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预测中发展阅读思维

2020-07-09邓丽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老屋预测内容

邓丽艳

在统编本三年级教材中,首次出现了以“预测”为阅读策略的单元。“预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预先推测或测定,是指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推算,从而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与结果。而阅读中的预测是自然存在的一种心理,通过联系上文、结合情节规律、依托生活经验等途径,让学生猜想之后的内容,猜测故事结果,使阅读成为快乐的体验。

阅读预测,属于阅读思维的范畴,教师如何把握“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预测方法,培养他们运用预测策略的意识,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将预测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丰富预测方法,阅读思维多触角延伸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预测的思维过程就是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在不断假设、验证中证实或推翻之前猜测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预测方法,让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想,从而建构“猜测—证实”的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是整个预测策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预测方法的指导。

1.联系内容

文章中隐藏着预测的线索,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文本中的某些文字、段落以及标点作为预测的发散点,如结合“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这个句子,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预测:“我看到老屋门板都破了洞,想到这么破旧的东西应该很不牢固,预测老屋说不定下一刻就要倒了。”

2.看图感受

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推想。课堂上,通过插图“老屋满脸皱纹、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学生可以预测:老屋看着就像老爷爷一样慈祥,应该会答应小猫的请求。

3.生活映射

学习的过程很多来源于生活经历,预测也是如此,与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结合在一起,会更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所以预测要联系生活,要符合真实的生活。

4.阅读类推

阅读具有相似的情节、结构与语言表达的文本,能让学生很容易以此类推,预测之后的情节,也就是单元导语所述的“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上述方法都是有效的预测方法,都能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但是这些预测方法难易程度不同,所以课堂上教师应有所侧重,找寻思维的训练点进行教学。

二、展开预测实践,阅读思维多层级深入

针对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过程,并将获得的一些预测的基本方法迁移运用到不同的情景或文本中去。

1.借助类同点

阅读思维可以在辨析中提高。如结合情节规律进行预测,教师可将小猫到老屋避雨和母鸡去老屋下蛋这两个情节同时呈现,让学生找到反复情节模式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预测到之后还会有小动物来寻求老屋的帮助,而且希望得到帮助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正是依据这个情节中的小小不同点,学生的预测才具有了思维的精确性和发散性。

2.把握矛盾点

有矛盾冲突的地方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老屋所说“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第4自然段“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与文本最后“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之间的矛盾等,利用这些对立的关系,可以为思维训练找到有效的途径。同时,预测的内容有的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有的与文本呈现的内容完全不同,这给了学生阅读的惊喜,也是思维的惊喜。课堂上学生呈现的思维活跃,就来源于一个又一个矛盾点的化解。

3.推进生长点

阅读思维如何训练,可以从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突破。如同伴的预测是“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测呢?思维的轨迹是怎样的呢?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呈现:

原来,“故事里的内容”是学生看到的,“生活经验”是学生想到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猜想,思维的过程就这样清晰地呈现在课堂中,思考也就深入本质了。而后教师出示填空题:“我看到(       ),想到(       ),预测到(        )。”结合这样的句式让学生将之前的预测进行检验。学生发现了预测的内在秘密,之后再进行预测就更有章法了。

4.辐射练习点

思维亦是可以训练的,教师可利用实际操练的环节,让学生活学活用。如教学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之后,教师出示了绘本《小猪变形记》的封面,让学生预测这到底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有的学生通过封面小猪手上、尾巴上系着羽毛的图片,预测小猪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学生结合题目中的“变形”两字,预测小猪变成了其他的动物……通过学习,原本无意识的阅读心理成为有意识的阅读行为,真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乐趣,学生不仅成为了阅读的参与者,还成为了阅读的创造者。

三、推进预测表达,阅读思维品质化提升

王崧舟老师曾说:“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

1.范式模仿

統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童话,将童话故事的特点“丰富的想象、活泼的语言、丰满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能提供语言表达的范本。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以反复结构来叙述,文本的表达方式一目了然,学生在进行预测时也可以模仿表达。学生发现每一次小动物向老屋寻求帮助时,都有一个基本的表达思路:先呼唤“等等,老屋!”,再说清需要在老屋待的时间,最后说明具体的原因。在预测之后的故事内容时,学生也试着采用相似的表达方式,呈现更多相似的情节。以下是课堂上学生的预测:

小乌龟:“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冬天,行吗?我需要冬眠,可我找不到一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小鹿:“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三个月,行吗?我不小心被猎人打伤了腿,可我找不到一个好好养伤的地方。”

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个填空题,提供表达的模板: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不要小看这样的填空题,对于三年级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这就是一根学习表达的“拐杖”,让学生有章可循。

2.技巧点化

语文课要让学习真正发生,相应的语文要素可渗透落实。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预测”这个阅读策略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技能。

《不会叫的狗》呈现了大量对话,如何读好这些对话?可在预测的同时相机落实。课堂上,教师通过讲授“关注提示语”“关注标点符号”两个朗读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朗读技巧。如课文中出现的“喔喔喔”“咕咕”等拟声词,可通过简单的操练,让学生掌握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拟声词,也为下文合理的预测打下基础。

3.原文链接

语文课标倡导大量阅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略讀课文后面有个练习:“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这就是典型的根据课题来预测的阅读策略:《躲猫猫大王》《小灵通漫游未来》《夏洛的网》,学生可以预测人物的身份、人物的经历;《团圆》,学生可以设想团团圆圆、欢欢乐乐的场景;《柔软的阳光》,预测会与疑惑同时发生:阳光是柔和的,为什么说柔软,柔软的阳光说的是不是软绵绵的QQ糖呢……经过这样的预测,学生对几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后便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到书籍阅读起来,在阅读中或证实自己的想法,或推翻之前猜测的内容,都是一种积极的阅读体验。

再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这两篇略读课文都缺失了部分情节或结局,在学生有根有据的预测之后,教师将原文后续的文字呈现出来,学生阅读之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大呼过瘾,真有酣畅淋漓的痛快之感,这与之前的学习完全不同,学生表示:预测更具有未知性和挑战性。

“预测”的教学没有先例可循,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让预测真正发生,让语文素养真正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老屋预测内容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不倒的老屋
老屋
《福彩3D中奖公式》:提前一月预测号码的惊人技巧!
预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