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身铸魂 立德树人

2020-07-06阮树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高中体育立德树人

阮树芬

【摘要】强身铸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在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通过这一要求使德育得到渗透,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设计中以德育为指导,运动技能为基础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运动习惯的培养上,要通过德育渗透与运动习惯培养相融合,突出“健康第一”理念的落实;在体育活动中,坚持道德第一、比赛第二的底线原则。

【关键词】强身铸魂  立德树人  高中体育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10-02

高中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德育的渗透,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新时代课程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交叉學科或交叉素养之间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各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从高中体育学科的本质来看,体育是以强身为基、育心为源、铸魂为本,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体育教学才能完全实现体育学科教学的目标,这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决定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渗透德育,就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运动习惯、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以学生强身铸魂为归宿来开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上述几方面来论述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铸魂为本,重视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设计的渗透。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开展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其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要求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而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德育的指导地位,通过体育道德的渗透进一步延伸到整个德育过程,从而引导学生铸就健康灵魂,提升自我公民素养,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要在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教学内容与德育的融合要契合学生学情。如在高中武术教学设计中,受市场经济功利思潮的影响,武术学习往往以竞技性为主,而忽视了武术精神的传承。体育教师应以武术精神为指导,结合武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彰显武术精神,实现德育渗透。第二是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当前体育运动更多体现在团队的竞技中,只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现代体育的众多项目,尤其是深受大众欢迎的各类大球运动,无疑都非常重视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以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来契合德育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深刻理解。第三是清晰认识体育与德育之间的有机统一。体育与德育既是立德树人下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的两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密切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当前篮球运动也好,足球运动也好,其球员往往竞技水平越高,其道德水准也会相应较高;而反之那些道德水准较底的所谓“天才”,往往都是昙花一现。高中体育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体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区分与处理,使两者相融并共同作用于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高效。

二、以强身为基,重视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的渗透。

当然,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在于体育技能、知识的传授,即以强身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的渗透,其内容就比较广泛。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实现教学的需要,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来实现德育的渗透。如在羽毛球教学中,可以选取林丹与李宗伟之间的经典对决为案例,通过当前羽坛林丹与李宗伟之间的几十次较量,说明林李之间的一生宿敌却又彼此敬重,从而揭示体育运动内在的德育之美。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运动的内涵来实现德育的渗透。如马拉松比赛的出现,其本质就是一个坚韧品质与信守诺言的运动。体育教师在跑步运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马拉松运动的内涵来促进学生认识跑步的价值与意义,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对长跑的畏惧心理,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中体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德育渗透的过程,因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本质认识还是教学案例的分析,甚至是技能知识的传授,都会或多或少渗透德育。只要体育教师善于挖掘,那么这些德育内容对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三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见,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以学生强身健体为基础和内容,通过强身健体来渗透德育,实现体育德育双发展的目标。

三、以树人为要,重视德育在学生运动习惯培养的渗透。

高中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良好运动健康习惯来渗透德育,是德育渗透较好的方式之一。从学生的运动需要来看,高中体育教学要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就是要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培养较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从而落实强身健体的基本目标。而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就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与热情,即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兴趣与热情。由于高中学业压力明显增大,有部分学生有体育教学浪费时间的看法,失去体育运动的兴趣。高中体育教学要从体育运动对人的发展作用出发,特别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层面出发,通过挖掘或激发学生某一运动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积极运动的良好习惯,扭转学生的不良认识,才能使“健康第一”落到实处。从体育运动本质来看,每个人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一样,身体条件不一样,其运动爱好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只有通过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才能促进体育教学与学生运动习惯相融合,并在运动习惯的培养中渗透德育。如单纯从性别差异来看,男学生与女学生有较大的差异,男学生对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如大球类运动会比较喜欢,而女学生往往对技巧性运动或小球类运动会比较喜欢。而通过这两者的不同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进行运动习惯的培养,那么体育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渗透的过程。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有助于调节学生的作息习惯,而且也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间规划与德育培养,落实了树人的要求。

四、以立德为源,重视德育在高中体育各类活动的渗透。

高中各类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平台。一方面,通过体育活动所体现出的道德风尚,德育会无形中渗透到所有参与的学生中。如年级篮球比赛,每个班级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绩。而每个年级之间的对抗,又会使班级间的对手很可能成为队友,从而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这种班与班之间、级与级之间甚至是校与校之间的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道德、竞技面貌、精神品格等德育的重要平台,对学生德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外的德育渗透也是值得思考的。作为高中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的主导者,体育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就应当重视以体育活动作为德育实践的渗透途径,并在活动方案予以明确,通过活动的开展效果加以检视,才能使德育渗透的覆盖面更广,影响更深远。

因此,以立德为源来开展并推广各类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社团,使高中体育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并促进德育渗透由课堂教学向日常学习生活转移,才能使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得到巩固与强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以强身健体为基础,以铸魂树人为根本目标,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习惯培养及体育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德育渗透,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孔祥婷.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对高中生德育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05):107+135.

[2]水源.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56.

[3]孙健.“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106-107.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高中体育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