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0-07-09代景娜王琳琳付利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代景娜, 王琳琳, 付利然

(1.郑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 450053;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河南郑州 450053)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袭人体后发生了隐性感染,并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在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而发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灼烧痛、刀割样疼痛,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1]。目前,临床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制研究尚不明确,西医学理论认为,该病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侵犯神经系统,引发机体炎性反应而引发疼痛。但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中医学理论认为带状疱疹属于“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与肝脾内蕴湿热,外感邪毒有关。湿热、邪毒熏蒸皮肤,余毒未尽,经络气血受阻,使肌表经络阻滞,不通则痛。病久阴津耗损,经络失荣,不荣则痛。治则以疏通经脉、祛湿化瘀为法[3]。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在疏通经络方面效果较好[4]。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学》[5]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诊断标准,属于肝脾内蕴湿热、气滞血瘀型。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9~79岁;③带状疱疹皮损消失后,患者出现暗红斑、瘢痕或色素沉着,局部及周边出现灼热样疼痛、刺痛、火烧样疼痛;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①近6个月具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②伴有其他类型皮肤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免疫缺陷的患者;④合并有皮肤溃疡、恶性肿瘤的患者;⑤长期使用激素、镇痛类药物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基础治疗,阿昔洛韦凝胶(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Z20059927,批号:160301,181201)外涂以抗病毒,取适量凝胶涂擦于患处,每3 h涂擦1次,每日6次;布洛芬缓释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0900089,批号:160212,181105)口服以镇痛,每次200 mg,每日1次;维生素B1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2020611,批号:160213,181006)口服,每次10 mg,每日2次;维生素B6片(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856,批号:160205,181025)口服以营养神经,每次5 mg,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清艾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020253,批号:160211、180920。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尺寸:0.35 mm×45 mm。穴位选取:皮损局部、华佗夹脊穴、合谷(双侧)、曲池(双侧)、阳陵泉(双侧)、太冲(双侧)。根据患者皮损部位选取相应侧卧体位,穴位常规消毒,在疼痛皮损边缘处围刺,沿皮损边缘每隔2 cm刺入一针,针尖朝向皮损局部,针身与皮肤呈15°~30°(具体根据皮损部位调整),刺入深度30~40 mm,选穴数量根据皮损范围大小决定,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取疼痛皮损部位对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患侧)4~5个,针尖沿脊柱方向垂直进针,刺入深度为20~30 mm,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患者有酸麻或放电感;曲池、阳陵泉直刺20~30 mm,合谷、太冲直刺10~15 mm,行提插捻转泻法,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拔针后,阳陵泉、太冲穴给予麦粒灸,选取精制艾绒,用拇、食、中指将艾绒搓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炷,在穴区涂以少量凡士林,使艾炷粘附其上,点燃艾炷尖部,当艾炷燃烧至2/3,患者自觉灼痛时用镊子移走艾炷,此为1壮。每穴2~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感觉温热为度。针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

1.5.3 疗程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6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7](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疼痛感,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最高为10分。(2)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 白 细 胞 介 素 10(interleukin-10,IL-10)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按照试剂盒要求操作,加抗原包被,4℃过夜,洗涤、抛干。加待检血清37℃孵育2 h,洗涤、抛干。加酶标抗体37℃放置2 h,洗涤、抛干。加底物液37℃显色30 min,加终止液。采用酶标仪测定OD值,计算浓度。(3)疼痛因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1.7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患者的疼痛症状基本完全消失,90%≤疗效指数≤100%;显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的改善,对生活影响不大,70%≤疗效指数<90%;有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但是仍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50%≤疗效指数<70%;无效: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不大,疗效指数<5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5~77岁,平均(60.97±13.21)岁;疱疹部位:头颈部16例、胸部25例、四肢11例、腹部8例,病程平均(34.20±7.00)d。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6~78岁,平均(60.30±13.80)岁;疱疹部位:头颈部13例、胸部29例、四肢13例、腹部5例,病程平均(35.40±6.60)d。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VAS scores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n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1 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VAS scores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n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F值P值N/例60 60治疗前7.40±1.64 7.28±1.70 F组间=5.186、F时间=16.739、F交互=8.330 P组间=0.002、P时间=0.000、P交互=0.000治疗2周3.20± 0.95①②4.15±1.03①治疗4周1.25± 0.53①②1.99±0.61①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TNF-α,IL-6,IL-1β,and IL-10 levels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n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TNF-α,IL-6,IL-1β,and IL-10 levels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n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IL-10[ρ/(μg·mL-1)]122.6±27.1 178.0± 28.1①②124.8±30.5 155.8±30.3①N/例60 60 60 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α[ρ/(pg·mL-1)]198.4±48.1 96.5± 22.1①②192.1±52.0 120.0±31.7①IL-6[ρ/(pg·mL-1)]46.31±7.90 26.82± 5.09①②44.08±8.28 32.27±6.48①IL-1β[ρ/(pg·mL-1)]61.85±14.32 42.40± 8.85①②59.44±15.74 47.39±9.28①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5-HT、P物质水平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5-HT、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5-HT、P物质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5-HT、P物质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4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91.67%(55/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5-HT、P物质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5-HT and P substance levels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n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5-HT、P物质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5-HT and P substance levels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n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物质[ρ/(ng·L-1)]126.04±20.25 90.61± 14.34①②123.02±22.18 98.76±11.69①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60 60 60 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HT[ρ/(ng·mL-1)]105.87±16.21 85.60± 9.11①②108.04±17.66 93.25±11.38①

