本,读儿童诗,就是学懂诗里的字和词,弄懂诗句的意思。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凝滞了流动的血液,儿童诗怎么能打动儿童的心灵,怎么能燃烧儿童的梦想和生命?

儿童诗可以打动孩子,而要打动孩子,要使孩子喜欢儿童诗,就必须带着孩子去追寻诗里存在的永恒性,让诗歌与孩子的生命对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生命成长。

一、尊重儿童,还儿童真性

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心理、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文化……因为儿童具有诗性智慧。认识儿童、理解儿童需要我们放低成人的姿态,站在儿童的立场看他们眼里的世界,听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

1. 关注童真,发现儿童本性之真

童真指儿童天真的本性。在儿童身上,主体与客体、认识与生活、想象与存在往往是水乳交融的;他们采用直觉、想象、综合等方式把握世界;他们对有关事物的各种表象充满了运动和情感的因素,正是这种质朴的诗性智慧构成了儿童本真的生存状态。如孩子看到高高掉下来的小雨点会问“小雨点一点也不疼吗?”孩子在秋天的田野散步,会在玉米闪亮的金牙里,寻找到太阳遗落的微笑。儿童是本真之美的代言者。难怪荷尔德林会深情地感叹:“他完全是他所是,因此才这样美。”

2. 欣赏童趣,感受儿童成长之乐

童趣的是指儿童好奇、游戏,欢乐和成长的四种表现形式。儿童以诗性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一切活动,他们将游戏因素、艺术因素、童话因素,即诗性的因素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儿童想象太阳的出处:宇宙是一只很大很大的母鸡/他生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鸡蛋/那就是太阳;儿童感受雨天:一滴一滴的雨/是一个一个娃娃/雨伞/是他们的跳跳船/跳呀跳呀/“通”地跳到地上去了。儿童就是这样用自己好奇眼睛,快乐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构建属于自己充满乐趣的童年。

3. 呵护童心,培育儿童心灵之美

童心是指儿童天真纯朴的心,也指儿童般的心情。儿童是具有诗性智慧的存在,儿童是诗人,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蒙台梭利曾说:“只有诗人和孩子有相同的感觉,他们会被激荡着岸边石头的潺潺河水所吸引。孩子会对它产生热情,会欢笑,会想叫它停下,会用手爱抚它,会去称赞毫不吸引人的植物香味。” 金波也说过:“童心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 儿童的情感世界接近天然,是纯真的、几乎不沾一点灰尘的洁净的世界。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应呵护童心,带领孩子们用诗的眼睛、诗的耳朵、诗的心灵、诗的情态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讓孩子们拥有特别的诗想,永葆心灵的清纯和灵动。

二、尊重诗性,和诗歌对接

儿童诗是随着五四时期新诗的诞生而逐渐发展起来,虽然起步很晚,然而它从一开始就受到民族诗艺传统的熏陶,是吮吸民族诗歌的养料成长起来的。所以,具备诗歌特质的同时,儿童诗还有其独特的受众个性,它必须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1. 童诗展现儿童的认知图式

如果把儿童的诗性智慧比作一个扇面的话,那么,儿童的游戏、儿童的艺术、儿童的梦想、儿童的神话与童话、儿童的哲学、儿童的语言等,共同构成儿童诗性智慧的“圆周”,形成儿童头脑中的“世界图画”。

儿童的诗歌灵性来自于春风吹开的花瓣、蝴蝶翅膀扇起的风、蛙声里清凉的月光,以及飞成一团小雾似的带着花香的蜜蜂……在他们的眼里:“太阳是一个永远用不完的红线球”,“萤火虫是一个不小心烧着了短尾巴的小马虎”,“云是会走动的鞋子”,“树竿像支长笛”,“风是树的梳子”,“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因此,走进童诗,就要用儿童的视角去解读其中的一幅幅图画,让诗歌与图片对接。

2. 童诗表达儿童的新奇想象

生活是儿童最肥沃的土壤,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还是抽象,都可以入诗。怎样有意识地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深刻的表象呢?感受儿童诗中想象的新奇吧!儿童诗就是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如早春河岸边的芦苇、夏日清风中的荷塘、蜻蜓翅翼上的纹路、蚕豆叶柄上的小耳朵……这所有的一切都能激起儿童神奇的想象。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3. 童诗呈现儿童的鲜明形象

诗要用形象思维。”儿童诗是诗人形象思维的结晶。儿童易于接纳鲜活生动、可视可感的文学形象,而天然地排斥形象的虚幻、玄妙和朦胧。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儿童视野中独特的诗歌形象,力求“诗中有画”,让孩子们在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凭着直觉,尽情感受诗情和诗美。如林良的《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整首诗中沙发的形象深入人心,可视可感。

