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肺化瘀汤辅助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0-07-09王军王方源吴建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吉非亚群淋巴细胞

王军, 王方源, 吴建萍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南郑州 450052;2.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河南郑州 450001)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肺癌新发患者数高达73.28万,目前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30年中国肺癌患者将突破百万[1]。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已进展为肿瘤晚期,数据显示57%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这部分患者也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2-4]。远处转移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4.7%,因此晚期肺癌是肺癌生存获益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寻求高效低毒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治疗方式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4]。本研究主要观察补肺化瘀汤辅助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0例。按入组顺序,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纳入标准①病理学诊断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5];②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③有明确可测量的病灶;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EGFR-TK)基因具有敏感突变;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过敏;⑥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⑦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3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②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③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④伴有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疗效及预后观察的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吉非替尼[AstraZeneca UK Limited(英国),批准文号:注册证号J20140142]化疗,每次250 mg,每天1次。期间给予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给予止吐、升白细胞和纠正贫血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肺化瘀汤治疗。方药组成:党参20 g,黄芪、生地黄、白花蛇舌草各15 g,赤芍12 g,紫菀、川芎、丹参、前胡、杏仁、莪术、三棱、半枝莲、鳖甲、甘草各6 g。每日1剂,常规煎取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每个疗程21 d,连续观察2个疗程。

1.5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定,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和相应临床指标[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1)近期疗效评定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5]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CR:患者所有病灶消失并维持4周;PR:病灶缩小50%,维持4周;SD:非CR、PR、PD;PD:病灶增加25%。疾病控制率(DCR)=(CR+PR)/总病例数 × 100%。(2)于患者治疗前后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VEGF、MMP-9水平,均严格按照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进行操作。(3)采用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4)不良反应根据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评价标准评定。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8.73±5.2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6.21±6.95)kg/m2;病理分型:鳞癌17例,腺癌12例,腺鳞癌1例;TNM分期:Ⅲa期18例,Ⅲb期11例,Ⅳ期1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7.98±6.07)岁;平均BMI为(25.97±7.23)kg/m2;病理分型:鳞癌15例,腺癌13例,腺鳞癌2例;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10例,Ⅳ期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和TNM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n/例(p/%)]

2.3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补肺化瘀汤对患者化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2.4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VEGF、MMP-9水平及KPS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VEGF、MMP-9水平及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EGF、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EGF、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

表2 2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③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30 30 t P治疗后1.11 ± 0.22①③0.87±0.25①3.9474 0.0002 CD3+治疗前58.71±5.42 58.68±5.49 0.0213 0.9831治疗后56.72±5.30①②53.29±5.37①2.4900 0.0157 CD4+治疗前41.15±3.93 40.21±3.95 0.9240 0.3593治疗后35.21± 3.75①③31.82±2.82①3.9573 0.0002 CD8+治疗前29.31±2.14 30.09±2.17 1.4018 0.1663治疗后31.17± 2.05①③33.22±2.12①3.8074 0.0003 CD4+/CD8+治疗前1.38±0.37 1.36±0.38 0.2065 0.8371

表3 2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VEGF、MMP-9水平及KP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VEGF and MMP-9 levels and KPS scores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2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VEGF、MMP-9水平及KP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VEGF and MMP-9 levels and KPS scores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30 30 t P治疗后78.25± 4.31①②73.22±4.55①4.3959 0.0000 VEGF[ρ/(pg·mL-1)]治疗前451.32±95.87 456.18±92.94 0.1994 0.8427治疗后235.07± 42.71①②292.12±56.17①4.4283 0.0000 MMP-9[ρ/(ng·mL-1)]治疗前259.76±25.91 258.97±25.95 0.1180 0.9065治疗后134.73± 26.24①②195.46±25.77①9.0443 0.0000 KPS评分(s/分)治疗前67.95±4.56 68.09±4.37 0.1214 0.9038

2.5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 讨论

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12%。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均是常用的抗肿瘤手段[6]。其中化疗一直在肿瘤治疗领域占据重要角色,但各类化疗药物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7]。吉非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自身磷酸化,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凋亡等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8]。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靶向治疗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后盾。在肺癌领域,EGFR及其抑制剂(EGFR-TKI)是研究最多的靶点之一。超过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的过度表达,而TKI药物在肺癌一线或二线治疗中,均获得了不错的疗效[9-10]。吉非替尼作为口服药物,使用方便,但常见皮疹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多数患者在10~12个月后出现耐药情况。

表4 2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n/例(p/%)]

随着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领域的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的“减毒增效”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在中医学中,肺癌应归属于“肺积”“息贲”等范畴,是由于正气虚损、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毒聚于肺所致[11-13]。补肺化瘀汤由生脉散及补肺汤化裁而来。方中黄芪、党参健脾补气、益卫固表,生地黄、鳖甲养阴培本,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赤芍清热解毒抗癌,川芎、丹参活血化瘀,前胡、杏仁止咳平喘化痰,莪术、三棱行气破血,鳖甲滋阴潜阳[14-15],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同时,组方中黄芪能发挥抗炎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肺部症状;白花蛇舌草能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16]。本研究结果也提示补肺化瘀汤有助于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VEGF作为血管生成活性的评价指标,它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利于肿瘤血管增生,加速肿瘤的生长[17]。有研究[18]证实,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MMP-9会显著增加,其中MMP-9可降解血管基底膜基质成分,促进肿瘤形成及侵袭。肿瘤化疗患者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等。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其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EGF、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另外,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补肺化瘀汤辅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改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吉非亚群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吉非替尼致多系统严重不良反应1例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乳腺癌病人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变化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