表4 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na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n/例(p/%)]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簇集状丘疱疹和局部的疼痛。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经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后可起效[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难治性、慢性神经痛综合征,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瘙痒、持续性灼痛、刀割样疼痛等,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饮酒等因素刺激下症状加剧[9]。目前,西医临床无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药物,仅以阿昔洛韦抗病毒,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抗炎,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等治疗为主,多数患者疼痛症状得以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疼痛不得缓解[10]。

中医学理论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归属于“串腰龙”“缠腰火丹”“蜘蛛疮”等范畴,认为该病与情志内伤、肝脾蕴热、外感邪毒等因素有关[11]。《医宗金鉴·缠腰火丹》曰:“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邪毒郁久而化火,熏蒸肌肤,使肌表经络阻滞,不通则痛。病程日久,皮损虽愈,然余毒未清,留而为瘀,瘀阻络脉,耗损阴津,使经络失荣,不荣则痛。《黄帝内经》有云:“诸痛肿痒皆属于心。”缠腰龙以疼痛为主,正是火邪作祟。治则以疏通经脉、祛湿化瘀为法[12]。

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在疏通经络方面效果较好。本研究中取穴皮损局部,阻止局部痛觉神经传导。华佗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相通,可调理脏腑气血。合谷穴可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曲池穴清热解表、疏经通络;阳陵泉穴善治足少阳胆经体表循行之病变,艾灸阳陵泉可疏利肝胆气血;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要穴,艾灸可疏通经脉、祛肝胆湿热。诸穴合用,可疏畅经脉、调和气血,使脏腑气血阴阳得以平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针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这是由于华佗夹脊穴附近分布脊神经后支,深层分布交感神经干,针刺华佗夹脊穴可阻滞痛觉纤维传导,减弱疼痛传入信号而减轻痛感[13]。针刺刺激还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下降,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含量升高,并影响5-HT、乙酰胆碱、脑内吗啡样物质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达到镇痛的效应[14]。

炎症反应是机体在遭受各种损伤因素后产生的一系列以防御为主的复杂反应,Walker JL等[15]研究证实,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密切相关,T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进展。TNF-α是炎症反应的起始因子,还可促进Th1细胞释放IL-1β、IL-6等促炎因子,并抑制IL-10等抗炎因子的释放,参与间接调控巨噬细胞聚集、神经性疼痛[16]。5-HT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作为神经递质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17]。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其C-末端参与痛觉的传递[18]。本研究中采用针灸疗法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IL-6、TNF-α、IL-1β、5-HT、P物质水平下降幅度和IL-10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提示,针灸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相关因子水平而发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这是由于针刺信号通过腧穴感受器、外周神经传入途径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后调控机体内分泌功能,阻止前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抑制Th1过度活化,减少IL-1β、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进而抑制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针灸治疗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松果体和下丘脑,抑制其释放5-HT;阻止细神经纤维释放神经肽,从而阻止痛觉传递,降低疼痛感。但上述检测结果只是初步证实了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作用机制,尚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将针灸疗法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辅助疗法,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加巴喷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