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阅读,让师生共同成长

2020-07-09王文博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探究性文本教材

王文博

从教十三年,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一直在探索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常常有一些小场景引发我的思考。

场景一:老师不讲,我不会写

周末的一天,女儿在家写作文,书桌前的她抓耳挠腮、东张西望,迟迟不肯下笔写。我耐着性子问她为何不动笔写作文,她答道:“这篇习作老师没讲,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问她:“老师不讲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吗?”她脱口而出:“老师不讲,我怎么会写啊!”我陷入沉思。

场景二:周瑜其人

有一次给一个班上语文课,课上复习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草船借箭》一课,当我问到周瑜这个人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嫉贤妒能、阴险狡诈”。我随即问道:“从哪里能看出他的阴险狡诈呢?”学生们立刻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在我的追问下,才支支吾吾地说:“老师让我们这么记下来的。”于是,我布置了让学生们查找周瑜资料的作业,第二天,学生们告诉我:“老师,原来周瑜还有英雄的一面。”

场景三:一份源于我校家长的调查问卷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我设计了两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调查问卷,在全校200余名教师和200名家长中展开了调查。通过统计数据,我发现了在“您认为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和目前最缺乏的核心素养”两个问题中,“探究能力”均榜上有名,甚至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可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迫在眉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阅读教学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一方面,教师通过细读文本,探究文本教学的核心价值,制订探究性教学目标展开阅读教学,这是教师的主导性探究。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多种方式展开个性化阅读,探究文本的秘妙,习得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策略,最终学会迁移运用,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的主体性探究。

一、教师的主导性探究

语文课“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探究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师的主导性探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探课程

课标中的总目标、阶段目标,蕴含着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指引。我们拿到教材,往往只局限地看这篇课文本身,只研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都有它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必须将文本置于学段、单元中,要做到通读教材,领会全册教材的训练体系,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单元教材解读。

2.探文体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体裁样式,体裁样式不同,文本表达的形式就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课标对不同文体的学习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该将文体特征通过教学慢慢渗透开来,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独特性。教学说明文,就应该让学生探求到说明文的精练、准确之美;教学散文,就要让学生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执其神感其形;教学小说,就要让学生探求到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教师有了文体意识,就能改变“所有课文一种教法”的现状。

3.探文脉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不仅具有明确的文意,而且具有鲜明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指出:“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教师要善于探究文章的结构线索、特点、情感变化。只有厘清了文章的结构,摸清了作者的思路,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条理清晰。

4.探语言

教材所选的文章大都是精品之作,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对于作者推敲锤炼的文字,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细心琢磨、体会。比如我在教学《白鹅》(统编本四年级下册)一文时,在厘清了文章写作顺序后,我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将重点聚焦在白鹅的吃食上,通过抓住描写白鹅的关键词“三眼一板”,抓住描写作者的关键词“侍候”,抓住描写狗的关键词“窥伺”,让学生品读文本,充分发挥想象,在一遍遍的读中体会白鹅的高傲,进而丰富白鹅的“鹅老爷”形象,作者的“堂倌”形象,狗的“小偷”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丰子恺用语的精确,从而落实了课标对于中年级字词教学“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目标。

另外,探究语言还包括抓住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形式。比如《祖父的园子》(统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文中,作者通过“愿意……就……”的句式写出了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常态的生活化阅读关注的是“说了什么”,而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发现“怎么说”,引领学生领悟其语言发生的特征和技巧。在探究文本中,发现了这样特殊的语言形式,要及时加以提炼,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之后,进行迁移运用,最终习得方法。

5.探学情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年段特点开展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经验有限、探究能力有限而呈现出的探究欲强、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运用学生们感兴趣、有体验、有生活、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要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教法。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学生的主体性探究

1.自主预习,课前探究

为了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意识,我采用让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方式。在预习、理解的过程中,激活学生以前原有的知识,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扩充发展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自己理解作品,使意义具体化。

低年级的自主预习,力求简单,针对性强。我自创了预习小儿歌:“课文读三遍,标好自然段,圈画生字词,找到疑问点。”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大力减少课下机械抄写的作业,而是让学生尝试预习。一开始,学生只能做到前三项,后来,经过慢慢训练,很多学生已经能够通过预习自主提出问题。中高年级的课前预习,我侧重运用自主学习单,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课前探究。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个场面,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关于作者,你知道哪些?一个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文本的空间。

2.自主合作,课中探究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如梳理文中提供的信息,区分重要信息和不重要的信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故事的要素,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评价作者的目的和观点,探究文本的写作方法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文本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问处、文本的空白处、写法的奥妙处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从而掌握阅读策略,习得读写方法。

3.拓展延伸,课后探究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利用生活资源,将阅读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精心策划一些语文综合活动,采用多侧面拓展、多渠道贯通,使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们开始背诵经典诗词、小古文等,学生们学得饶有兴趣,还能模仿着写一写。有了低、中年级大量古诗文的积累,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自主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

平时教学中,我一直侧重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从机械抄写中解放出来。如下雪的时候,我偶尔在雪地里拍到了一双小脚印,于是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是谁的脚印?它在大雪天要去干什么?学生们经过仔细探究、想象,举行了“雪地里的小脚印——我的童话最精彩”的分享会。

我经常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品桃红,看闲云,赏红叶,让学生们用诗意的角度去欣赏大自然,用语文的方式表达感想。

在探究性阅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颗颗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种子已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灵里生根发芽。让每一名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让每一名学生享受祖国的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并成为其忠实的热爱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探究性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