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对策分析

2020-07-06王绍芬

青年生活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共育要点

王绍芬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素质培养要以德育教育作为主要原则。品德教育关系到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学生立身做人的前提。小学教师切忌把教育工作完全放在学生的智力培养上,如果重智育而轻德育,只会让小学生畸形成长,最后发展成德不配才的结果。针对小学生的德育问题,仅凭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联合家长的力量,通过家校共育视角来优化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充分促进小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德育教育;要点;对策

小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生活,会接触到更多陌生的人和事物,所体验到的教育模式也与家庭教育存在区别。若小学生的家风优良,暂且不必担忧在学校中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家里深受家长的宠爱,在百依百顺中造就了“纨绔”的性格。那么在学校中,必定会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产生矛盾。对此,学校和家庭必须共同承担品德教育的职责,规正小学生的不良習性。引导小学生懂礼仪,知进退,规范日常行为,成为品德优良的阳光少年。

一、家校共育视角下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要点

(一)良好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家校共育合作的前提,如果想要让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有效获得改变,家长和教师就需要积极建立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制定德育培养策略。对此,沟通的渠道要保证交流的高效化[1]。如果只是单纯交换电话号码,那么电话沟通的效率必定十分低下。若是将沟通途径换为微信、QQ等方便的形式,那么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聊天频率将会有效增加。家长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跟德育教师取经,了解科学的品德培养策略。德育教师也可以结合小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分析学生的性格缺陷,调整品德培养的侧重点。

(二)理念的共识

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效率有时十分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和教师的德育理念没有达成共识。有些小学生在家中由爷爷奶奶一辈代为照顾,享受的是“皇帝”一般的待遇。当教师实施品德教育时,有些习性不佳的小学生需要规正个人行为习惯,导致会在教育的过程中受苦。这很容易让家中“隔辈亲”的监护者产生不满,进而追责学校,激化矛盾,更有甚者会为教师扣上“体罚学生”等莫须有的黑帽。因此,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了解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切德育培养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当双方理念形成共识,教师的德育教育才会解开“紧箍咒”的束缚,获得家长的支持。

(三)德育的优化

在当前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品德教育的方式也需要进行优化。许多小学的品德教育依旧采用陈旧的传统形式,将教材当做品德教学的唯一途径。小学生固然心性比较单纯,但在情感方面也十分敏感,仅仅通过教材这种敷衍形式的德育教学难以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要[2]。小学教师需要与家长相互商讨,积极创新德育教育策略,通过心理辅导、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针对每个阶段的德育教育成果,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相互反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推动小学品德优化教育的顺利施行。

(四)丰富的合作

时至今日,大多数小学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还停留在以“家长会”为主的交流形式上。这样的合作交流看似开诚布公,实则弄巧成拙。如今的家长会已经难以达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如果小学生在学校有调皮捣蛋的行为,开家长会时他就会担忧教师对家长“告状”,从中产生反感的心理,对教师和家长滋生疏远的感觉,继而抵触教师和家长安排的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育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要将学生排除在外,也不要让合作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家长、孩子三方都是不可或缺的集体,需要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对家长开展德育教育培训讲座

论品德教育,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教育环境。在学校,教师固然有过硬的品德教育素养。但在家庭,家长却未必有相同的教育能力。比如某些家庭,家长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当小学生品行出现瑕疵,便不由分说进行体罚教育。再比如某些家长,教育的力度过于软弱。小学生犯了错误只不过是被不痛不痒的说教几句,导致某些小学生收敛数日便故态复萌,而这些情况都是家长德育教育能力缺失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需要对家长开展德育教育培训讲座,让家长能了解到科学的品德教育方法,同时能从教师这里获取德育经验,让家校共育模式能够做到平衡发展。

(二)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我国数千年来沉淀的传统文化中,不乏专注品德教育的经典华篇,比如《朱子家训》《弟子规》等等,而这些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家校共育的合作桥梁,将德育教育润物无声的渗透其中。比如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句话教育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可以在家庭环境中教育小学生去严格遵守。而“步从容,立端正”教育小学生要端正自身的行为姿态,可以由教师监督改正。总而言之,以弟子规为例的传统文化篇章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思想,对家庭和学校两方环境都十分适用,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参考传统文化中的品德教育来制定标准,有效提高家校共育的德育教育质量。

(三)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教育

在小学实施德育教育要定期结合心理辅导,观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根据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德育教育是否获得实效。由此,才能发觉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合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比如某学生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后,通过心理辅导,发现学生对家庭生活产生一定的抵触感。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是家长没有以身作则的缘故。家长一面勒令小学生说话要礼貌待人,但有时却当着小学生的面说出脏话,让小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觉。通过心理辅导发现原因,教师再与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改正说话时的不良习惯,为学生做好表率,也让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结语:

如果学校费尽心力的开展德育教育,而家庭依旧维持着溺爱培养,那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有如空中楼阁一般,不会获得有效落实。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家庭和学校需要公平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双方实现教育信息共通,达成教育理念共识,这样才能齐心协力,让小学生始终如一的处于优秀的品德教育培养当中。

参考文献:

[1]祁洁琼.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60.

[2]顾琳.构筑德育教育金字塔——小学“家校共育”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7(30):91-92.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共育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让生命绽放笑靥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以童话为载体力促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