4. 童诗流露儿童的自然情感

儿童诗传递儿童的心声,是儿童心理的诗性外化和儿童情感的自然流露。儿童诗中,没有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生,也没有朦胧晦涩的内心情感,只有单纯而富有灵性的儿童生活,有儿童对世界的希望和想象。还是林良先生的作品《蘑菇》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那寂寞孤独的蘑菇,久久地伫立在门口,眺望着远方,希望在远处的巷口,会突然出现朋友的身影。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也能把成人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三、遵循规律,助生命成长

吴素明老师说:“儿童诗容易让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可以令你拭去凡尘,涤荡内心的艰辛,快乐不时地涌上来,像一条久违的河流在无边流淌。这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为了更好地理解童诗,我们必须放弃成人的智慧,保有儿童的灵魂,就像披上一件魔法衣,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生成生命成长的气息。

1. 童诗教学要立足整体

儿童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诗性的世界。儿童诗的情感表露是间接的,有层次的,有深度的,当一首诗歌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它恰如一个“压缩的文本”,如果能以恰当的方式打开它,诗歌的精微、色彩、情韵、节奏等将像一朵绽开的鲜花一般一一呈现。诗歌教学时,就要借助精心设计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走进诗中。

如《鞋》是台湾著名诗人林武宪创作的儿童诗。很多老师都喜欢读,喜欢和学生分享。如果在教学时仅仅抓“比喻句“鞋”是什么,围绕“为什么说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展开思考和寻找。老是揪住“大大小小的鞋”是指哪些人的鞋?为什么说“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这样的问题在文字里打转,就显得缺乏诗的激情和意韵,多了理性的揣摩。我在教学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师(引领学生读通,读顺诗歌后):想一想,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感觉?从诗歌的整体入手,借精要的问题探路,让学生整体观照中触摸诗情,走入诗境,学生一下子就与诗歌产生了共鸣,从大大小小的鞋中感受到家的温馨,体会到亲情的温暖。

2. 童诗教学要唤出形象

我们知道,儿童是富有诗性智慧的存在,他们“可以用手来想”,“用脑袋去做”。然而,老师日常教学,常常停留在字词句层面上来解读童诗,用理性思维肢解诗歌形象。林武宪的《鞋》充满了温情和爱意,让人感觉温暖与温馨,如何引领学生去理解诗人与作品、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呢?我借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鞋的形象):你从诗歌中发现了一双双怎样的鞋?把诗句植根于日常的家庭生活,瞬间鞋的意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学生从“鞋”中找到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影子,童诗教学唤出形象的方法,顺应诗歌教学的内在机理。

3. 童诗教学要培植情趣

著名诗人雪野老师曾这样说过:“诗歌是诗人对生活的体悟,是对生命的体察。诗人写出一首诗歌,诗歌的生命没有真正诞生,只有当它进入读者的血液里,滋养了读者,它的生命才真正诞生。”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诗歌与生活做对接,让诗歌、诗句与孩子当下的生命相连,诗歌内蕴的情感才能流动,才会馥郁芬芳。还是以《鞋》为例:

师(感知意象鞋):想一想,你喜欢这些鞋吗?你喜欢它什么呢?

生1:我喜欢那双欢快的哥哥的鞋子。我想到我哥哥平时是个活力十足的男孩子,这是他的鞋。

师:你能将哥哥回家把鞋脱下的心情给读一读吗?

生1:读得欢快动感。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这才像我哥哥脱鞋的样子:哥哥回家总抱着个篮球,鞋是甩着脱的,我特别喜欢他这个样子。

师:感谢你用朗读告诉我们你的哥哥的形象。谁还想说?

生2:姐姐的鞋是文静的。因为,每次姐姐回家,脱鞋子总是没什么声音,摆放得最整齐。我觉得应该这样读。

生2:读得文静而温柔。

……

课堂上,学生在朗读中自然地进行了角色互换,在言语诉说中,达到了阅读中的“有我之境”。诗歌因为有“我”在,诗句的生命力得到了彰显。当学生将“鞋”的意像丰满、替换后,鞋就变得自己最亲近的人了。再引导学生逐节甚至是逐句朗读感受鞋在诗中的具体形象,让学生想象鞋一天的行程,体会鞋子装载的心情,学生在感悟大大小小的鞋在一起的濃浓的温情时,收获的还是诗歌的情趣。

结语

儿童是属于诗的,他们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心与诗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相通。有了诗,他们的智慧不仅指向眼睛看到的世界,而且能指向心灵触摸的空间。教师应当是儿童世界的发现者,是儿童智慧的欣赏者。只有教师读懂儿童的生活,才能敲开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诗歌教学才能进入儿童的童话世界和诗性世界,儿童的生命才能借助诗歌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意】维柯著,朱光潜译:《新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2]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瑞】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语言与思维》,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  【美】C·Edwards,L·gandini,Gforman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文》,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年版

[5]  【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人,诗意的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诗性儿童诗
卷首语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